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领会: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识记: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
1868年日本浙l是哪里的牌照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行独霸亚洲的“大陆政策”。通过对外侵略战争获得大量发展军事工业的机会。一战后读取配置文件失败>贵港旅游,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控制了日本的国家政权,奉行强硬的对外扩张的方针。
1927年,日本首相相田中义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了侵略中国满蒙(东北)的计划。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轨,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日军分别向沈阳、长春、北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2月,日本占领东北全境。
1935年,日军开始向华北地区渗透,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使国民政府在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华北成为日军可自由出入的“真空地带”,日本还策划了华北五省两市(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为“华北事变”。国民政府正在全力围剿红军,对日军采取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不只是局部的,要有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侵略中国,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被迫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调整的对华政策,实施“以战养战”和“以华制华”策略,1、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2、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发展汉奸组织,3、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简单运用: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识记:伪“满洲国”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在台湾设立了总督府,开始了对台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伪“满洲国”发表“建国”宣言,年号“大同”,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1938年12月,汪精卫在日本政治诱降的背景下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综合运用: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屠杀30万人。2、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根据地进行“三光政策”。
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1、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2、关内,“华北开发股份公司”、“南满重工业股份公司”。
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识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郭美美将于7月13日刑满释放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同盟军中工作的共产党人约有300人。
→识记: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识记:《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1934年4月,由中共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简单运用: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华北事变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1935年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计划,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赵丽颖接不了孙俪的班→领会:《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领会: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长征到达陕北不久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
→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简单运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1936年1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在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公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蔡依林走光图,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领会: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并作出四项保证:1、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2、苏维埃政府更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民军,3、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4、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识记: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
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129师,师长、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6万人,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4个支队,全军1.03万人。
→识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公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由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识记: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大捷。
→识记: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北平南苑的战斗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113师师长赵登禹牺牲;淞沪会战中,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帅八百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战斗中牺牲。
→领会: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渐转变为消极抗战。在正面战场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保存实力。同时制造多次反共“摩擦”事件。
→领会: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成立了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中,歼灭日军5千人,陆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牺牲,1942年4月,在缅甸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千人。
→识记:豫湘桂战役: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146城市、6千万人口的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激起大后方人民的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陷入了危机。
→简单运用: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客观方面,抗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方针,对国民党进行了政治诱降。
主观方面,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渐转变为消极抗战。
→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大后方。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积极团结国统区抗日民主力量,推行国统区民主改革。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体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文化方面,1938年,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后,掌管宣传工作的政
治部第三厅厅长由郭沫若担任,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文化界提出了“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得到发展,中共的《新华日报》、《众》周刊在重庆公开发行。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全面坚持抗战的路线,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客服困难,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阐述了论持久战的理论。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论持久战》的发表总结了抗战经验,阐明的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二、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三、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击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
共摩擦,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和抗日根据地建设。政权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阶层;经济上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发展了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思想上进行了整风运动。
→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识记: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了全国抗战、改革机构、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在国统区发动抗日众运动等抗战路线。
→综合运用:《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在全面战争爆发后,针对国内影响较大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观点,1938年5月至6月,发表了《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了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系统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论持久战的总方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