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开工率和员工复岗率接近100%和90%;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9%,前值降1.1%。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为-10.3%,回暖5.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3.3%,前值降7.7%。
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复工复产明显恢复,但这只是漫漫恢复之路的第一步。后疫情阶段,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考验,特别警惕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的第二波甚至第三波冲击。具体来看,有三个方面。一是外部需求侧的冲击,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2020年一季度疫情使全球贸易额减少3%;联合国预计二季度全球贸易环比下降27%;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预计下降13%至32%。这也导致出口企业订单锐减,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取消。5月中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35.3%和45.3%。二是发达经济体供应链中断,新兴市场国家市场订单减少。美、意、德、英、法等疫情重灾国,是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短期内难以被替代。供应链中断,对我国制造业的持续恢复将造成较大冲击。随着疫情趋于稳定,目前欧美各国都在部署复工复产,但对于中国经济影响更长远的将是第三点,产业链转移。中国占全球制造业附加值近30%,疫情后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趋势可能会更加凸显,欧美国家希望确保自身产业链的完整性,以摆脱对他国特别是中国企业和市场的依赖。
梁敏仪露两点另外,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面临生存之困。从行业来看,餐饮、交通、文化娱乐、传统零售等线下场景几乎停滞,影响最大。我们对8000家新三板公司进行了分
析,发现酒店、餐馆与休闲行业等服务业2019年利息保障倍数预测均值约为2倍,疫情冲击下2020年则面临亏损,债务违约可能性极大。同时,我们还对京东生态内的中小微企业做了问卷调研,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上半年的经营持悲观态度,近9成的企业账面资金仅能维持3个月经营需要。收入减少和融资困难是压在中小企业身上的“两座大山”。此外,大中小型企业分化加剧,5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6%、48.8%、50.8%,大型企业景气度改善,
中小型企业有所回落,表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作用相对有限。
二、新冠肺炎疫情后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一)抗疫倒逼新业态、新技术加速发展
疫情暴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反应,采取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封闭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的趋势。由于经济社会特别是线下活动的停滞,倒逼科技创新呈现一些新的趋势,
线上新业态、新技术加速发展。
1.新业态:从“可选品”到“必需品”
疫情的长时间持续,直接带动了存量数字经济业态和模式的活跃,比如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生鲜电商等。之所以说存量,是因为这些模式一直都有,并不是因疫情而突然产生的,但疫情却极大促进了这些业态和模式的应用,把这些可选品变成必需品。随着疫情的逐步解除,经济社会生产
恢复正常,教育、医疗、办公等庞大的在线化市场需求会持续激发,有望诞生像、滴滴一样的超级应用,这也为相关领域的科
技创新带来新机会。
消费行业——社区零售和“无接触零售”迎风口
疫情让线下零售商遭遇打击,很多自身缺乏供应能力的中小电商在春节和疫情导致的物流停滞状态下无能为力,病毒把人们从公众场合“赶至”社区,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成为集中的销售触点。同时,为了兼顾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和疫情防控,新零售企业推出的“无接触零售”悄然兴起,典型标签是无人货架、无人超市、智能取
餐柜、智能快递柜。
消费金融行业——线上场景业务集中爆发
疫情促使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线上场景业务的集中暴发,特别是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线上医疗等优质线上场景,通过跨界消费金融实现业务突围。以生鲜电商为例,疫情期间成交总额实现高增长,比如多点增长2倍,每日优鲜增长3倍、叮咚买菜增长6倍。
22
支付行业——无接触支付需求激增
随着消费端线下场景向线上转移,线下条码
支付、聚合支付、刷脸支付等受挫,无接触支付需求激增。随着“复工潮”到来,线下场景对“无
接触支付”的需求也迎来高潮。
金融行业——开放金融建设提速
近年来,C端一直在向线上迁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线上化程度,相对来说,疫情期间B端的线上化更加显著。对金融行业来说,受到防控要求和市场心理变化等影响,传统线下业务几乎停滞,金融机构客户行为及管理模式进一步向线上化转型,“非接触”业态下涌现的产品、渠道、风控、管理
等各类新需求为开放金融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智能城市——“交通、医疗、政务”三位一
体发展
疫情让我们认识到智能城市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以及“交通、医疗、政务”三位一体式建立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长期内,数字孪生城市将有效提升科学决策、
协同控制的能力。
营销行业——线下营销全面线上化
从营销行业来看,社营销、直播营销、内容营销、公益营销等数字化营销模式再迎新机会,线
下营销全面转线上,线上流量的争夺更加白热化。
2.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支撑力量
新业态的发展得益于新技术的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数字科技在疫情监测、诊断、资源调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工信部也发文强调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血管硬化吃什么
货币的含义比如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同时,大数据能够实时更新需求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因疫情防控需要,5G应用提前迎来爆发,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5G+清洁机器人等应用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3天就完成了5G网络部署。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效果,
比如分子诊断、流行学史跟踪、新药研发、诊断等,未来数字化医疗大健康体系建设将加速推进。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安全地解决信任问题等优势的区块链技术,在政务、医疗、金融、零售等领域的实践中,发挥了为抗击疫情保驾护航的作用。(二)科技创新将集中涌现于数字经济领域
以上这些新业态和新技术,都是基于数字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顺丰运单号查询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并使其在整个经济链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态。2017年以来,数字经济连续4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纳入,与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并列。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3,预计2019年将超过35万亿元,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随着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未来的科技创新将集中涌现于数字经济领域。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如果说之前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应用层面和C端,如移动支付、
外卖、短视频和直播电商,那么,未来科技创新将更集中于技术层面、B端和G端。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两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即信息技术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例如5G行业,就是典型的数字产业化。产业
23
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融合应用,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由于数字技术应用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其以数字科技变革生产工具,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内容重构产品结构,以信息网络为市场配置纽带,以服务平台为产业生态载体,以数字善治为发展机制条件。
产业数字化作为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规模远高于数字产业化。2018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比近80%,表明数字科技正在加速向各行业融合渗透,对各行业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产业端的数字化程度远低于消费端,比如企业上云率只有30%。而消费互联网需求侧的迭代和数据的积累,倒逼产业供给侧改革;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加速了产业数字化升级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B2B2C成为数字
殷世航何婧婧
科技企业赋能产业的主流模式和最佳实践。数字科技企业通过深耕C端市场服务,为行业中的to C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供给侧与需求端的有效连接与精准服务。
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疫情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对京东生态内企业的调研发现,84%的企业认为此次疫情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48%的企业希望获得在线办公软件或系统的支持;47%的企业希望获得个性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升级。
产业数字化或者企业的数字化升级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几年将是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大规模部署期,新基建将会有力推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为经济增长注入“数字动力”。
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多次提及“新基建”,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但新基建的概念内涵始终没有明确。国家发改委将新基建分为三类,但涉及的领域并没有确定。另外,新基建能否“精准滴灌”,减少盲目、重复建设?新基建能否“开源节流”,保证资金可持续?新基建能否“一视同仁”,有效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对于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引和规范,难免会重蹈传统基建“新瓶装旧酒”、一哄而大上、政府“拉郎配”的覆辙。
数字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决策。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历经了PC互联网时代的人机互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人互联,不同阶段的头部企业就是把握了这个本质才实现了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普遍认为是智能互联网。智联网依托5G、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在人人互联和人机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万物互联和智能决策。
三、数字金融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一)数字金融是科技金融的必然趋势
高资本密集度是数字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科技金融应该如何服务于数字经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曾说过,“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一场金融革命。”工业革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银行和资本市场,离不开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支持。数字经济时代的科技创新也必然需要一场新的金融革命。工业革命时代是大企业的时代,是投资拉动型经济的时代,金融重点支持了这些服务需求。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新金融需要在支持大企业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和消费驱动型经济的需求,这也是科技金融的未来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技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时代的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提高金融的可获得性和服务质量,这不仅需要优化金融市场结构,还需要增加金融供给主体。目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结构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转型表明,在动员金融资源支持创新方面,资本市场比银行体系更有效率。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
24
之一。另外,目前的金融股权结构以国有资本为主,民资占比较少。股权结构制约服务模式,造成金融领域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因此,要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填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金融也是科技金融的终极形态。数字金融是指以数据赋能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传统金融服务业态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新型金融业态。其核心基础是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关键技术是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 (大数据),未来的突破将主要在物联网方面。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对于传统金融来讲,这个压力非常大。而数字金融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金融供给体系的短板,还可以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并为非接触经济提供发展引擎。因此,数字金融在支持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方面,有能力也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由于缺乏合格抵押物,线上交易数据也不足,所以融资难、融资贵就成为了天然的障碍。在获得用户授权同意的前提下,京东快银通过数字科技,将人际信用、商业信用转化为金融信用,实现无担保无抵押、秒级放款、按日计息、随借随还,而且额度循环使用,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供给体系的短板,解决了创业者的融资难题。
同时,数字金融还可以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比如京东推出的一站式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JDD T1,为金融机构提供四大解决方案,延展获客服务半径,积累数据资产,优化客户体验,以科技为驱动实现内部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
此外,疫情后的数字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非接触经济,数字金融作为非接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非接触式经济的安全性和效率。比如京东数科通过专业的票据OCR 识别、智能匹配等数字科技,帮助开展贴现业务的银行直接对接中小微企业,全部实现线上化操作,极大简化了业务办理流程,最快2分钟即可给企业放款。王者荣耀星元皮肤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看到数字科技企业基于技术优势、海量数据和天然场景,可以从场景、用户、产品、运营等方面,扩大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数字金融发展应进一步推动数字科技的研发应用,协调好数字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二)扶持数字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的建议
疫情为数字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对数字化金融服务的一次全面考验,给数字科技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严峻考验。目前数字科技企业还面临资金来源受限和资金成本较高、严格的牌照约束、信贷逾期率和逃废债上升等政策和业务约束。
为扶持数字金融,促进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建议如下:
一是提高数字科技企业贷款供给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合作、信息共享、资金支持和生态共建等方式,深化与数字科技企业的合作;加大对数字科技企业专项再贷款的发放力度,允许数字科技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银登市场等进行融资;进一步降低央行征信、清算等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的数据和结算成本负担。
二是实行数字科技企业管理的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监管沙盒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数字科技企业的投资经营范围,确保边界清晰、非禁即入;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激发数字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
三是加强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征信系统建设,促进政府部门间、政府部门与民间机构的数据联通和共享,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鼓励和支持数字科技企业参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和风险分散机制,健全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防范预案。
责任编辑:马莉莎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