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0.10.26
∙【字 号】包府办发〔2020〕69号
∙【施行日期】2020.10.26 新天龙八部唐门技能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10月26日
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镇江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众体育生活化,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众健康水平,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9〕3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以提高全市各族人民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努力方向,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发展目标,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运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释放体育在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功能,构建改革创新、体医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
中心转变,不断增强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健康包头、活力鹿城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健康优先、协同推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包头市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推进体育、医疗、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提升举全市之力办大事的工作效率。
(二)突出重点、共建共享。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和健康服务的短板问题为工作导向,统筹健康与健身领域指导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突出重点,提升服务质量。
(三)培育人才、助力科技。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大体育”“大健康”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体医融合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互联网+体育、医疗、康复、教育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提高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驱动力。
(四)跨界融合、集聚发展。推动全民健康与体育、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康体、养
生和养老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改造升级传统健身、健康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健康产业的辐射能力。
三、主要目标励志学习
angelababy 整容前 到2030年,全市基本形成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共享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全民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全民健身在“大健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实现大众健康管理服务从单纯依靠医疗卫生“被动、后端的健康干预”到体育健身“主动、前端的健康干预”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健身习惯逐步养成,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覆盖面更为广泛,体育人口不断扩大,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
到2030年,旗县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5个以上,苏木乡镇以上地区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覆盖率达到100%,老年人体育协会覆盖率达到100%。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站点人数比例达到1‰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人数比例达到93%以上。推动建立体医融合医院示范点,城乡慢性病发生率明显下降,医疗支出费用明显降低。
市、旗县区每两年举办1次不少于5个项目的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开展的全民健身赛事不少于15次,实现公众就近参与健身活动。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以上。打造1个全民健身健康人才培养基地,体医融合等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人数力争达到5000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6%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
池子与笑果文化和平解约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各部门各行业沟通协作,优先推进体医融合和健身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建立重点突出、多元治理、跨界融合的健康促进模式。以体医融合实践为突破口,推动健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
学习国家体育总局与北大附属医院合作、内蒙古体育局成立体育医院、市体育局与云龙骨科医院开展体医融合的经验做法,推进国民体质监测项目融入健康体检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综合医院设置运动康复专科门诊,建立城乡居民日常体质监测、运动能力评定、身体素质评估健康档案数据库,为医生诊断和开具“运动处方”、指导科学健身提供依据。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探索组织医疗专家定期走出“大医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设置专家服务流动岗,为基层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咨询、健康干预和慢性病防控等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作用,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开办康体、健康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健身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健康服务。鼓励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人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益性活动。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提供设备、改革试点等方式,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能力和质量,打通服务众的“最后一公里”。(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
(二)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规划健身健康场地设施布局。
因地制宜,新建或改建一批体育、健康主题公园、室内多功能健身馆、城市健身骑行绿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鼓励各地区在城市社区、体育公园、文化广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旅游景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按照人口规
模和服务半径增设贴近百姓需求、智能化、高品质的健身健康设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