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君 爱情公寓
李倩个人资料鲁迅的矛盾点素材
周扬与鲁迅的矛盾主要有三:
一是自1934年开始,“左联”有关人士对鲁迅的批驳文章越来越多了,引起鲁迅反感;
二是“左联”解散时对鲁迅意见的漠视,引起鲁迅不满;
三是徐懋庸的信等影响到鲁迅对周扬的看法。
troubleisafriend歌词关于鲁迅与周扬的矛盾,林贤治在《鲁迅的最后10年》中指出“周扬成了鲁迅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对立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当的分析。
周扬1933年起任“左联”的党团书记。“左联”、社联、剧联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左联”和文总的党团也即党组,直接接受文委的领导。再后来,成立“临委”的也还是这批人。这种一元化的组织形式,即使机构臃肿,最高领导人仍然可以控制一切。
TOUCHSCAIE周扬是一位颇有领导才能的人物,他充分利用了这种组织的行政化的有效性,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左联”甚至整个文委都变得清一;
一批青年知识者忠诚地围绕在他的周围,随时为他所用。胡风原来是“左联”的宣传部长,与周扬的关系不错,但是后来周扬发现他在工作中经常闹“独立性”,当然是不能容许的。
1935年周扬任文委书记,至此,周扬完全可以左右整个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了。
鲁迅原先是“左联”执委之一,但很快就辞掉了,作为一个作家,写作才是分内的事情,这个观念在他那里是十分明确的。
加入“左联”以后,特别在柔石等被害之后,不愿有新的交往。
萧军、萧红等是极少数的例外。即使对于他们,也都劝告说不要陷入内部的无聊的纠纷里,坚持留在外围;所以对于试图扼杀外围作家的批评,他会特别愤怒,以为倘若削弱了外围的力量,那成绩真可以什么也没有的。
冯雪峰和胡风在“左联”时,偶有一些工作方面的联络。这时鲁迅与“左联”的关系实际上处于一种悬空状态。
胡风任宣传部长时,出版过一个相当于机关报的内部刊物《文学生活》,也曾给鲁迅寄过,
后来便中断了。鲁迅几次在信中提及此事,还说周扬们出过一期的,将“左联”过去的工作批评得一文不值,但又秘密起来,不寄给他看,也不寄给别的一些人看。他对此的总结是:“到处是用手段”。
对于“左联”,他是关心的,努力做他认为应当做的工作。然而,无论怎样拼命地干,周扬等人还是不满意,背后说他“不做事”,“不写文章”,等等,后来甚至散布一种空气,说他“破坏统一战线”,这就不能不让他感到失望、焦烦,常常有“独战”的悲哀。
母亲节日快乐祝福语短句
无产者的革命,乃是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消灭阶级,并非因为要杀人,即使是正面的敌人,倘不死于战场,就有大众的裁判,决不是一个诗人所能提笔判定生死的……自然,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翻一翻大部的历史,就往往可以遇见这样的文章,直到现在,还在应用,而且更加厉害。但我想,这一份遗产,还是都让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
可是,这意见不但不被接受,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辱骂和恐吓”。这就让鲁迅由批评乃至不满。
鲁迅对周扬的不满,在1934年底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西游记作者是谁
他对萧军、萧红说:“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都败在他们手里。因此,就有时会使我感到寂寞。”次年,又写信给二人说:“敌人不足惧,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是友军中的从背后来的暗箭;受伤之后,同一营垒中的快意的笑脸。
因此,倘受了伤,就得躲入深林,自己舐干,扎好,给谁也不知道。我以为这境遇,是可怕的。我倒没有什么灰心,大抵休息一会,就仍然站起来,然而好像终究也有影响,不但显于文章上,连自己也觉得近来还是‘冷的’时候多了。”
鲁迅认为,“唱高调就是官僚主义”。由于致力于权力的营造,所以会有“丢开了当面的紧要的敌人,却专一要讨论的亮与不亮”这样近于“打岔”的行为。鲁迅指出,像这样的人是志在统一文坛,做“文坛皇帝”的。在“左联”内部,作为领导,自己不做事,却专责以别人不做事,役使别人,监督别人的行为;对于不听指挥者,则动辄加以罪名,以致以“实际解决”相威胁。专断、横暴,完全是一种奴役的形式。
仅在1935年一年间,鲁迅在书信中便不断出现“鞭子”的意象,称周扬一伙为“英雄”、“工头”、“奴隶总管”、“元帅”,而自称为“苦工”和“奴隶”。这是建立在“同志”之上的一种新型的阶级关系,但一样是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
周扬显然是高踞众人之上的压迫者——鲁迅称作“横暴者”,特殊的集团和个人。权力可以超越党派的具体原则而表现出一种普遍的特性,对此,鲁迅显然在精神上准备不足。革命成功以后,倘使实行阶级的专政,到底是怎样一种的情形?他虽然以个人的推断说过几次,还举过苏俄知识分子的例子;
但是,政治实践毕竟要比推断切实得多。所以,周扬日渐大的影响力和制造出来的政治生活,不能不使他感受特别的困扰、憎恶和苦痛他说:“我憎恶那些拿了鞭子专门鞭扑别人的人们。”他说:“有些手执皮鞭,乱打苦工的背脊,自以为是革命的大人物,我深恶之,他其实是取了工头的立场而已。”在鲁迅看米,“左联”仿佛成了个人的私产,要怎样处置就怎样处置;它的解散,更清楚地表明了在“左联”内部,每个成员是毫无个人意志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