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肥市第七十九中学 孔维红
教材分析
《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茫茫太空中一日飞行的亲身经历。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围绕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究、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进行了具体介绍。文章四个小节各有侧重,第一小节写升空,第二小节写所见,第三小节写所闻,第四小节写落地。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严谨求实、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解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挖掘本文的内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作为人物传记,内容通俗易懂,浏览文章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为保
证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计划课前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对照导学案预习课文,教学时以导学案为纲,引导学生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初步解决问题。
2.感知内容,探究课文四个部分的重点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2. 按照要求,根据主人公经历写出精美颁奖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岛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英勇顽强的品质。
汪涵义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文字,感受太空飞行的神奇和紧张。
难点:按照要求,根据主人公经历写出精美颁奖词。带兔字的成语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一、播放视频,激情导入
(大屏幕播放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天视频)2003年10月15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斑斓,“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上。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全中国人的目光,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上午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代表十几亿中国人在茫茫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圆满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去感受那令人
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大屏幕展示神舟五号发射、回收等几段精彩视频。
二、目标导学一 :介绍作者,检查预习。
1、走近作家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 “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生字正音
圆弧(hú)    炽热(chì) 轮廓(kuò)  俯瞰(kàn)   
模拟(mó nǐ) 遨游(áo)  烧灼(zhuó)  舷窗(xián)          无虞(yú)    屏息凝神(bǐng)    千钧重负(jūn) 
三、目标导学二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
【点拨】顺叙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2、本文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篇文章结构相同?为什么?
【点拨】《邓稼先》,都运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四、目标导学三 :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为什么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点拨】因为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我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后,我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点拨】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
1、从载人飞船上看地球,作者看到了些什么?
【点拨】
①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②看到了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③我看到了祖国的省份和地区,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④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王朔王子文
⑤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
2、在飞船上能看到长城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冯提莫回应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