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l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
——兼评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来职往》
石晓雯1,龙艳2
(1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教育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单一和死板阻碍了教育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传媒环境的改变,教育电视在网络化时代应回归其传媒本位,在节目内容上要坚守教育特,
在表现形式上应大胆创新;当下娱乐化大众文化氛围中,教育电视节目要同时满足受众的
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应在坚持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大胆借鉴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加强节
目的娱和『生。2010年末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借鉴娱乐性很强的真人秀节目
形态,实现了求职教育与娱乐形式的巧妙结合,为教育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成
功的范例.
关键词:娱乐化教育电视节目形态
一、教育电视需要娱乐化
中国教育电视台(C ETV)成
立于1986年,曾为我国中小学
教师培训、电大学历教育、中专
技术培训等做出重要贡献。教育
电视台在行政管理上隶属国家
教育部,人员组成主要是来自教
育战线的专家学者,长期肩负远
程教育的历史重任,节目以系统
课程的课堂讲授型为主,所以,
在大众心目中,“讲课台”成为教
育电视台的代名词。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电视行业掀起了争夺观众眼球的大战,各级电视台纷纷改版,节目形态日益丰富。而处于特殊垄断地位的教育电视节目形态未有大的改观;1996年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及“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都纷纷开设科教频道或栏目,教育电视台垄断教育资讯的地位受到威胁,生存与发展成为不可回避的议题。200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文化与传媒向的专家学者,共
商中国教育电视的未
来发展。
观念影响行动,
邓育坤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
变。
(一)教育电视台
是媒体、不是学校
面对新世纪,传
媒环境发生了极大的
改变,尤其是网络新
传媒的出现,它以信
息容量大、多媒体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诸多优点逐渐替代教育电视的远程教育功能。2006年的《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本位回归》,提出教育电视要“按照市场规律和电视艺术规律来策划和运作,在节目的选材和表达形式上大胆张扬其电视特性,用吸引观众的精品节目真正服务于当前学习型社会”[11。这与教育电视台康宁台长所说的“教育电视台本质上还是一个媒体,不是学校,仍要按照传媒规律和特点来办台”[21达成共识。
2叭3年第2期(总第102期){东南传播
f专躁研究
电观书目萄睁麟i i
(二)教育电视节目是教育特的电视节目、不是教材
张海潮在2007出版的《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参照西
方国家节目分类,采用便于国际接轨和交流的四分法,把中
国电视节目分为“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教育类节目、服务类
节目”131。教育电视节目作为四大电视节目形态之一,说明教
育电视本质应该是电视节目。
孙宝国在2007年版的《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中定义
“教育电视节目是以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教育、道德
伦理教育、技能教育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电视节目形态”i4l。
将教育的内涵由狭义的“学科教育”解释为广义的“社会教
育”。
因此,从节目形态来说,教育电视节目是具有教育特
的电视节目,绝不是视频化的教材。
(三)电视受众渴望文化素质的提升、更需要身心的娱乐
放松
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成功的传播,作为传媒的教育电视
失去受众,再好的教育也是空谈。所以,作为大众传媒的教育
电视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广大电视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方面,大众进入娱乐化时代,尼尔波滋蔓在《娱乐至
死》中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
种文化精神”151。“娱乐至上”成为一种文化思潮,深刻地影响
着艺术传媒领域。从《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综艺娱乐节
目的开播,到《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的热播,从平民歌
手的选秀《超级女声》,到当下目不暇接的各类“真人秀”,大六级多少分算过关
众传媒宣告电视的娱乐化时代已经到来。娱乐化时代的受众
不再满足单一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传播模式,更喜欢参与互
动、娱乐身心的节目样态。
另一方面,在现代化、高负荷、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
们普遍需要娱乐放松。2003年在对北京地区的随机抽取的
1100人进行收视行为与心理的调查时,调查结果显示:观
众的收视需求为娱乐、消磨时间、获取资讯,娱乐需求成为
人们收看电视的主要目的16l:2004年《电视与教育》一书作
者关于儿童看电视目的调查数据显示:寻求娱乐放松的占
84.1%,增长知识的占65.2%,训练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的
各占38.4%。结果说明“在电视的三大功能——信息功能、
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中,对儿童来说,起作用最大的是娱乐
功能”㈣:2009年本课题组关于“西安教育电视台中长期发
展规划研究”中对西安地区的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
欧美星88%高中生和70%的家长,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
松,其次才是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因为,没有人在劳累的工
作学习之余,回家打开电视,愿意接受面目严肃的“电视教
育”。所以,尊重当下受众心理,严肃有余的教育电视需要适
度的娱乐化。
二、《取来职往》一教育内涵与娱乐形式的巧妙结合
教育电视节目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百家讲坛》、《名家论
坛》虽然以学术的大众化表达策略,一改往日的枯燥与死板,
但节目的表现形式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讲授式。2010年末,
东南传播2013年第2期(总第102期)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借鉴娱乐节目《非诚勿扰》,
采用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将职场教育与娱乐实现了完美的
结合,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当下人气最高的一档大型求职
节目,节目的成功为教育电视娱乐化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范
例。
(一)教育性内涵——被誉为职场的教科书
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50万,2011年应届毕业
生将达历史新高700万,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一时成
为社会热点话题,《职来职往》满足社会需求,以提供就业服
务为主,在求职者与企业间搭建桥梁。
但《职来职往》不同于普通的求职类节目。它不只是“帮
人工作”,而是“教人工作”。节目汇集国内百强企业精英
高管为每期现场的侣位面试官,还有阅历丰富的职业分析
师,他们作为职场精英和话语领袖,对求职者在个性展示中
所暴露出的问题给出建议和指导,对年轻人的择业观、价值
观、审美观,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错误的给予修正和引
导。如被网友笑称中国法律第一人的“凌志哥”身着两件相同
的衬衫闪亮登场,职场达人面前的灯也开始纷纷熄灭。虽然
桀骜不驯的“凌志哥”面对职场达人对他奇异穿着的质疑表
现得泰然自若,但是他在面试官心中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
最终黯然离场。职场达人尚涛的点评:“我虽然认为时尚是个
人的事情,但是时尚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让求职者和电
视观众明白“得体大方的穿着能给自己的面试加分,而标新
立异彰显个性的穿着则很可能弄巧成拙。”朴实无华、品格高
尚的“l T男”孙余飞,成为节目开播以来唯一个顺利晋级百强
企业的求职者。主持人李响说:“当你在别人面前完全不设
防,别人也不忍心伤害你。”给出了职场“老实人最抢手”的真
实告白。从小到大成绩优秀但对于自己的特长一无所知,对
自己的未来毫无职业规划的硕士生田春雨,其求职尴尬与碰
壁让电视机前的大众明白:“未来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名师指
王健林老婆林宁背景路”。这些启示被网友总结成“《职来职往》求职宝典”,对社会
上各层次人的求职就业起着指导作用。㈣
另外,“话题性”的节目定位,使节目的思想性高于普通
的娱乐选秀。在节目中主持人李响会根据选手的不同问题,
引出话题,引发现场激烈的论辩,话题的争锋,使节目实际成
为“职场话题辩论赛”,虽然节目如李响所说“这里没有标准
答案,却有很多真实答案”,但在各方思想言论交锋的过程
中,社会热点话题和不同的价值观会逐一展现出来。引起火
们对职场现实的认同和理性思考。刘同、马丁、唐宁、郑艳、尚
涛、杨石头等18位达人精彩的话语被网友整理成“《职来职钱塘江观潮最佳地点
往》经典语录”,作为初入职场者的座右铭,使人受益匪浅191。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于《职来职往》的
评述见诸不同的学术期刊,它被称为“秉持着‘文化教育’这
根标尺,向大家提供着并不枯燥的实用性学习。这种职场的
电视化呈现可谓是一本结合了案例与理论的职场教科书。”[101
《职来职往》看似模仿甚至照搬了《非诚勿扰》的节目样态,但
腊肉饭的做法教育性的内涵使它作为教育电视台一档节目,是完全符合教
誉¨譬第一一期
育台的“快乐学习、幸福教育”的定位,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是符合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
(二)真人秀的形式——被称为“职场的《非诚勿扰》”
在西方,风靡的真人秀节目频频掀起收视狂潮,被誉为“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真人秀节目是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人,按着节目既定的游戏规则,真实纪录参与者表现后经故事化后期剪辑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5年湖南卫视借鉴《美国偶像》开播本土化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i浙江卫视借鉴美国职场真人秀《学徒》创办《天生我才》,2010年江苏卫视开播婚恋真人秀《非诚勿扰》,真人秀本土化的改造大获成功,在中国掀起收视热潮。《职来职往》借鉴《非诚勿扰》,通过真人秀的方式传播教育理念,被称为“职场的《非诚勿扰》”。在教育电视领域,制片人马浚益表示“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激烈、紧张、充满悬念的过程,《职来职往》突破以往求职节目中嘉宾评委打分PK等模式,直接还原面试现场,以“18对1皆站立”的新模式,不仅打破了面试官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传统局面,易于现场各方平等对话。每期四位选手,各自经过“第一印象”、“职业测评”、“求职故事”和“职业诱惑”四个环节,最后获得亮灯9盏以上的可以自己挑选百家企业就职,9盏以下的就只能从亮灯的面试官所属企业中挑选工作,全部灭灯者则被淘汰。淘汰制的流程设置让节目充满悬念感,悬念与冲突的交织推进节目的进程,磁石般吸引着观众;真实现场的记录性和不可预知性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
另外,《职来职往》平民化低门槛的准入条件,顺应了娱乐化时代全民性参与的狂欢要求。节目中的求职者有名牌高校的在校生,也有老实厚道的技术工人:有久未出门工作的家庭妇女和退居二线再就业的阿姨:有不愿接受父母安排而自主奋斗的“富二代”:有拿着洋学历不到工作的海归;有“只为留在北京”而甘愿住地下室吃馒头咸菜的“北漂”一族,这些个性鲜明、多样化的求职者让观众能够到身份的认同,他们的求职故事和引发的具有社会争议性的话题,启发人们对个性培养和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深藏于节目中的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作用,真正地实现了寓教于乐。
三、教育为本、娱乐有度
LO O K网所开展的相关网络调查结果发现:82%的网友表示看过电视求职类节目,40%的网友表示愿意参与电视求职类的节目,以期与精英进行对话,获得免费的职业咨询。我们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0%学生都喜欢看《职来职往》,他们认为该节目可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鲜活教材。
所以,在娱乐化时代,尊重受众需求,教育电视节目在内容教育性的定位下完全可借鉴娱乐节目的样态,实现教育与娱乐完美结合。同时要注意娱乐有度,防止过度娱乐化。因为,教育节目的本质依旧是教育,节目必须传递科学的教育
紧目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O N G N A N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
——电视节目研究
理念。若一味地迎合大众“娱乐至死”的狂欢心理,过度追求娱乐化,影响节目内容的科学性,或解构了知识的神圣感,媒体的传播强大功能必将对中国的教育造成严重的破坏。
“媒体有其公共性,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为商业利益而失去基本的善意,这是一个坏的榜样,是对我们公共生活的毒化”,【1”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因“海归女”刘俐俐、“晕倒哥”郭杰事件涉嫌炒作,被指责过度娱乐化。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指出:“娱乐过度的职场类节目对真正的求职者来说意义不大,现在许多职场节目,娱乐作秀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许多在求职过程中值得被挖掘的问题在节目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职来职往》却因“大多中规中矩,也很少出现话题人物”而被推崇。【1z】《职来职往》无论作为教育节目、还是作为职场节目都得到赞许的秘密正是它蕴含教育、娱乐有度。
总之,教育电视永远是“教育特性”与“电视特性”的结合。教育的内容要满足社会需求,表现形式满足受众不同时期的审美需求。过分死板的中国教育电视节目需要娱乐化,教育电视娱乐化,必须做到教育为本,娱乐有度。
西安社科教育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9Z X51
滋戮叠
【1】石晓雯.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本位回归U]电化教育研
究,20()6(11):4】
f21康宁,于丹.在媒介角变更中提升C E TV的媒体品格——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与北京师范大学传媒艺术
系主任于丹对话录U].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6(2):28.
嘲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f M】.北京:中国传媒大
学出版社,2007:6()一77
[418,]、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 j北京:新华出版社,2()07:69.
[5】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5.
【6】刘建鸣电视受众收视规律研究[M l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0(4):165.
【7】陈力电视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9—9f}
i81《职来职往》催生求职宝典打造全民求职新概念
[EB/O L]ht t p://ent qq com/a/2t)101222/00()165.hun
[9】《职来职往》的经典语录受益匪;戋[EB/O LI.hnp://w w w 21i c com/hr/201203/109974.ht Tn.
f1()1宁迪,都成.从《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卟2(J1I(9):89.
【11】职场节目被指过度娱乐化l E B/O L].ht t p://ent.si na C O I l l.
cn t v/m/2(112-(7)6-()5/11493649078.shm f l.
【1219。,场节目不应过度娱化【EB/oI。1.ht t p://ne w s.gxnew s.
C0111.cn/s七at i cpag es/2()120531/new g x4R:7l d5f-5364983.sh m f l.2013年第2期(总第102J辋)l 东南传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