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D. 《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 《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概念。
C. 《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答案】 C
【解析】【分析】C.“耳顺”之年指六十岁。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3.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八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 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答案】 C
【解析】【分析】A.有误,“古稀”指七十岁;
B.有误,《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生意兴隆的祝福语>昔人已乘黄鹤去下一句
C.正确;
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 )
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
【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驾车出游属于现代。故选C。 铅球加油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
【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艾柱烟熏的功效与作用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辞,“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辞。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额联、尾联。
C. 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D.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错在“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正确的表述应为“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芭比迪丽拉原来的样子【答案】 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9.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福原爱说中文A.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农事,“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冰心和穆旦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D. 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答案】 D
【解析】【分析】A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项,“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C项,《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
故答案为: D。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0.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指“因罪贬官”,同样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意思的还有:迁、谪、除、罢、免、黜、陟。
B.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C.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
【答案】 A
【解析】【分析】A.“陟”是“提拔,奖赏”,不是表示官员罢免降职。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体知识、文学常识及古文化常识的把握,注意古代官职的知识。
1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