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寻根
在读春秋史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戴”姓的始祖。
报酬的意思以前还真没在意过自己姓氏的由来,因为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出身,也没个家谱啥的,只知道祖爷爷好像是个村里的私塾先生,而且枝叶繁茂,我爷爷兄弟五个,爷爷行五,爷爷又有五儿五女。记得老家是在辽阳县朱官台村,小时候回去过年的时候要给爷爷哥五个挨家去磕头;而且村里还有很多姓戴的远亲,应该是祖爷爷兄弟的后人吧,说起来也算个大家族了。
小时候就觉得戴姓是个小姓,在百家姓里排得很靠后(刚百度了下,排在116;但人口数量排名据说在第54位),而且戴姓的名人也不多,只知道个神行太保戴宗,还是小说里的人物- 水浒一百单八将里的小角;嗯…还知道戴笠,倒是挺有名,不过嘛是个大坏蛋。长大了又知道了戴震,清代大学者,算是所知的最有名的本家了;还有诗人戴望舒,和他的《雨巷》。
现在才知道,如今的很多姓,不管后人们有名无名,但只要往前追溯的话,很多都源自上古到商周时期册封的氏;而能被册封氏的,一般都是贵族。所以,往远祖上论,现代中国人很多都是贵族甚至王家后裔;嗯,其实不奇怪,因为直接往上古论的话,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一、古人的姓和氏
姓和氏本不相同,现在姓氏不分,是因为汉代时把姓氏合一了。
据传(因为商之前没有文字史料,夏代只有二里岗等少量的文物证据,而夏之前的三皇五帝的故事就有点像神话传说了,他们应该是旧石器时代的部落首领,后世的记载融合了传说和神话、而且有各种版本),上古时期有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大约都是三皇五帝(三皇者,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五帝者,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也,当然这只是比较流行的说法之一)的姓和他们赐给后人的姓,比如皇帝姓姬,少昊姓嬴。问题来了,少昊是黄帝的儿子,为什么不同姓?大约那时候姓真的就是个符号,远没有后世的姓和氏那么重要。另外有说法是姓是母系社会的遗传,同姓意味着同血缘,不可通婚;姓是个大种,氏是其中一个个的小族。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从夏到商再到周,都是天子有姓无氏(夏姒姓、商子姓、周姬姓),贵族有姓有氏(氏一般取自封地或官职),一般百姓则没有姓氏只有名。
先秦的贵族,有姓、氏、名、字,而且一般是男人称氏,女人称姓。
比如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人称“孔子”。再如孙武,妫姓、孙氏、名武、字长卿,人称“孙武”。
比如妲己,己姓、苏氏、名妲,人称“妲己”,类似的还有褒姒、骊姬。
二、戴姓的由来
戴姓源自西周宋国的第十一任国君宋戴公。
宋戴公(前800年-766年在位),子姓、宋氏、名白。之所以为子姓,是因为宋国君是商王的后裔。
周武王伐纣灭商,按分封制的礼法和“兴灭继绝”的传统,不能让亡国的贵族宗祀灭绝,于是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武王死后,武庚唆使成王的三个叔
叔发动“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叛杀死。之后周成王另封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之旧都商丘(那时叫雎阳),国号宋,以奉商宗祀。
雪姨写真宋戴公在位时,生活节俭、为政勤勉、爱民如子。他规定除国宴祭祀外,王室禁用酒,每餐只有两菜,并带头执行。他废除籍田、减少田赋,每逢灾害必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祭告天地罪由己担,所以深受百姓拥戴。
宋戴公去世时,举行国葬,百姓长途跋涉涌进都城,在其墓边长跪不起。周平王特赐谥号为“戴”以褒奖。
宋戴公后,其嫡子宋武公继位,其支子公子撝(wéi)为大夫。公子撝的儿子便以祖父的谥号“戴”为氏,戴姓由此而来,而宋戴公被后世奉为戴姓的始祖。
现在,戴公陵位于今河南商丘市的三陵台,这里也成为戴氏后人寻根祭祖的地方。三陵台的主体建筑是三公殿,里面供奉着宋戴公及其子宋武公、其孙宋
宣公,而武公和宣公的后人则分别以武和宣为姓,所以这里也是宋、武、宣三
姓共同的祭祖之地。
戴氏是宋国的大贵族,应该一直活跃在朝堂,虽然少见记载,但至战国中期宋国灭亡前,宋国的最后两位君主却都是戴氏,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约在公元前370年左右,宋辟公(一般被称“辟”的,大都是骄奢淫逸之君)时期发生了“戴氏取宋”事件,宋戴公的后人戴氏剔成(当时的官职可能
冰箱冷藏几度最好是司空)废宋辟公自立,是为宋剔成君,在位41年,但这段时间的历史记载几乎是空白,彼时正是战国合纵连横的时期,像宋、鲁这样的小国夹在齐、楚、
魏等强国之间只能是左右逢源,宋剔成君应该是与齐国的关系不错,因为后来他在被自己的弟弟发动赶下台后,逃到了齐国。
何洁老公前328年,戴氏偃发动兵变上台,赶走了哥哥戴剔成,是为宋康王,在位43年(并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与宋剔成君的低调相反,宋康王颇有雄心,史载其“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在位期间“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但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这种四面出击、四面树敌的行为实在是“no zuo no die”,于是前286年,乘宋国发生内乱,齐湣王联合楚、魏攻打宋国,宋康王被俘杀,宋国灭亡。
作为宋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后世评价走向两个极端。《史记》中宋康王穷兵黩武、暴虐无道,“淫於酒妇人。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而《孟子》中,宋康王却是施行仁政的明君,“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看来恰恰是因为宋康王施王政,宋国民富国强(当然这个强是相对的哎),被诸侯称为“膏腴之国”,才引得虎狼垂涎直至被列强瓜分,而宋亡后宋史被毁,列强为标榜正义而污其名,这脚本再熟悉不过了吧。
当时宋国的主要城市睢阳(今河南商丘)、相城(今安徽淮北)、陶邑(今山东定陶)、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均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列了邯郸、燕都、洛阳、陶邑、睢阳、彭城、番禺等商业都会,宋占其三。尤其陶邑,一直是宋国最为富裕之地,后来秦国权臣魏冉假秦国武力不远千里合纵攻齐,就是为夺取陶邑、为己加封。
孙俪整容前后照片对比宋灭之后,宋国的贵族估计也就鸟兽散了。住房公积金怎么用
嗯,敢情祖上是河南人呵。
如今戴姓人口70%在江南,而且比较大的戴氏古村落,也都在江南,比如浙江天台山、福建漳州洪坑古村、福建泰宁大源村、江西婺源游山村、广东潮州凤凰村等,应该都是各个时期或因封迁、或因避乱从中原渐次南迁的吧。
三、何来辽阳?
那我祖上的戴姓人是啥时候跑到辽阳去的呢?这个问题对我这样的历史生瓜有点难了,也不想去钻究,就简单推理一下吧。
东北的先民是先秦时期的肃慎,汉晋称“挹娄”、南北朝称“勿(mò)吉”,隋唐称“靺鞨”(分五部,史有记载的是黑水部和粟末部,后者曾建立渤海国后被辽所灭)、辽时称“女真”(女真,是契丹人对肃慎的读音)。辽称霸时版图包括现东北全部、内蒙东部和外蒙南部以及燕云十六州,靺鞨黑水部和粟末部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