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狼2观后感及影评1000三篇
  最可怕的恐龙第一名观看电影战狼2观后感及影评1000字一
  在读书或看艺术鉴赏类节目时,经常听到一个说法,诗文及艺术作品,其出于哪朝哪代,必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国家强盛,其民威武,作品也具有强盛之状;反之,衰颓之际,其音萎靡,作品自然小气。这种国民一体的气象不仅仅体现在文艺作品上,也会普遍反映在民族心性之中,国富民强,国贫民弱,势使之然也。
  相较于《战狼》的虚构,历史上在国家强盛时期,的确出了一些比吴京还要猛的牛人,那些能征善战的名将就不必提了,说两个纯文人,举其一二,推及其余。
老太婆打哈欠
新高考录取变化  首先是汉朝的班超,汉明帝初期,西域地区北匈奴一家独大,实际控制了西域各国,还多次胁迫各国一同出兵进攻东汉边境。公元七三年,班超带领三十六个从人出使西域,他们来到鄯善国没几天,恰逢匈奴人也派使团出使鄯善,鄯善国主迫于匈奴淫威,不敢过分和班超他们接近。了解情况的班超异常威武,带领手下人果断截杀了匈奴使官,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鄯善国归顺汉庭。后又以类似的手法了结了于阗国的匈奴监督官,迫使两国国王以及其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他国王将儿子送往东汉做侍子(人质)。然后联结西域三十六国,做起了实际上的首领兼精神领袖。当汉朝庭召班超回朝时:“诸国大震,抱住班超的马脚,号泣不让其走”。一个外来人做首领做到这个份上,恐怕再无出其右了。成龙主演的《天将雄狮》估计就是取材于班超的故事。
  已经说到班超,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前辈苏武,这也是一个名载史册铁骨铮铮的好汉,可惜他的脾气没班超那么大,运气也没那么好,当然首先是能力和信心就没有那么大。苏武出使匈奴时,一方面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比较紧张,国力优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底气也没那么足,倒是他的那个副将张胜更有胆识,阴谋来一场宫廷,企图改变匈奴的政治格局,顺便建一件奇功。然密泄事败,尽数被捕。在后面的表现中,苏大使几次吵嚷嚷着要自杀,最后被迫去放羊,气节倒是不差,始终觉得胆识还是不够。对比之下,可以看出自信与否,结局是天壤之别。
  再说另一个牛人,这是前不久“大鱼漫画”在《一千年前的中印交手,一个人如何灭掉一个国家》中介绍的王玄策,一个人灭掉中印度政权(《新唐书》有寥寥几笔介绍)。王玄策一介书生,好不容易谋了个外交使臣之职,因为路途熟悉,受太宗皇帝委派二次出使印度,
本来是开开心心的友好访问,但不巧的是印度老国王戒日去世了,政权被他的丞相阿罗那顺窃取,这个不靠谱的新国王居然派人洗劫大唐使团,使团除正副团长外全军覆没。这个信心爆棚的团长没有按常理逃回来报信,而是决定自己处理,回大唐的面子。于是两人到吐蕃松赞干布那儿借了一千多兵马,到松赞的另一个岳父泥婆罗国王那儿借了七千骑兵,从没带过兵打过仗的王大使带着八千国际纵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轻轻松松就把中印度给灭了,坐上王位没几天的阿罗那顺屁股还没热,就被五花大绑送到长安问罪。
离婚律师叶安娜
  班超和王玄策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冷兵器时代,但如果拍成电影,可能比《战狼》还刺激,更能彰显民族豪情。这种文人确实牛逼,他们身上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比叱咤疆场的武士更精彩,读来更过瘾。古语虽云“乱世出英雄”,但要让文人也如此牛哄哄的,背后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聊完古人,我们又回到现实。近年看一些好莱坞电影时,不知是出于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多数导演在塑造人物时,主角高大上自不必说;反面角也多智慧勇敢,威武强悍,不失令人尊敬的一面;但一些配角就塑造得特别猥琐渺小,特别是取景于亚洲国家时更是如此,令人不解的是日本和韩国往往不在此列。看到这种差距时的心情和鲁迅先生当年看到
teach的过去式在刑场围观的众时大抵相同。这哪里仅仅是在塑造人物,难道不是一面国家和国民形象的镜子?也许正因为长期的灰暗压抑,我们才觉得《战狼2》让人长长地出了一口恶气。姑且不管影视作品与事实有多少距离,在谴责这种有意无意的丑化时,我们也该好好自我反省——我们这个民族够不够自信?我经常在思考,国家强盛与个人自信之间是不是一种鸡和蛋的关系?也许多数人倾向于是强盛的国家促成了强烈的个人信心,但国家又是怎样强盛起来的呢?真是寄希望于少数的“明君圣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