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时作业
姓名:__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__
1.如图是辽国贵族大墓中的壁画《备茶图》。据此推测,该墓最可能发现于
A.河西敦煌 B.燕云诸州 C.开封郊外 D.临安附近
2.判断以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 )
A.辽、西夏、金 B.西夏、北宋、辽 C.金、辽、北宋 D.金、西夏、南宋
3.如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1、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1115年称帝 2、保持了女真特有的猛安谋克制 3、1153年,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
A.辽朝 B.金朝 C.元朝 D.清朝
4.在金朝前期的服饰中,衣襟左掩既能够较少地影响用于拉弓射箭的右臂的活动范围,又能更多地保护右臂不受伤害,并且方便左手从怀中取放物品,以便腾出右手使用武器(如下图)。 这反映出金朝前期
A.仍保留牧猎的生活习惯 B.服饰文化具有保守彩
C.对中原文化持排斥态度 D.军事作战能力日益下降
5.以下为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某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史实。据此判断,该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6.如图是金、南宋、西夏的局势图,此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7.2021年第14号台风灿都“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天堂》这首歌曲深情地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A.耶律阿保机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完颜阿骨打
8.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是变性人金星
少数民族 | 主要活动 |
① |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
② | 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
③ |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
④ | 完成全国统一,进行地方制度创新刘诗涵变性 |
A.①契丹②党项③女真④蒙古 B.①鲜卑②女真③蒙古④满洲
C.①契丹②吐蕃③女真④满洲 D.①鲜卑②女真③党项④蒙古
9.元初,忽必烈以中书省统领全国政务,地方则置十路宣抚司。同时,也时常让中书省官员挂上“行某处中书省事”的头衔,出外主持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事务。“因事而设,事已旋罢”。由此可见,当时
10.下表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大致轨迹。这一历史演变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 B.地方割据势力被逐渐削弱
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地方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
11.耶律阿保机以汉人为版筑使,修建都城。都城分南北两部分,北面为皇城,建有宫殿、衙署、寺庙,西北部空旷地是契丹贵族安扎帐篷之地;南城为汉人、渤海人和回鹘人居住之地,除少量衙署和寺庙外,主要是民居和作坊。材料体现了耶律阿保机
A.对文化兼收并蓄 B.改变了契丹人的生活方式
C.推行南北面官制 D.认可各民族一律平等
12.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金朝猛安谋克制度的性质是
A.民族部落组织 B.兵民合一制度 C.地方行政组织 D.军事组织
13.南、北面官制是辽统治者实行的一项富有远见和政治智慧的政治制度。下列有关辽的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 B.全由汉人担任
C.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D.权力比北面官大
14.据《元史》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据此可知,元代
A.疆域面积和治理超越了前代 B.戛纳杨幂专设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C.行政制度发展出现质的飞跃 D.奠定了中国辽阔版图的基础
15.元朝时期,中书省派高级官员外出镇遏地方,“掌国麻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该措施
A.加剧了地方割据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分割了地方权力
16.元朝对于云南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任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央委派,二是任用当地土官进行治理。元政府设立宣政院对西部地区进行治理,而土官治理的地区都归
属于宣政院所管辖,宣政院的用人原则就是“其为使位第二者,必僧为之”“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军民同摄"。这说明元朝
A.中央政府权威大为加强 B.十分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的积极性
C.云南归中书省直接管辖 D.治理边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7.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而是划给了陕西行省。河南们又与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行省管辖范围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势力割据祝福高考加油的句子 D.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18.元朝行省官员通常由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省内重要事务主要采用圆署会议的方式处理,即必须以上述官员的集体决议为依据,“事从公议”。这种决策形式
A.减少了地方割据的风险 B.有利于防止农民起义
C.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使政务决策久拖不决
19.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知识点时制作的表格,其中①代表的是
少数民族 | 主要活动 |
① |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 |
② | 定都兴庆府,模仿北宋制度 |
③ | 实行“猛安谋克”制,后现“大定之治” |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20.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西夏创建者元昊增设尚书令一职。尚书令总理西夏国一切庶务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尚书令的设置改变了西夏早期官制中百官无首的状况。这表明西夏
A.臣服于北宋 B.取缔了旧制 C.效仿汉制 D.与宋结盟
21.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2.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23.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2)图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