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年谱及著作编年
 北京风雅诗社    雍冠生
李白年谱,自宋迄今,国内已有六种,即宋人薛仲琶《李太白年谱》,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今人詹鍈《李白诗文系年》,王伯祥《增订李太白年谱》,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海外则有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笕(jian音“简”)久美子的《李白年谱》。现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并参考部分有关李白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诸家对李白诗文的注释,结合李白诗中所述经历,加以整理。记谱如下:
高晓松前妻沈欢    七零一年(武则天长安元年)禅宗北宗开创者神秀应诏至洛阳,恩遇甚隆。自是北宗盛行于两京。是年王维生。
 
    李白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远祖为秦朝诛杀燕太子丹的名将李信;其先祖为西汉龙城飛将李广。因李广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故以此地为李白祖籍。李白又为北朝西凉国武昭王李暠(song音“松”)之九世孙。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
李白于公元701年诞生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当时属唐王朝安西都护府辖区)。其父隐其名,人们以李客称之。李白在其兄弟中排行第十二,家里人称他十二郎。李白出生前,其母梦见太白星入怀,因此其父便给他取名叫“白”,字“太白”。
 
    七零五年(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卒。中宗李显复位。印小天老婆赵颖燕真实身份
 
    李白五岁,随其父逃至蜀中,落脚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清廉乡(后因李白号称“青莲居士”,而改为“青莲乡”)。李白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七一零年(睿宗景云元年)六月,临淄王李隆基平定韦氏之乱,拥其父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立为太子。
 
    李白十岁。攻读诸子百家
 uie金宥真  七一二年(玄宗先天元年)八月改元,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苏頲袭封许国公。杜甫生。
    李白十二岁
   七一三年(玄宗开元元年)太平公主阴谋废帝,玄宗诛其党,赐其死。高力士因参与平太平党有功,封为监门将军(宫廷护卫)。宦官之盛,盖由此始。
    李白十三岁。
   七一四年(开元二年)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新置翰林院,诏选在文章、琴棋(音乐、围棋)、书画、数术(天文、历学、占算)、僧道(佛教、道教)等方面有造诣者,以为翰林待诏(又名翰林供奉)。
    李白十四岁才华初显,出口成章。据《唐诗纪事》引东蜀杨天惠《彰明逸事》云:李白幼时曾在县里募一小吏,经常出入于县令卧内。一次,李白驱牛经过县令堂下,县令夫
人欲加诘责。李白便吟诗致歉,诗曰:“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县令奇之,便令李白侍奉砚席。有一次,县内发生大火,火灭后,县令作诗云:“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一时想不出下句。李白接口道:“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飛。”县令听了就停止作诗。还有一次,李白陪同县令观涨,有一位女子淹死江中,县令见状作诗吟道:
“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李白随口应道:“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县令听李白诗含讽意,很不高兴。李白感到很惶恐,便隐于大匡山读书。(按:对此说,学术界有不同见解。今载此,仅备其说)。
   七一五年(开元三年)
    李白十五岁。是年秋,李白隐居于大匡山山脚下的大明寺,开始两年左右的学习,已作赋多篇。诚如李白后来在《赠张相镐二首》诗中所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并有诸多诗作问世,如:《对雨》、《初月》、《雨后望月》、《晓晴》、《望夫石》、《题窦圌(chuan音船)山》等(以上诗作均见清代王琦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按:以
后所注卷数均以此本为准,不再另行注明)。其才华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参加一些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七一六年(开元四年)十二月,宋璟继姚崇宋碧为相。玄宗封以来自中印度的密宗大师善无畏为国师。吐蕃请和。
     李白十六岁。在大明寺读书。他系统学习了诗经、楚辞、乐府等诗歌名著,在诗歌创作上颇有造诣。
    七一七年(开元五年)
    李白十七岁。继续在大明寺读书。留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卷二十三)、《赠江油尉》(卷三十)、《寻雍尊师隐居》(卷二十三)。
    七一八年(开元六年)有谐音的对联
    李白十八岁。赴梓州,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专著)等。
    七一九年(开元七年)
    李白十九岁。继续学习。据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云:李白曾在“岷山之阳”从“东岩子”游学。在那里,李白学会了驯鸟。当地太守听说此事,曾亲自察看,感到很新奇,便推荐李白参加有道科的会试。李白没有去应试。
  七二零年(开元八年)宋璟罢相。苏颋为益州(成都)大都督府长史(州次官)。金刚智及弟子不空经海路入唐,玄宗礼为国师。
    李白二十岁。作《大猎赋》(卷一)。
    这年春天他出游成都。谒见苏颋。苏颋甚赞其才,对属下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鼓励他博览深造。在锦城,李白游览了当地名胜散花楼,留下了《登锦城散花楼》(卷二十一)、《春感》(卷三十)《白头吟》(卷四)等诗。
他又游览了峨眉山,留下了《登峨眉山》(卷二十一)诗。
    张扬果之后,李白抵达渝州,持行卷拜谒了渝州太守李邕。李白高谈阔论,不拘俗礼,引起李邕不满,把接待事交付其下属宇文少府去办理。李白感谢宇文少府的热情接待,便写了《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卷十九)的诗歌相赠。还写了《上李邕》(卷九)诗,托宇文少府上呈李邕。自比大鹏,言:“丈夫未可轻年少”。劝告李邕不可轻视年轻人。
冬,返回匡山。留诗《冬日归旧山》(卷三十)。
    七二一年(开元九年)
    李白二十一岁。是春李白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七二三年(开元十一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中书令(宰相)。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士修书、侍讲。修造温泉宫于骊山。
    李白二十三岁。在匡山继续读书
   七二四年(开元十二年)
    李白二十四岁。
    春,他决定去蜀远游。行前,他写了《别匡山》诗(按:此诗王琦《李太白全集》未收录。仅见于《江油县志》、《中和大明寺住持记》、《彰明逸事》所载)以显示“已将书剑许明时”的决心。
此行,他再次游历了成都;并在峨眉山盘桓了月余,在那里他同高僧怀一法师相识,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陈子昂的诗作)十卷。
    这一年秋日,他乘舟沿平羌江东下经过嘉州到达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卷八)。
    秋冬,游览了巴南、巴中等地。留诗《巴女词》(卷二十五)。刘丹车祸
    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十一月,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士;在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该年李邕为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刺史。
    李白二十五岁
    春,他同新结识的伙伴吴指南相伴,自三峡入巴东。一路上,留有《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卷二十二)、《宿巫山下》(卷二十二)(按:此诗有学者认为是李白流夜郎中途遇赦,出三峡时所写,谨此备参)。
     孟春,到达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留诗《渡荆门送别》(卷十五)、《荆门浮舟望蜀江》(卷二十二)。
    五月,经过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留诗《荆州歌》(卷四)。到达江陵(今湖北省江陵)。
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垮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次会见,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从此李白对求仙方外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独钟。于是写作了《大鹏遇稀有鸟赋》用以自勉。當李白时至中年,终感到此为“少作”,未能充分写尽“宏达之旨,复经充实、修改遂定名为《大鹏赋》(卷一)。留诗《古风三十三(北冥有巨鱼)》(卷二)。
    此后李白来到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游览了赤壁、黄鹤楼等名胜。留诗《江夏行》
(卷八)、《江上寄巴东故人》(卷十四)结识了僧行融,留诗《赠僧行融》(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