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患者护理进展
摘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情危急,并且变化多端,因此临床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临床上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中,多以血管再疏通为主要方式,是能缓解患者病情和临床表现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常规的护理干预无法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照顾和照护,使患者的舒适度不高,满意度不高,临床局限性较大。该文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再通的绿通道管理、围术期管理、康复护理、二级预防、对我国开展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的启示5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闭塞再通;护理;综述
脑卒中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也是诱发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脑卒中患者当中,80%的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其中有40%的患者,是由急性大血管闭塞诱发,急性大血管闭塞会使患者的病情急剧发展和恶化,预后效果不佳[1]。现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再通主要护理方法:绿通道管理、综合方法管理、康复护理、二级预防、对我国开展急性
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的启示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患者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01创造女团谁的胸最大
1 绿通道管理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发生在颅内大血管中,即直径超过2mm的血管当中,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也是诱发死亡的重要因素,位居第三[2-3]。文献显示,美国DNT的达标率远远高于我国,院内救治不及时,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4],造成院内救治延迟的主要原因涵盖救治流程不合理、绿通道管理不佳、急救人员对卒中“时间窗”认知不足等。
1.1 护士主导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绿通道管理
修订脑血管再通流程标准化临床路径,研发急诊急救信息化平台,对造成院内延误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初步判断病情、家属缴费并预约CT的过程和实践、抢救室护士配药、医生联系导管室等,针对这些延误的因素,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明确医护团队的工作分工,责任到人,规范了卒中护理团队的干预措施,缩短了延误时间,为有效降低DNT时间提供了很好的流程标准。垃圾短信举报
1.2 利用早期护理干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水平
研究显示[5],早期护理干预模式下,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使工作的流程清晰化,也使患者及其患者家属能更为安心和放心,这些规定和规范不仅能提升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重视程度,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时间耽误,为救治患者提供更多的时间,并且使操作过程有序进行,可以大大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其研究中经过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抢救和的效果,把握住最佳抢救时机,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做好高效的医护配合。
1.3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将临床多种护理干预综合起来的形式,它将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护理需求进行结合,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手段。
1.4 采取一体化急救护理
通过对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研究提示[6],对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且预后较为乐观。该护理模式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在发现异常时,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及时反馈给医生并进行解决,将和救治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提升效率[7]。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使其积极配合,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大大提升临床效率和效果。在配药方面,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的半衰期较短,因此,要正确配药,并且按照剂量比用药,使药物的效果大大提升。有研究也显示[8]:应用一体化护理应用于AIS患者静脉溶栓中可显著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预后情况,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2 花枝招展的意思综合管理
目前血管内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吸栓导管吸栓、支架取栓及吸栓导管联合支架取栓,其他还有微导丝碎栓、微导管吸栓等方法。桥接是指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有直接桥接及补救桥接两种方式。根据桥接策略,又可以分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溶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直接桥接将静脉溶栓与血管内同时启动,而补救性桥接是指在静脉溶栓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如果效果不佳,那么再次给予血管内,两者的
美国军工企业
区别是静脉溶栓后的时间差。现有的关于单纯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大部分研究表明二者无明显差异。而无论是单纯取栓或者是桥接取栓,患者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此,要对患者的家属解释清楚,并且临床尽最大可能去挽救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怎么预防患者血管再通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国内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1 利用追踪方法学对脑血管病介入患者护理进行全面环节的管理
利用追踪方法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的患者进行护理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9],追踪方法学是对患者在医院的就医过程或医院某一系统的运行轨迹进行跟踪,追踪不仅是指对患者病情的追踪,也涵盖对医护人员工作细节的追踪,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和要求进行满足,并且循序渐进地完成科学的管控,追踪方法学的思路较为简单,并且具有灵活性、持续性等优点,使护理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2.2 围术期护理
大多数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是动脉血管内血栓栓堵,目前临床认为,最有效的手段
是超急性期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10]。对围术期护理概括为:(1)术前护理:①健康宣教;②病情监护;③术前准备。(2)术中护理:①手术体位管理;②术中监测;③鞘管拔除。(3)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②股动脉穿刺处的护理;③并发症的护理。(4)康复护理。(5)心理护理。研究认为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是介入急性脑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2.3 集束化护理
孙亚红等[11]我爱他 歌词应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显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效果更佳,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能得到较大改善,并且神经缺损的情况也能得到较大缓解和改善,同时减少了介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这说明,集束化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使患者对于疾病和有正确地认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和不良情绪,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3 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元损伤过程是不可逆的,但是中枢神经系统是具有可塑性的,
即临床可以通过药物等作用对患者的受损神经进行修复,提升其功能性。这就是为什么临床认为,脑梗死患者是术后康复的恢复患者功能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临床中,患者接受时往往心态较为消极,无法积极配合,这对于恢复和康复会起到负面作用。李野等[12]研究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静脉溶栓术后患者,分为术后早期完全补偿系统、术后康复部分补偿系统、出院支持教育系统,在此过程当中,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不仅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和康复,还能调动患者的自我主观能动性,使配合度大大提升[13-14]
李雪等[15]研究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远期预后。具体方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h后,可以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这个标准也是临床公认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保持肢体的良肢功能位。②指导行床上训练,包括左右移动身躯和翻身,抬髋部练习。③指导进行坐站起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和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患者必须要处于安全的环境当中,周围无障碍物,并且空间要大,穿着也需要格外注意,不要过于肥大,鞋子和袜子也要合适,患者身边要有人搀扶,可以是家属,也可以是护理人员。④患者吞咽和语言障碍训练。语言功能障碍训
关咏荷女儿练:加强沟通,通过手势、表情、文字等形式进行交流,加强患者的舌头练习与运动。
4 展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患者目前在临床上对于护理的需求和要求逐渐提升,观念和意识也逐渐加深。脑卒中防治管理模式也随着护理学的进步而改善和优化,相信在未来的临床上,会有更加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手段。
综上所述,护理作为脑卒中中心建设组织架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怎么样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科学康复、护理及随访方案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SPTPC于2017年启动卒中健康管理师(2018年更名为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项目。明确护理团队在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工作方向,强调脑心健康管理师是在医院支持下对脑卒中高危人和患者开展院前、院中和院后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围绕“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穆媛媛,王雅莉.综合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功能恢复、情绪健康的影响[J].临床
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3):145-147.DOI:10.19347/jki.2096-1413.202213041.
[2]孙苗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2):115-117.DOI:10.2022.12.031.
[3]李玉璞.肢体训练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02):109-110.DOI:10.13845/jki.issn1673-2995.2022.02.004.
[4]程芳,沈光银,李伟,徐珊珊.个体化心理护理对PCI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河北医药,2022,44(08):1264-1266+1270.
[5]伍燕,陈雪梅,何岳.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2):160-162+165.
[6]罗丽蕾,王韵铮,梁朝莹,张玲,冯冬梅,覃祖业,韦秋萍,温美东,李松良,何汶远,谭文金.老年脑梗死患者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策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2):158-160.
[7]张莉.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08):144-146.
[8]叶卫国,夏柳勤,李益民,金建芬,沈小玲,朱明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22,21(04):69-71.
[9]孙小蓉,刘兴炬,张岩,赵东红,范艳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10例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2,21(04):67-68+71.
[10]高慧,张园园.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2,36(04):306-307+316.
[11]孙亚红,张玲,赵士荣.整体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166-169.DOI:10.2022.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