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婚礼风俗礼仪知识
传统结婚习俗
在崇明岛东部地区,哪家办个喜事一目了然:从新郎家门口到路边甚至延伸到转弯的路口,一路彩旗飘飘。红当然是婚礼的主调,在农宅的栏杆上,挂了长长的红布。大红灯笼被高高挂起。朱红的对联不可缺少,在门把手上也用红丝带扎了蝴蝶结,浓厚的婚庆的气氛绝不亚于婚庆公司的那些花头。
按照崇明的习俗,结婚要办三天。第一天上午,新郎要去女方家接新娘。通常是晚饭前把新娘胎接回家。
进家门之前,鞭炮声四起。新人一下车就踩在红布袋上,这时新郎的父亲和大伯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他们在自家院子门口点上三堆由稻草扎成的火堆,新娘子跨过火堆才能进家门。
三堆旺火的意思好像是跟老祖宗打招呼。而踩着ONE BY ONE的布袋则意为传宗接代。
男人在婚礼上系围裙洗脚?这可不是开玩笑。按照崇明岛上的风俗,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洗脚。脚盆也别有讲究:颜当然得是红的;其次呢,洗脚水里还有东东:硬币和鸡蛋。在洗脚之前,新郎围上深蓝的腰裙,洗完后换上新布鞋。这里说一个崇明话,围,崇明地区一般读作yí,围裙,移腰头,yíyāotoú。
在喜事的第二天,男方家得拜老祖宗,拜完后又有个特殊的环节——“葱茵”。这外名字比较陌生,是葱与万年青的组合。他们被红纸包在了一起。“葱茵”种在自家院子的自留地里。挖土的工具必须是火钳,意为红红火火。新郎种完葱茵后,开始兴奋地抛洒蓝。
围裙里都的钞票、糖和糕啊什么,这时小孩子里都去抢,场面热闹又妙趣横生。
据说这个“茵”的来头还颇有讲究,号称必须是“偷”来的,在准备婚事的时候,男家就得到邻居家的自留地里瓣些万年青回来(因为是婚俗的必要环节,故家家门前自留地里都有的种,如遇搬家,这葱茵还得一块搬到新的地方去)。
高以翔演的电视剧全部申请哈佛大学 农村的结婚风俗
在旧时的农村里,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负担为新娘子做裙衫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少农村姑娘
出嫁时,都会身穿红长衫或大红套装,代替裙衫。
新郎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羹(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的愿望。
10大最丑建筑 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如果女家无设宴款待亲友,又或发出邀请时有所遗漏,事后要向这些亲友派喜糖(即印有"喜"字样或红包装的糖果)代替,以示正式通知各人女儿已出嫁。
婚礼习俗
旧时候的乡间道路上,在气清景明的春日或艳阳高照的秋日,往往能看到一支长长的队伍
在缓缓行进。队伍打头的,是两个扛着红旗的半大孩子,后面是众多抬着物件的成人。时不时地还有爆竹声腾空而起。“喔,人家要嫁丫头了,今朝送嫁妆!”路旁看到的人大都会这样说。
对,这就是崇明早年乡间送嫁妆的队伍。
和平精英灵敏度设置 早先结婚办喜事,女方先得选定一个黄道吉日,把陪嫁的嫁妆运到男方家里。那时乡间一来道路狭窄,难行大车辆;二来交通工具稀少,最好的就是崇明的小车子,根本没有什么今天那样的各式汽车。要把嫁妆送到男方家中,就得凭借人的肩膀抬扛。当然,女方富裕的话,嫁妆越多,抬扛的人自然也就越多,那送嫁妆的队伍也就越长,排场越大。
说起来,当年这看送嫁妆也和如今看民间艺术的行街,节日的花车巡游一样,是旧时的一种民俗。嫁妆多的人家送嫁妆时队伍排成长长一列。他们并不像挑担或扛货的人那样急匆匆行走,而是一路慢行,好让沿路的人细细观赏,指点评价。一些富裕人家因为嫁妆多,常常能吸引众多人赞赏的议论和羡慕的目光。如今我们可以这样说,这送嫁妆就是当年乡下结婚前的一次巡游。
千万别以为送嫁妆是一件随随便便些人来送送而已的事情,内中它还大有讲究。首先,这抬嫁妆的人员得经过认认真真挑选。一般,主家都会从亲戚、朋友、邻里中挑拣长得比较端正、体格比较强壮的男子。那种大年龄的光棍或丧偶的中年男子,是不会被请来担当此庄重的任务的,因为人们认为让这种人送嫁妆不吉利。被选上抬嫁妆的可不是一般的卖苦力之举,而是一件颇让人感到有脸面的事情。送嫁妆那天,他们一个个穿得一身新,格外体面光鲜。没有新衣服的,最起码也得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服装,这样才显得有声势,有气派。
张维娜周显欣个人资料 其次,为讨吉利,这抬嫁妆的杠棒要挑选好点的,它的两端一定要用红纸包裹好。嫁妆中陪嫁的被子,讲究尤其多。用来捆扎被子的也必须是红的布带子。被子要两条一起叠成和合被,为什么叫和合被?寓意新郎、新娘百年好合,两两成双。折叠的开口处相对,方方正正。绑被子还得把红带打成漂亮的四串结。四串结的眼要正好让抬杠穿得进,过大过小都不适宜,这结象征着婚姻美满幸福吉祥。
那时的陪嫁被子至少四条,是比较穷的人家陪嫁数,多的被子往往有八条、十条、十二条等等,越多越体现其富有。陪嫁被子一定得成双数。被子成件后,搬动时要由两人合作,
绝对不可一人独搬。要知婚嫁的被子中有绸缎面的,很是光滑,倘若抓不住,一旦滑落地面,场面非常难堪,会遭来主家的埋怨,甚至被人直接逐出送嫁妆的队列。有的即使不被逐,到了男方家里也备受冷落,不会被邀请坐上宴席。
送嫁妆前往男方家的队伍先后也有规矩。一般,在开队的红旗后面是抬子孙桶和脚盆的。子孙桶即马桶,和脚盆一样油漆成紫红,用崇明土布染成蓝然后做成圄腰包裹着。马桶之所以叫作子孙桶,是为祈盼新郎新娘早生贵子。紧随子孙桶后面抬的是梳妆台,再后,抬的就是什么板箱、五斗橱、大橱等。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同,嫁妆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嫁妆最为豪华的要算“三转一响”了。所谓“三转”指能转动的脚踏车(自行车),得永久或凤凰牌的;洋针车(缝纫机)得蝴蝶牌或蜜蜂牌的;手表得是上海牌的。所谓“一响”指收音机,红灯牌的。后来发展为电视机,金星牌的。陪嫁的嫁妆还有梳妆台、五斗橱、大橱及椅子等所谓“三十六只脚”和“四十八只脚”的说法。日常生活所用之物件可谓应有尽有。一般人家也至少得有十抬八抬。当然,抬数务必成双数。
婚礼风俗礼仪知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