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骨肉相连微波炉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内蒙古宝山壁画《颂经图》。这是考古学者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古代壁画,请大家根据画面内容猜一猜这幅壁画绘制的时间和地点。
这是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923(展示唐至宋更替图)。那个时期,为什么距离长安、洛阳等中原地区很遥远的内蒙古地区会出现唐代艺术风格的壁画?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密切相关。
学生阅读图片,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辽和北宋的关系
(1)契丹族的兴起
展示材料,提出问题:通过材料,契丹族发生什么变化?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一贫道长北宋·苏颂
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
教师讲述:贾晓晨沈震轩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动动手:
请在《北宋形势图》标注契丹族建立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展示《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提出问题:从上述图片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
(2)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建立后,辽与北宋的关系发展如何?
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  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展示燕云十六州的示意图),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辽与北宋的战争导火线。
请阅读教材P35内容,请归纳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师讲解澶渊之盟的内容: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澶渊之盟”。
辩一辩:
有人说,澶渊之盟规定送要给辽岁币,这加重宋朝百姓的负担。所以,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有人说,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发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换区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笔记本内存升级
你是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呢?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填写相关史实。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辽与北宋的关系。
学生讨论问题,组织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民族交融的概况。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契丹族建立政权的史实,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掌握辽与北宋和战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澶渊之盟的影响。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的兴起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
党项族生活在什么地理位置?“不知稼穑,土无五谷”得知他们以什么为生?
材料二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动动手
请在《北宋形势图》标注党项族建立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是在1044年与西夏签订了宋夏和约。提出问题:西夏节节胜利,为什么后来夏向宋称臣?
庆历和议
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填写。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掌握西夏建立政权的史实。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碰撞的交融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毗邻而居,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紧密,隋唐以来逐步接触、接受、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并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壮大。
提出问题: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回想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归纳总结碰撞的交融。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总结
归纳总结,掌握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把握知识联系。
巩固练习
1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 “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2.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原因是 (    )
A北宋臣服于辽
B辽革除北宋赋税政策的弊端
C汉人“既来之则安之”
D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
3.宋辽议和,达成“澶渊之盟”的时间是(    ) 
A1038        B1004
C1005        D1044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宋朝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        B有约不来过夜半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回答问题。
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考链接
1(2015年 山东滨州)历史上“澶州之盟”是北宋关于同时期少数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2014  山东临沂)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参考答案:
1A
2B
回答问题。
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
杨家将的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达800多年。请你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如双龙会、四郎探母、五郎出家、七郎打擂、杨门女将等。结合资料,分析历史小说、影视戏剧历史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课后做作业。
理解影视作品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