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咏琪结婚照
南京景点知识竞赛
[填空题]
1简述紫铜宝鼎。
参考答案:在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南面,由一八角形的石台,石台上有一个双耳双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宝鼎是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全体师生捐赠的,高4.25米,腹径1.23米。外铸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内置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填空题]
2简述古建筑中牌坊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一,作为装饰性建筑,增加主体建筑气势或指明主体建筑入口方位;
糯米饭的做法
作用二,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
作用三,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
[填空题]
抽象雕塑
3简述墓道设计的特点。
参考答案:中山陵墓道的设计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独特的风格。严格的中轴对称,给人以法度谨严的感觉。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松柏等代替古代常见的石人、石兽,更好地表现了高洁常青的象征意义。
[填空题]
4解释碑亭到祭堂之间大石阶的寓意以及设计意图。
欧阳智薇被带走
参考答案:碑亭到祭堂之间有大石阶八段,每段设一平台。上三下五寓意“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八段石阶共290级,如果从博爱坊算起,一共392级,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整个石阶的设计意图是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填空题]
5祭堂正中孙中山坐像是何人作品?在什么地方制成?用的什么材料?
参考答案:是法籍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1930年在巴黎制成。所用材料是意大利汉白玉。
[填空题]
6解释祭堂内用黑大理石为主料的用意和效果。高圆圆比赵又廷大几岁
参考答案:黑白两为传统孝,祭堂内的主料为黑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隆重哀悼、静穆庄严的气氛,而白玉坐像在黑衬托下,显得更加高洁。
[填空题]
7在哪里可以了解中山陵建设和奉安大典的情况?
参考答案:墓堡公园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遗体奉安的全过程。
[填空题]
8中山陵的墓址是如何选定的?
参考答案:孙中山先生生前就选定南京的紫金山为自己身后的归宿地。据说在民国元年4月1日,也就是孙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而毅然辞去总统职务的次日,他与朋友在明孝陵一带打猎时,环视周围地形,笑对左右说:“待我它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在此之前,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中山先生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1925年3月临终之际,孙中山又嘱
咐左右要归葬紫金山。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尊重其遗愿,孙中山葬事筹备处专门到紫金山勘查,确定陵址。于是选定了现在的中山陵位置。
[填空题]
9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五权宪法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宪政体制。这些都是孙中山先生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
[填空题]
10简述中山路的由来。
参考答案:为迎接中山先生灵柩由北京运回南京,当时的南京政府拨款150万银元修筑了一条“迎榇大道”。这条大道西起中山码头,经过中山北路、鼓楼、中山路、新街口、中山东路,东至中山门,全长12公里,是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怎样设置自动关机
[填空题]
11简述奉安大典的情况。
参考答案:1928年5月28日上午10点中山先生的灵柩乘专列到达南京浦口,随后灵榇由“威武号”军舰恭送到下关码头,下午3时到达中央党部,进行3天公祭,于5月31号封棺。6月1日凌晨4点起灵,上午10点到点祭堂,举
行完奉安大典后,由家属宋庆龄及孙科等人将墓门关闭,在礼炮哀乐中奉安大典结束,此后中山先生一直安葬于此。
[填空题]
12台湾方面先后有哪些重要人物拜谒过中山陵?
参考答案:国民党主席连战、吴伯雄;国民党副主席(台湾“海基会”会长)江丙坤;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填空题]
13孝陵因何得名?
参考答案: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称为孝陵。
[填空题]
14明孝陵是朱元璋和谁的合葬墓?
参考答案:皇后马氏,俗称“大脚马娘娘”,死后谥号封为“孝慈”。
[填空题]
15怎样理解中山陵建筑的中西合璧特征?
参考答案:中式特征:中山陵建筑形式没有突破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式;建筑格局严格按中轴线对称;屋顶和祭堂装饰与用、墓室穹窿顶等均为中国传统风格。
中西合璧特征:祭堂外观重檐歇山式,但在重檐角下是西洋式古堡;采用西洋式结构的材料,但在构造上采用古典梁架(斗拱);使用民族式的装修图案,在藻井却用了西方马赛克材料;祭堂内没有牌位而用汉白玉雕像。
[填空题]
16中山路上的行道树主要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来历?
参考答案:法国梧桐,学名悬铃木。属于阔叶落叶乔木,有单悬、双悬、多悬等,是一种十分理想的
行道树。追根溯源起来,它其实是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填空题]
17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口述的三份遗嘱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致国民党遗嘱》、《给苏联同志信》和《给宋庆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