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疫情时代养老产业发展探析
齐 萱1 邓 希2 翟雨微2 周炀桄2 黄心悦2
都美竹说吴亦凡是吴签( 1.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2.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天津 300134 )
【摘 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现存的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对养老产业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分析传统养老产业面临的新发展难题。从数字经济、智能化培训及养老产业各领域,包括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养老金融保险、养老娱乐及养老教育业等方面探析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的发展机遇,并紧跟时代潮流,吸取当前养老产业类的经验,进一步创新设计养老服务的模式。【关键词】养老;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
一、传统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一)三种主要传统养老模式现状描述
首先,居家养老。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此养儿护老、父母主导地位等传统观念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早已形成。从社会承担的角度看,家庭养老几乎不需要社会承担太多的硬件设施成本。然而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在逐渐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脱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堪重负。其次,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在城市各社区设立老年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派出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到老人家里,为老人提供做饭、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以及倾听、陪伴老人等心理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优势逐渐凸显。再次,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专门的养老机构相对集中的为老年人进行全方位专业护理的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分为三类,国家设立的国有养老机构、集体所有制养老机构、私营养老机构。出于对“国字号”的信任以及国有养老机构自身具有的相对公平性,国有养老机构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
(二)三种主要传统养老产业现状描述
一是养老服务业。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3亿人。根据预测,2025年此体规模将达到3亿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改善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任务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养老地产业。我国养老地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养老地产项目仍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房地产的空置率较高、盈利模式不成熟等,这表明养老地产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养老金融业。目前,我国
养老金融产品主要有银行储蓄、代发养老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但各类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细分种类相对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我国的养老金融业还需进一步创新与拓展。
(三)基于SWOT的传统养老产业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供需失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进一步了解我国养老产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并选择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传统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传统养老产业的优势分析
养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附属新兴服务业,其快速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在促进就业增长方面,养老产业能够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吸纳大量劳动力。发展养老产业,扩大养老内需,促进养老消费,可以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强大的活力。
2.传统养老产业的劣势分析
我国的传统养老产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老后富特点,这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国情。二是传统养老产业内容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基本经济支撑和生活照料上,而文化娱乐、老年人医疗保健和法律援助等中高端产业相对落后、发展缓慢。
3.传统养老产业的机遇分析
一是传统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各项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如2019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4.传统养老产业的威胁分析
一是有关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制约着传统养老产业的发展与革新。二是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目前该行业从业者一般是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劳动者,提供的服务不是很专业、不太科学,影响了对老人的服务质量。
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养老产业出现的新问题受新冠疫情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养老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仅产业中固有的问题被放大,而且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涉老保险产品的设置和普及不足
疫情期间我国实行医药费“零自负”的政策,原有医疗保险以及政府财政的介入直接减少了大部分费用,但老年患者后续昂贵的康复费用仍需自行承担或者需要患者通过自行购买的商业保险承担,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同时也暴露了我国涉老保险产品设置的缺口。首先,疫情放
本文是天津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银产业的未来——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发展探析”(项目编号:2020100692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9
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问题。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从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当前经济与制度环境发生转变,对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与可持续性发展造成直接影响[1]。其次,疫情暴露了商业养老保险普及及其设置问题。疫情下,严峻的社会养老问题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普及率较低的问题。其在农村市场表现尤为明显,这是由于我国老年体养老观念相对浅薄,对于养老责任认识还停留在基础的老龄化护理和国家退休金水平,对商业保险不太了解且不够信任。另外,市面上的商业养老保险同时也存在险种设置不平衡的问题。大部分商业保险依然体现了与社会养老保险一样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及特殊背景下的养老保险需求,例如重大疫情爆发后的康复费用担负保险等。
(二)社会中智能产品的适老性有待提高
新冠疫情放大了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脱钩”的问题。例如,疫情期间推出的“健康码”,虽然方便日常疫情监控但很多老年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操作而被公共场合拒之门外。还有很多“银发族”为了缓解长期居家隔离产生的孤独感而过度消费或者成为网络谣言的“易感人”,这将导致老年人对新技术的运用产生抵触情绪,面对社会智能化、数字化难以适应。
(三)智慧养老产品不足
“智慧养老”也就是在养老产业中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及产品提升照护老人效率、医疗安全性、老人舒适感的新型养老模式。疫情期间老年人及其家属以及养老机构对于“智慧养老”产品的依赖在加深,但类似视听力增强器、非侵入血糖监测仪等产品却由于价格太高、购买渠道较少、品质较差、不符合标准等问题迟迟无法满足正常需求。这表明养老产品发展不够多样化, 定位不够准确, 产品单一, 无法适应各种经济情况的老年人的要求[2]。“智慧养老”的适老化水平较低。
(四)产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疫情暴露了养老机构中部分管理人员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导致其不能很好把握疫情期间紧急出台的政策,进而让养老机构的运转陷入疫情难关。同时,疫情期间许多养老机构员工因为没有应对疫情的相关培训经历,增加了养老机构聚集性疫情传染事件发生的概率,缺乏专业的康
复知识也不利于老年人治愈后的康复。
(五)风险预案机制的不完善
疫情初期,我国养老产业组织抗逆力能力较差。部分养老产业管理者在制定初期疫情管理政策时,缺乏风险应对经验,有些措施过于严格,有些可能流于形式。一些养老产业工作者初期没有及时掌握一线疫情情况、及时科普疫情相关知识,导致很多老年人心理恐慌,不配合防疫工作。在养老机构运营方面,应急储备金的缺失导致许多机构在疫情冲击下一度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老年人档案机制导致疫情期间无法精准地对部分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疾病的易感老年人进行严格防护,减少其感染风险,也无法及时实时跟踪记录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变化,预防突发的心理疾病。
(六)产业缺乏规范和标准
首先,对于养老产业专业的人员培训,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也缺乏相应的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养老机构人才招聘因此出现招聘难、入职难等问题。其次,对于养老产业的相关疫情防控,没有明确的层级规范制度,如对于防疫物资采购标准、日常消杀作业标准等。在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基层社区养老体的链接模式上也没有现行的规范准则,忽视了对基层社区的养老服务加强管理。例如,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该为社区养老体提供有效的基础防护医疗服务,提升医疗利用率等。
三、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的发展机遇
(一)数字经济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目前,养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数字经济将对智慧养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强大的带动作用。随着“智慧医疗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智慧医疗将推动病历共享、远程问诊医疗、穿戴传感器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满足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未来、远程诊疗、药物咨询与用药指导等服务会为老年人提供更合理的医学照护。
在“互联网+养老”的背景下,智慧养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我国的老年人口带去更优质、精准的服务。例如,医疗机构与线上服务平台的合作可将老年智能设备的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分析并生成智能照护计划,进而对老年人健康情况进行远程监控,极大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以帮助优化资源配置、
表1 养老服务信息类对比表
养老服务信息类名称
优点
缺点
对话夕阳紧跟热点图片多,容易吸引老年人
文章内容单一,服务种类少老人家文章内容涵盖面广
更新速度慢,配图少今日与你角度新颖,引导年轻人尊老、爱老
初创,知名度低
养老
话题与养老相关
文字多、图文搭配不合理,更新慢
(资料来源:)
表2 养老服务机构类对比表
养老服务机构类名称
优点
缺点
柠檬树居家养老图文搭配合理,字体大小深浅合适;有线上商城 线上商城销量极低,界面信息设置不全
乐龄智慧养老服务
介绍智慧养老服务产品,如智能硬件、智能系统/APP等
无法直接购买且小店已下线桃园养老李修平老公
可以线上预约仅介绍自己公司的项目
(资料来源:)
30
精准对接养老供需,是帮助老龄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3]。
(二)后疫情时代对老人智能化教育培训的需求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在如今智能化时代,许多老人因为被“信息化”阻隔着而成为“数字弱势体”[4]。因此,智能化设备在设计时应针对老年人在智能化、人性化方面进一步升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重视对老年人的再教育,帮助他们及时跟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后疫情时代养老产业各领域的发展1.养老地产
旅途刘力扬疫情使得养老地产的建设与销售暂时停滞,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养老地产在后疫情时期仍有极大发展空间:受惠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等都能极大促进养老地产的发展,而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让我国老年人口收入来源以及能力得到拓展,对于养老地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2.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展露出新的增长点:一是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整体规划。相关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增加对口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储备。二是重点发展社区服务,激励各类民间组织、机构从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降低养老成本的同时为老年体最大程度增加幸福感。三是尝试“医养结合”的模式。“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可以与任何一种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以实现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化更新。四是建立覆盖全国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周冬雨演的上古是什么电视剧在供给源头进行资源分配[5] ,构建通畅的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网。
3.养老金融保险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发展较落后,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特点,难以驱动。疫情过后,人们有了提前预防处理突发情况的意识,因此相关特殊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需求会增加。以保险机构为例,未来应依托养老服务产品化、销售渠道场景化等优势,利用合理的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自有资金出售健康保险产品。除此之外,还应投资新建、租赁养老社区,以市场化方式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再者,保险机构应当加强研究当前养老市场的真实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及服务,开发养老金融服务更多的功能。
4.养老娱乐业
老年人体的消费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倒逼我国养老产业丰富完善服务范围以及产品结构。目前,养老娱乐业包括养老旅游、养老娱乐、文化娱乐业等。我国老年人出游比例占旅游市场20%以上,而养老旅游行业仍处于新兴阶段,诸多旅游公司存在业务缺口。
5.养老教育
目前老年教育的困境主要为供给资源有限、老年教育机构管理与教育内容不完善、老年教育人才不足
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等问题。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在老年教育中体到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部分老年大学成立线上教学工作小组,推出线上教学课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稀缺问题。“互联网+养老教育”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又一养老产业发展的亮点。
(四)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经对目前主要几个养老产业的调查发现,其大多分为信息类和公司类两个类别,现做如下对比,具体见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优缺点对比,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在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及受疫情影响老龄体问题更加凸显的大背景下,应站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以促进全社会尊老爱老为目标,紧密对接需求端及服务端。因此,建议设计应分为三个栏目,即文章、查询、服务。
(1)文章定时更新,包括娱乐文章(热点、养生、旅游、防骗等)和政策文章(紧跟国家关于老年人的最新政策),推文的图文搭配、字体大小要合理,以栏目方式保持的活跃度,增强用户粘性。
(2)查询功能,以标签分类和排序养老机构,如:价格、品牌等,精准对标用户的查询需求,查询结果页面包括各养老机构的机构简介、人员概况、机构及服务评价、资质荣誉信息等,用户可以通过
查询功能,选择最合适的机构。
(3)服务功能,应该分地区将养老机构纳入,以线上商城的形式链接养老机构与社区,以线上店铺的方式承载各养老机构的各类产品与服务,例如智能血压监测设备、远程问诊服务等。
参考文献:
[1]赵亮,李灯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J].财经科学,2020(12).我是歌手羽泉邓超
[2]司佳卉,李立明.我国养老现状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0).
[3]贾妍,蓝志勇,刘润泽.精准养老: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J].公共管理学报,2020,17(02).
[4]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0(29).
[5]韩烨,付佳平.中国养老服务政策供给:演进历程、治理框架、未来方向[J].兰州学刊,2020(09).作者简介:
齐萱(1970—),女,天津人,管理学博士,现任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与成本管理。
邓希(2000—),女,四川成都人,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本科在读。
翟雨微(2000—),女,山西吕梁人,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本科在读。
周炀桄(1999—),男,广东汕头人,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本科在读。
黄心悦(2000—),女,广东广州人,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财务管理(中澳合作)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