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沙发十大品牌
隋唐英雄排名榜夫妻间最平凡感人的话>非常完美洪尧牵手成功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防疫常态化工作的开展,使得防疫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从预测病毒扩散模型到指导疫苗研究,从人脸识别测温到云端智能清洁、消毒、巡逻,甚至给特殊人员送饭送药、提供导诊服务,防疫机器人无处不在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潜力。目前,防疫机器人是在原有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基础上改造提升,进行疫情防控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但当前的防疫机器人普遍只能代替用户完成简单的流程化工作,对于复杂场景的智能判断和适应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据统计,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约占全球25%市场份额,预计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中国移动研究院与中国移动国际公司在启动了针对防疫机器人的研究和测评工作,结合防疫工作的无人化作业需求制定测试用例,协同多家机器人
厂商进行防疫机器人的功能和特性测试,构建物联网机器人终端产品库。通过分析防疫机器人的现有技术能力,结合测试用例结果,创新探索5G通信技术赋能防疫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架构领域,刚性需求驱动带来应用场景下沉,防疫机器人产业将进一步向各行业深度渗透。伴随着5G SA网络逐步成熟,云边端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5G云化机器人在1-2年内有望成为第二批商用落地的5G 应用,将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做出更多贡献。
防疫机器人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防控疫情常态化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防疫机器人的研发耗时较长,面对突发疫情,目前各大厂商主要通过改造现有机器人以适应市场需求。中国移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希望与各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防疫机器人的发展及产业成熟。未来防疫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加强防疫机器人技术研究和演进趋势分析,推动防疫机器人的技术架构创新和产业生态圈建设。中国移动将持续深入分析防疫机器人产业趋势变化,借助运营商的云网融合优势,为防疫机器人等各领域机器人的模式创新和应用推广提供技术基础,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2
3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背景下,服务机器人被改造升级为专业的防疫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指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医疗、物流、农业、商业、民用等
明星人气榜单领域,集成人脸识别、红外测温、路径规划、网络通信等技术,可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计算与人类进行协作,实现配送、清扫、安防、陪伴等多样化、复合型功能。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手机终端、电脑以外重要的人机交互以及信息服务载体,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约占全球25%市场份额,预计2021年我国市场规模有望接近40亿美元。前端产业研究院-《2020中国防疫机器人发展报告》总结了2014-2019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情况,如图1所示。
图1.2014-2019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情况(单位:亿美元,%) 防疫机器人为在原有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基础上改造提升,用于疫情中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具有测温、识别口罩佩戴情况、健康码识别、自主返回充电、远程对讲与语音播报等功能,协助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疫情防控的智能服务机器人。防疫机器人应用在医疗、配送和巡检的最前线,在赋能传统服务行业的同时,也为5G 、云计算、AI 等技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打开空间。刚性需求驱动带来应用场景下沉,防疫机器人产业将进一步向各行业深度渗透。随着后疫情期间医疗康复、物流配送、清洁消毒、安防巡检等大量服务岗位不断释放,防疫机器人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未来防疫机器人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的部署及应用将进一步普及。
关于劳动节的手抄报内容
4
政策、产业基础和技术驱动给防疫机器人带来了快速发展期。政策方面,在疫情期间,工信部发布《
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中央网信办联合工信部和卫健委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指引》,均强调要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疫情监测分析、追踪患者、构建社区防控平台等,对疫情开展科学精准防控,为防疫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指明方向。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3月20日,防疫机器人产品的使用数量居AI 防疫产品前三。
图3.抗疫AI 产品分布
(来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
从产业基础上来看,疫情过后普通消费者的健康防护意识明显提高,“无接触+”不仅是防疫要求,更是民生需求。医疗领域中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迅速发展,机场、实体店等公共区域的无人化服务等,均对防疫机器人需求大大增强。
图4.不同防疫机器人在疫情中的应用情况
(来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