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都爱住青岛贺龙五次来青陈毅曾住花⽯楼
说完了贺龙,我们接下来说说另外⼀位跟青岛有缘的元帅。他能⽂,亦能武;他当得了军长,也胜任⼤上海的市长。
除了,他应该是⼗⼤元帅中最早跟青岛结缘的,毕竟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的军队活跃在⼭东地区,解放了⼭东⼤多数城市。可直到新中国成⽴后,他才有缘来到岛城,并留下诗篇。他就是陈毅元帅。
陈毅被围20天,写下《梅岭三章》
陈毅,1901年出⽣,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和贺龙⼀样,陈毅的⼀⽣也和中国⾰命紧密相连,其内容之丰富,需要⼀本⼤部头的书来解读。限于篇幅,笔者着重谈⼀些趣事。
在⼗⼤元帅中,论⽂学素养,陈毅可能是最⾼的。他的著名诗篇《梅岭三章》⼊选了初中语⽂教材。殊不知,这篇诗词的背后还有⼀段传奇经历。当时,红军主⼒突围,陈毅留守原地,肩负起指挥南⽅⼋省游击队的艰巨任务。当时,南⽅游击队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形势异常艰苦。就连陈毅本⼈都数次险些被敌⼈俘获。
曹晋杰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元帅五次脱险记》⼀⽂中称,1936年,南⽅的游击战进⼊到最后⼀个年
头,蒋介⽯再次调遣重兵,对粤赣边等游击区发起新的“围剿”,采⽤碉堡战术,布置了重重的封锁线。这年冬天,陈毅被围困在梅岭密林深处⼀个⼈迹罕⾄的岩洞⾥,长达20天。多亏⼀个名叫张千妹的妇⼥,冒着⽣命危险,夜间上⼭送情报、送粮菜,这才存活下来。张千妹最后⼀次上⼭,遇上了搜⼭的敌军,她⽆处可藏,只好眼⼀闭,就地⼀滚,掉下⼏丈深的⾕底,晕了过去。张千妹负伤后,没⼈送粮菜,陈毅在岩洞中⼜渴⼜饥,渴了还能从岩缝⾥⼏滴⼭泉润喉,可肚⼦饿得实在难受,想⾛出岩洞吃的,上⼭搜剿的敌⼈,不时从洞外传来⾛过的脚步声,⼜不能冒然⾏事。陈毅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写下了他那⽓壮⼭河的绝笔——《梅岭三章》,其中⼀篇道:“断头今⽇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万斩阎罗。”这⾸诗提到“断头”、“泉台”,可见陈毅当时已经抱有必死的决⼼了。后来幸亏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军队从当地撤离,陈毅才得以逃⽣。
陈毅能⽂能武
陈毅不光⽂学素养⾼,其⾏军打仗表现亦不俗。抗战胜利后,他来到⼭东,指挥⼭东野战军,后来⼜指挥华东野战军。⽑泽东给他派来了好搭档粟裕,两⼈联⼿,扭转⼭东战局。然⽽,陈毅刚来⼭东时的局⾯是被动的,因为⼭东的地⽅将领和他配合并不默契,战局⼀度失利,甚⾄产⽣了中央要派徐向前来代替他的说法。
据张雄⽂所撰《陈毅:⼊鲁六战,只有泰安⼀胜》⼀⽂记载,陈毅的参谋主任王德后来回忆说,得知
要“换将”,陈毅⼼⾥⾃然不是滋味,“有⼀天夜⾥,我在值班,陈毅同志⾛了进来,他⼼情沉重地对我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化⼯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但他没有放弃,1946年10⽉4⽇,陈毅主动给⼭东野战军主⼒⼋师写信,坦率地说:“三⽉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过去党内同志曾有公论,认为我这个⼈最善于打败仗,这话很对。我愿这次从不利转到有利,再度证实这个评价。”陈毅的“翻⾝”,重获盛名是在其副⼿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的宿北战役之后。王德回忆说:“宿北战役后,陈⽼总的情绪特别好,有⼈说他⾼兴得甩了头上的帽⼦,情不⾃禁地说:谁说陈毅⽼了,不能打仗!”
王妍苏图片此后,陈毅和粟裕通⼒合作,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仗越打越好,歼灭的敌⼈越来越多,“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种提法也越叫越响,越传越⼴了。
粟裕秘书鞠开曾说,“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是在解放战争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他俩调到⼀起后,⾃然⽽然形成的。⽑主席做出这样的安排,⼀⽅⾯是根据陈毅的建议。同时,⽑主席也欣赏粟裕的军事才华,俩⼈都想到⼀块去了,所以才做出这个决定。⽑主席主要是要利⽤陈、粟⼆⼈各⾃的优势。陈毅的优势是:资格⽼,威望⾼,有权威,说话有⼈听。粟裕的优势是:军事上是强项,是会打仗的⾏家⾥⼿,指挥艺术⾼明,擅长打歼灭战、⼤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
后来,陈毅还和粟裕做了⼉⼥亲家呢。
驻青美军多次与陈毅在临沂谈判
陈毅在⼭东指挥军队作战,就不能不跟青岛发⽣关系。他虽⾝未亲临青岛,但对解放青岛的事⼀直很关⼼。
1945年10⽉10⽇,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第六师1.5万⼈在青岛登陆,随后航空兵⼤队进驻青岛。要想解放青岛,不能避免和美国⼈打交道。其实陈毅早就跟美国⼈有过接触,⽽且并未服软。早在抗战胜利之初,国共两军“停战”,美国居间调
和美国⼈打交道。其实陈毅早就跟美国⼈有过接触,⽽且并未服软。早在抗战胜利之初,国共两军“停战”,美国居间调定时,陈毅就曾接待过驻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克莱门将军。《陈毅军事⽂选》中收录过他本⼈关于此事的回忆,“1946年年6⽉底,驻青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克莱门将军到临沂我,他⾃吹⽜⽪法国登陆有他,北⾮登陆也有他。他希望我到青岛与反⾰命王耀武见⾯。我拒绝去。他说:‘那么战争⾮打不可了 !’我说:‘不是我们要打,是国民党要打;我们是不打出去的,如国民党要打进来,我们⼀定要应战。如果你真有调解的诚意,去跟国民党讲,只要国民党不打就⾏了。’”克莱门在谈话中劝陈毅:“共产党应妥协以占政府⼀席位置,因为顾祝同在徐州就有30万军队,共产党⽆⼒对抗。”陈毅回答:“他只要⽤5万兵⼒就能进占我这个临沂,但10个师进来容易,如果要出去1个师也难出去。”这位出⾝美国西点军校的克莱门将军瞠⽬结⾆。陈毅侃侃⽽谈,从军事辩证法,美国独⽴战争直谈到解放区的煎饼⼤葱,充分利⽤此机会分析形势,阐明真相,给克莱门印象极深。
果不其然,⼀年后的1947年,国共双⽅在⼭东的势⼒就发⽣⼤逆转了。这时,解放军已经基本完成对青岛周边地区的解放,剩下的就是对青岛的进攻。此时,美军显然希望在其驻守青岛期间能够维持现状,于是,再次派⾼级军官赴临沂与陈毅谈判。当时因承包美军⼯程,与美军驻青岛第六师关系密切的熊钧,利⽤在家中与美军聚会时机,听到了⼀些内幕。据熊钧《美军海陆空军直接⼲扰解放青岛的⼀次⾏动》载,1947年9⽉的⼀天,驻青美军司令柯克上将派第六师团副参谋长拉尔逊和4名军官赴临沂⾯见华东野战区司令员陈毅。陈毅⽤极为丰盛的酒席宴请美军⼀⾏五⼈,并请他们喝当地的兰陵美酒。宴席期间,拉尔逊⼏次想提及关于青岛外围谈判的事,都被陈毅给绕过了。酒席过后,拉尔逊5⼈⼩组与陈毅等⼈在露天草地上聊天。拉尔逊提出,希望在美第六师团和第七舰队留驻青岛期间,青岛外围能保持现状。其实真实意图就是不希望解放青岛。陈毅听后哈哈⼤笑:“我们的⾰命就是随时随地打破现状,直到全中国近百年来的⼀切现状都彻底被打破为⽌,那时⼏亿中国⼈民才算⾰命成功,现在我们保持现状,恐怕只有蒋介⽯和他的朋友们⾼兴
吧!”他还说:“我请你转告你们的上司,你们的政府,我们希望你们⽴即从青岛撤退,回到你们的本国去,⽇本投降整整两年了,难道你们还在这⾥帮着受降?”
据随⾏美军军官罗布雷回忆,陈毅说完这⼀席话,拉尔逊窘迫之极,只是苦笑着保持聆听的礼貌,⼀⾔不发。结果,解放军并没有听从美军什么“劝告”,没多久就发动“青即战役”,解放了青岛。
门事件完整照片来青岛住花⽯楼,写下“青岛史诗”
解放战争胜利后,陈毅并没有留在⼭东⼯作,⽽是进⼊上海,当起了新中国⾸任上海市长。他⾸次来青岛,是在1954年了。
在⼋⼤关景区中,有⼀座临海⽽⽴的著名建筑,叫花⽯楼。花⽯楼始建时间是1930年⾄1931年间,由⽩俄贵族所建。相传解放前蒋介⽯曾居于此,特务头⼦戴笠及当时的电影红星⽩光来青岛时也在这⾥住过。青岛解放后,花⽯楼被⽤作为礼宾接待场所,门牌号为黄海路18号。1954年陈毅元帅来青疗养,便住进这⾥。这次来青岛,陈毅感慨万千,他说,“五四”运动时就知道中国有个青岛,解放战争时期在⼭东打了许多年的仗,终于来到了青岛。”居住期间,陈毅向青岛图书馆借来记载青岛历史的《胶澳志》进⾏研读,希望了解这座他“常常思游览,屡屡错机缘”的城市。⽽青岛图书馆考虑到编修于1928年的《胶澳志》记载的多是20世纪初年的历史,于是⼜加送了⼀本清代同治年间的《即墨县志》。陈毅读后,对青岛的历史有了⼤致的了解,并在花⽯楼写下了《初游青岛》⼀诗,诗中写道“巨舰泊海中,⽕树花若燃。万象看不⾜,深夜坐斋前。沉吟久不睡,海天思绵绵。此是弹丸地,史实可详谙。”并从齐桓公⼀直写到青岛解放。随后发出了“试看海天青,其青照市廛(⾳chán,指市区的住宅)。试看松柏青,其青染峰峦。伟哉胶莱青,千⾥美良⽥。”的感慨。后来修建五四⼴场时,这⾸长诗被镌刻在⼴场北侧的⼀块巨⽯上。
淘宝企业店铺据说,后来陈毅的专车也被调拨到青岛。那时是1973年,青岛市政府接收了从⼭东省政府拨下来的⼀辆陈毅外交专⽤的⼤别克轿车。有⼈说,因为当时国家倡导爱国⾏为,再加上能⽣产⼤红旗轿车了,
就把这批国家领导⼈乘坐过的专车下放给省市级领导乘坐。只是不知这辆专车现在何处。
特约撰稿⽥野
青岛⽓候宜⼈,历来就是避暑胜地。也因为这个原因,新中国成⽴后,不少国家领导⼈都来过青岛避暑疗养。他们居住的地⽅⼤都在风景秀丽的⼋⼤关,⾃然也给这⼀地区披上了神秘的⾊彩。来了⼋⼤关,他们⼀般住哪呢?这⾥就不能不提⼭海关⾥17号了。
这是⼀座⽇式的别墅⼩楼,庭院⾥有⼀个微型花园,⼩桥流⽔,修⽵掩映,饶有情趣。因为有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叶剑英六位元帅在这⾥住过,⼈们称之为“元帅楼”。这六位元帅,我们已经介绍过其中两位(和徐向前),今天我们来介绍另外⼀位,他恐怕也是元帅中经历最传奇的⼀位,他就是贺龙。
⾰命:组织了三次“菜⼑⾰命”
贺龙,1896年出⽣,原名贺⽂常,字云卿。湖南桑植⼈。贺龙的⼀⽣⼏乎伴随了新中国成⽴的全过程,其指挥的⼤⼩战⽃不计其数,真要说贺龙,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此,笔者取巧,特意选取了元帅⼀⽣中⼏个传奇经历,和⼤家分享。
这第⼀个传奇经历,肯定跟⾰命有关,那就是“两把菜⼑闹⾰命”了。⽑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江西永
新县进⾏著名的三湾改编时曾说:“贺龙同志两把菜⼑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军⼈。”单凭两把菜⼑,居然拉出了⼀个军的⼈马,贺龙的这⼀传奇经历,⾄今为⼈称道。
其实贺龙早年就有过两次⽤菜⼑闹⾰命的经历,只不过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起义军⼜没成⽓候,因此不为⼤众所熟知。他真正当上⼀军统帅,还是第三次“菜⼑⾰命”。那是1917年底,经历了数次失败的贺龙痛定思痛,苦苦思索正确的道路在哪⾥?他早年就加⼊中华⾰命党,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因此积极拥护孙中⼭,恰逢“护法运动”爆发,贺龙决定放⼿⼀搏,再来⼀次“菜⼑⾰命”,拉出⼀⽀⼈马,跟军阀⽃。为什么⾰命⾮⽤菜⼑呢?原来当时贺龙⼿头并没有,真要拿着粗笨兵器去搞袭击⼜过于招⼈⽿⽬,因此短⼩精悍、锋利⽆⽐的菜⼑才成了他的“⾰命武器”。
要想建⽴真正的武装就得有,所以⾰命的第⼀步就是抢。作家权延⾚在《贺龙⽣与死》⼀书中曾访问过贺龙的⼥⼉,真实还原了这⼀历史。当时,贺龙从好友吴⾬霖处得知,当地慈利县新任县长到任,⼀同来的七⼋个护兵⼈⼿⼀。于是,贺龙和吴⾬霖两⼈携菜⼑尾随新任县长,恰好“两名护兵不堪⼭路⾏⾛得⾟苦,坐在路边休息。贺龙与吴⾬霖⾛到他们⾝边时,突然动⼿,挥起菜⼑砍倒两个掉队的护兵,夺了就⾛。”就这样,⽤两把菜⼑换来了两条。接着,他们⼜⽤朋友借给的钱买了⼀⽀马,给了好友⾕顺如。这样,三个⼈就有了三⽀,有了⼀点战⽃⼒。
队伍真正发展壮⼤是后来的突袭川军。贺龙在抢后得知,附近有⼀股川军逃兵路过,正在劫掠当地
⽼乡。他利⽤乡亲们的不满,发动百姓,在这股川军撤退的路上埋伏。当⼆⼗三名川军⼠兵背着⼤⾛⼊⼭⾕⾥时,路旁庄稼地⾥忽然跳出⼀个粗壮的汉⼦,系腰带、扎包头、打着裹腿,⿊洞洞伸过来⼀⽀筒,吼声如雷:“不许动,缴不杀!”其后,周围的⽼百姓也⿎噪助威。就这样,⼆⼗三名川军愣是被“三枝”吓破了胆,不战⽽降。当时第⼀个跳出来的汉⼦就是贺龙。⼏⼗年后,他在⾃⼰的履历书上写道:“1917年底,曾⽤两把菜⼑,发展到百余队伍,任援鄂军第⼀路总司令所司之游击司令。”
这才是⼈们常说的贺龙“两把菜⼑闹⾰命”的那段故事。这次起事之后,贺龙打击贪官污吏,缴警察队的,打盐税局,消灭横⾏乡⾥的恶霸,独⽴地打开⼀个局⾯。后来⼏经曲折,终于将队伍发展成⼀个军,如⽑泽东所⾔:靠两把菜⼑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军⼈。这⼀个军的⼈马,在贺龙的率领下,最终成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的“⼋⼀”南昌起义的主⼒军。
个⼈:曾在武当⼭习武
贺龙不光⾰命⽣涯奇特,其个⼈也有很多传奇之处。咱们这⾥就来说两个,⼀个是他的⼀⾝武艺,⼀个是他的⾰命伴侣。
先说⼀⾝武艺。在众多开国元勋中,有不少武术⾼⼿,除了⼤家熟知的许世友,还有钱钧、耿飙、杨勇等,但很少⼈知道,贺龙也有⼀⾝功夫,他曾在武当⼭习武。这段经历见于《⼗堰⽇报》刊载的杨
⽴刚的《贺龙:⾝怀武当绝技的开国元勋》⼀⽂。那是1931年春,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军武当⼭,⼀路上纪律严明,秋毫⽆犯,不仅保护了道教宫观,⽽且尊重道教的信仰和习俗,受到了武当⼭道⼠们的热烈欢迎。当时,武当⼭道⼠还主动腾出紫霄宫西道院等地⽅,作为红军的后⽅医院、修械所、指挥部。武当⼭道长、全真派第⼗五代传⼈徐本善,见贺龙⾝材魁伟、长相威武,谈吐中有治国安邦的良策,⼼中⼗分敬佩,遂与贺龙结成忘年交。贺龙也⼗分敬重德⾼望重、武艺⾼强的徐道长,并拜他为师。每⽇清晨,贺龙军长便随徐道长在紫霄宫⽗母殿前学练武当拳。明⽉东升,徐道长便在紫霄⼤殿⽉坛上指导贺龙操练所学的拳技。⼏个⽉下来,贺龙就把⼏套拳路练得烂熟于⼼。后来,贺龙率红三军撤离武当⼭,临⾛之时,赠徐道长黄⾦两⽄,并送对联“伟⼈东来⽓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副,以⽰纪念。对这段友情,贺龙⼀直念念不忘,可惜徐道长后来死在国民党反动派⼿中。直到解放后,贺龙还曾关⼼当年武当道⼠的情况,并⿎励武当武术的发展。
说完了“武”再来说“情”,贺龙跟爱妻薛明的感情经历也很传奇。据孔庆东《脍炙英雄》⼀书记载,1942年,贺龙娶了⽐他⼩20岁的天津姑娘、延安县委组织部长薛明同志。他们的爱情算是⽆⼼插柳,本来贺龙是去帮林彪说情的,请薛明做做好朋友叶的⼯作,请叶不要把林彪的情书四处显摆。贺龙让薛明转告叶:“喜欢林彪,就和林彪结婚,不喜欢就不要张扬,明确表个态拒绝。你告诉她,这是我说的。⽼⾰命,南征北战,出⽣⼊死,好不容易想讨个⽼婆,⼜遭取笑戏弄,不道德么。”没想到⼈家叶跟林彪不⽤他们帮忙,他们倒是帮了⾃⼰的忙。林彪叶当年“七⼀”就结婚了,贺龙、薛明“
甄锡⼋⼀”结的婚。贺龙之前有过两任妻⼦,但薛明真正征服了他的⼼。据说⼀次在⼤会上做报告,贺龙竟然顺⼝说道:“我贺龙把⼀切都献给党了,包括⽣命、财产,只有那个青⾐美⼈薛明是属于我的!”引起哄堂⼤笑。
青岛:来过五次,曾经“罢宴”
说了贺⽼总这么多传奇经历,最后我们⾔归正传,该说说他跟青岛的故事了。
说了贺⽼总这么多传奇经历,最后我们⾔归正传,该说说他跟青岛的故事了。
据岛城⽂史专家鲁勇先⽣统计,贺龙曾经五次来到青岛。据《⼭东省青岛疗养院志》记载,1951年8⽉⾄9⽉,贺龙来青岛疗养。1955年再次来青岛疗养与视察,下榻⼭海关路5号。⼭海关路5号是⼀座贴有绿⾊瓷砖的⽇式⼩楼,之后邓⼩平同志来青岛也曾下榻于此。这⾥⾯对第⼆海⽔浴场,贺龙常到浴场游泳。医护⼈员回忆,贺龙两次来青岛与医护⼈员相处融洽,没有⼀点⾸长架⼦,待⼈和蔼,讲话幽默。他喜欢⼋⼤关,傍晚还在园林中散步。雪鸢怎么死的
1956年7⽉21⽇⾄8⽉2⽇,贺龙第三次来青岛,住在本⽂开篇提到的⼭海关路17号。这也是⼀座⽇式的别墅⼩楼,不过外墙贴着黄⾊磁砖。据说贺龙当时住进⼋⼤关⼗分⾼兴,他喜欢钓鱼,常常在太平⾓和湛⼭寺前的空军疗养院院内池塘垂钓。
1957年夏,贺龙⼜⼀次来到青岛,参加⽑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会议。这次会议上,⽑主席发表了《关于夏季形势的报告》。1964年10⽉14⽇,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同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起来青岛视察,并在青岛观看全国海军的“⼤⽐武”,这是贺龙最后⼀次来青岛。
贺龙来青岛这么多次,也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他是⾏伍出⾝,性格洒脱,早年⼜跟⼠兵⼀起作战,因此爱兵如⼦。著名学者王树⼈就曾记录了贺龙在青岛“罢宴”的故事。有⼀次,贺龙到青岛海军学校视察,学校按照当时接待元帅级的规格,在门⼝摆了仪仗队表⽰欢迎。贺龙知道后很⽣⽓,问道:“谁叫这样搞的?”⾝边⼯作⼈员说:“这是规定。”贺龙说:“我看不惯这⼀套,这明明是要把我们和战⼠隔开嘛!”进门时,仪仗队⼀声⼝令:“向左看!”整齐威严的队伍持举礼,注视着检阅的元帅。可贺龙却随便地⾛到仪仗队⾥,笑咪咪地和这个拉拉⼿,同那个说句话,亲切地询问战⼠是哪⾥⼈,家⾥有多少⼈,爸爸妈妈是⼲什么的,⾝体可好,等等。⼀个威武严肃的仪仗队,⼀下⼦变得活跃了起来。事后,贺龙笑着说:“你们要那样搞,我就⽤这套办法对付。”
中午,贺龙来到了海校饭堂准备开饭,他⼀看,偌⼤⼀个⾷堂全腾了出来,学校师⽣都搬到院⼦⾥,蹲在地上,围成⼀个个圆圈吃饭。贺龙的脸⾊顿时沉了下来,他⾛向蹲着的海军学员们说:“给我⼀个碗,我就在这⾥和你们⼀起吃。”这时,⼀个苏联⾼级顾问很不⾼兴地说:“元帅怎么能和⼠兵蹲在⼀起吃饭呢?这在我们苏联是绝对不允许的。”贺龙听了苏联顾问的话,沉默了⼀会说:“战⼠是我们的同志,是阶级兄弟。官兵⼀致是⽑主席为我军规定的传统。”接着⼜对⾝边的⼯作⼈员说:“你不要理睬
魔幻电影排行榜他那⼀套!”这位顾问看到元帅都和战⼠⼀块吃饭了,他只好陪着贺龙在院⼦⾥吃了⼀餐饭。特约撰稿⽥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