JIAO YU XIN XI HUA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为例
江腾旦
(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广东 广州 510080)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架起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桥梁,以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人文情境,拓宽了教学的空间。
“统计与概率”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强调统计学习的过程性和对统计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和预测。信息技术以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丰富了教学空间。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革新“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手段,促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探究方式,培养分析观念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多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教学情境的仿真呈现,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统计教育价值的关键在于逐步养成尊重事实、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解和把握随机现象的能力。而教材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大部分是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加工处理的“理想化”题目,这样的资源对于学生的兴趣调动有限,因此,教学时老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走出死板的例题,回到他们熟悉的、真切的生活场景中。
例如在教学 “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一课时,先呈现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精彩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这是一项富于创造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比赛项目,引起学生对机器人技术和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未来在相关领域寻求发展,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接着教师再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中的数据,开展下一步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呈现了统计的完整过程;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据是复杂、多变的,从而正确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又如“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课,需要统计一个路口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但因被统计的数据是移动、不可控的,教学时很难实施。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可以录制学校门口早上20分钟通过车辆视
频。上课时,根据学生选择的收集数据的策略进行情景视频播放,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对比思考收集动态数据的最优方法,一方面拉近了课堂与真实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让孩子们明白上学高峰期接送的车辆应即停即走,防止拥堵,进行了思想教育。
再如教学可能性一课,可以把转盘游戏、播种、红绿灯等设计成仿真的情景。先让学生思考:转盘指针停在的位置、种子开花和下一秒灯的颜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完整播放情景,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交流,丰富学生对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体验,体会“数据随机”,并从随机数据中发现规律,推测可能性的大小。
统计的教学应该体现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完整过程,从而建立统计直观。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让统计与概率的数据来源贴近生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课堂实施的随机调整,延伸数学活动经验
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内容的选择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随时书写、修改和保存,方便调整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对应教学对策。如教学“扇形统计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时,很多老师在实施教学时通常都是先提问:“你们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然后无论学生回答的是什么,都会根据自己
拂晓抵达
的教学预设,“生拉硬拽”地把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固定在课本原有的“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等项目中,然后“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与概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的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情境的仿真呈现;课堂实施的随机调整;图表分析的快捷呈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沙宝亮老婆朱娜关键词:信息技术;统计与概率;核心素养
3
2021年9期
4
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预设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减,一方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地经历真实、完整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判断与预测。
课堂上我们有时会对一些随机现象进行实验,但是课堂中时间有限,并不允许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量模拟操作,使学生深刻理解随机现象的特点。如掷硬币实验,它揭示了随机现象的特点,但因课堂上时间限制,实验次数有限,学生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理论上的概率值相差较大,这时很多教师都会出示历史上数学家们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统计表,试图“充分”的说明自己的结论,但实际上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留下的还是被动的、似懂非懂的结论。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随机的实验数据,并填写相应表格,这样的数据样本是很小的,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与理论上的概率值相差较大。这时可以利用Excel 表格等技术根据学生汇报实时书写、修改和保存,先把每一组的数据直接输入进去,再用求和公式完成全班的“大数据”的收集。然后在学生动手掷一掷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掷硬币游戏,通过设置不同的硬币次数,让学生加深体验,并把每次的数据直接叠加在全班数据之上。最后出示历史上数学家们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统计表,并再一次叠加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当试验次数增加,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一步步体会大量重复实验时,实验结论越来越接近理论结果。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在充分动手的基础上,有效将学生的活动经验进行了延伸,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家的大量实验数据。
三、图表分析的快捷呈现,培养应用意识
统计的教学既要注意让学生完整经历统计的过程,也要注意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如学习了条形、折线、扇形三种统计图,需要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能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合适的选择。如果只是反
复重申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也只能机械地抠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提到“百分比”选择扇形图,提到“变化”选择折线图。其实教师无论强调多少次,都比不上学生的亲自试一试。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既够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直观地通过对比、感悟,有依有据地得出结论。如统计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林总量变化情况,上课时出示问题情境,收集数据,然后运用Excel 的强大功能,选择统计表,再点击工具栏中的“图表”就可以直接生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相同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图来呈现,当三幅图同时摆在学生面前,对比强烈,可以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但比较而言折线统计图对于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更清晰、明确。而扇形统计图明显不能反映数量唐嫣邱泽为什么分手
的增减变化,且这组数据中没有需要展现的一个整体,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扇形统计图。这样的课堂以信息技术为中介,图文并茂,降低了教师授课难度,优化了教学方法,加大了教学密度,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素材,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得来的知识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减轻了学生盲目死记硬背的负担。
四、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空间内难以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而网络资源的学习却能突破传统
课堂的时空束缚。比如教师可以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将“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来讲解,录制重点教学微课、难点解析视频或课件,并利用网络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深入学习或复习。学生对没有在课堂上掌握好的知识,通过在家反复观察看视频或微课,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通过组建班级QQ 、,进行网络互动,充分讨论,质疑问难,构建出课堂外的开放式教学平台,产生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经常会呈现各种复杂的数据。如果老师上课时能合理使用,学生在了解数据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学习,即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数据是复杂性的、多变性的,也能从统计的角度理解的收集、处理数据的必要性。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新目标和新理念,是当代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作者简介:江腾旦(1979-),女,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课题项目:项目来源: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名称: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05。参考文献
拍了拍怎么弄
[1]陈凤.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174-175.
农行网上查余额[2]丁海峰.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6(35):50-51.
[3]郭德魁.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2-173.
何炅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