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一 志向远大的玄烨 |
少年天子 |
1.登基
康熙帝全名春节祝福的话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8岁登基,14岁开始亲政,他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2.学习
(1)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2)对西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制造和购置科学仪器。
清单二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内措施 |
平定“三藩”与收复台湾 |
1.平定“三藩”
(2)措施:1673年,三藩反叛,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取得平定“三藩”的胜利。
2.收复台湾
(1)原因:郑氏政权以台湾为根据地,坚持抗清,使清政府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政局不稳。
(2)过程:招抚失败后,用武力收复台湾。
(3)管理: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鹿晗方否认晚会使用替身福建省,并施行了“展界开海”和轻税政策。
(4)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②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
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请求。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单三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对外措施 |
抗击沙俄 |
1.原因
17世纪中叶,沙俄侵扰黑龙江流域,并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2.过程
(1)康熙亲政后,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积极为抗击沙俄侵略做准备。
(2)1685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俄国军队。
3.结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杨幂刘恺威机场吵架
清单四 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
中国版图的奠定 |
油漆工具 |
1.康熙的措施
励精图治,开拓疆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
2.中国版图的奠定
东临太平洋,北至外兴安岭,西达葱岭,南包南海诸岛。
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一 康熙帝的功过是非
[史料探究]
材料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两首诗
①滇平 | ②瀚海 |
泡沫 邓紫棋洱海昆池道路难, 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矜干羽三苗格, 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 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 邵峰老婆此日方同万国欢。 | 四月天山路, 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 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 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
指出材料中诗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答案] 事件: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贡献:康熙帝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形成]
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措施及影响
1.背景
康熙时期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时期,中华民族面临诸多内外矛盾:
(1)满洲贵族和中原汉族的矛盾。
(2)清朝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
(3)中华民族和西方殖民势力之间的矛盾。
2.措施及影响
(1)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使清朝统治得到巩固,出现“康乾盛世”局面;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2)平定“三藩”之乱,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统一台湾,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4)打败沙俄入侵者,在平等基础上签订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维护了边界170多年的稳定。
探究点二 评价康熙帝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清圣祖实录》
(1)康熙帝“施恩于喀尔喀”指的是什么?康熙帝怎样看待两个“城”?
[答案] 帮喀尔喀蒙古驱逐噶尔丹,平定噶尔丹叛乱。众志成“城”比长城更坚固。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
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2)为什么说康熙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答案] 内弥纷争、外抗沙俄,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康乾盛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
[答案] 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
[结论形成]
评价康熙帝
1.历史贡献
(1)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镇压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的侵略,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2)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
(3)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经济发展并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余年的“康乾盛世”。
2.不足之处
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度强化的地步,闭关政策开始实行,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
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
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
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
解析:选C 台湾设行省是在1885年,故A项错误;册封达赖是在顺治帝时,故B项错误;收复雅克萨,康熙帝并没有亲征,故D项错误。
2.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解析:选B 平定三藩之乱的将领是赵良栋等人,彭春是雅克萨战役的将领,雅克萨战役康熙帝未亲自御驾亲征,A、C两项错误;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主要战役是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C项错误。
3.“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解析:选D 从材料来看,台湾在被荷兰人窃据后又归于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这是在清朝,因此答案为D。
4.下列属于康熙帝的成就的有( )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③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④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分析、对比等能力,并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查,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康熙帝的阶级属性,他不可能引进西学,所以④错误。
5.“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收复雅克萨之战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天山”等信息判断A、B、D三项不符,17世纪末,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稳定。
6.有人认为对康熙帝应该重新评价。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 )
A.全球化理论 B.文明史观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解析:选B 材料反映出康熙帝时固守农耕文明和封建制度,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这是文明史观的研究角度,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材料二 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 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