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唐代皇太子教育
摘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太子教育制度亦发展到完备化的地步。皇太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它不仅是皇室血统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整个朝政的稳固。正因为皇太子是一个政权传承的根本问题,所以对皇太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唐朝 皇太子 教育
皇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太子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如唐太宗在赐给诸王的《自古诸侯王善恶录》的序中写道功成名利,咸资始封之君,国丧身亡,多因继体之后所以对皇太子的教育一一灌输礼仪、文化、历史的指示,积累行政管理的经验与能力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唐代是非常重视皇储教育的,其教育培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教机构的完备
张艺兴晕倒
太子作为未来的储君,除有儒家经典的师傅教授外,皇帝还为太子配置了一整套完备的太子教育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围绕辅助和教育太子口常生活中礼仪外事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设立的,使其学习、生活都有得力人员和相关部门协助。
(1)承担保傅教育职能的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保傅教育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确立。《大戴礼·保傅》云:昔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即三公。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唐代三师三少的职责和古代差不多。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也,至于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三少奉皇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而教谕焉。只有德才杰出者才任以三师三少。有合适的人选才授予,没有人选则空缺。后来三师阿郎使道传三少发展成为荣誉性的称号,并不会真正对太子负责和教育太子。通常多是朝臣中德高望重之人、有功之臣或皇亲国戚才有资格授予此职。例如贞观四年七月(630),唐太宗选择年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少师:还有帮玄宗诛韦庶人有大功的刘幽求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救一出其手,后为左压相,授以太子少保。三师”“三少封给皇亲国戚的时候并没有像对大臣要求那么严格,因此被赐予此称号的很多。如玄宗第四子,棣土琐,加太子太傅。玄宗第五子鄂土瑶,加太子太保。
(2)詹事府。包括太子詹事、少詹事、压、司直。主要是负责教育太子熟悉行政知识、掌握管理方法,积累驾驭各级官员和部门的经验。另外太子司直。类似谏议大夫,是东宫部门中承担监察职能的机构。
(3)太子宾客。其主要职责是教育太子用以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谕太子以道德,要及时规谏太子的不德行为,赞誉太子德行高尚的行为。
(4)除新房甲醛左春坊和右春坊。包括左庶子、右庶子、中允、中舍人、司议郎、太子舍人、左谕德、右谕德、左赞善大夫、右赞善大夫。其机构主要负责太子的口常生活和外事活动。主要的教育职责是掌谕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下辖的还有祟文馆、司经局,配置学士、洗马等职。崇文馆是皇家图书馆,承担刊正经籍图书,以教授诸生。洗马掌经史子集四库书刊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贡进
除此以外还有侍讲、侍读、对话。侍讲、侍读指廷臣人禁中在皇帝或皇太子面前讲授。对话则是指侍讲与太子彼此设疑问难,论经讲史。
二、择贤德博学者为师
太子师傅的选择,关系到太子的发展和未来国家的安危,例如史书上归结节憨太子重俊被废的原因就是没有选择好师傅,从而使得重俊未有贤师傅,举事多不法。所以唐朝的皇帝对太子师傅的挑选都十分重视,为太子挑选的师傅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大类:
(1)前朝老臣
如一些德高望重的周、隋老臣,人唐之后仍受礼遇,皇帝从中选出最佳者任太子的师长。如李纲在隋开皇末担任太子勇的太子洗马,尚书右压。人唐后又担任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詹事、礼部尚书。他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在辅佐隋太子杨勇,唐太子李建成时敢说敢为,著名于世,于是太宗贞观四年,拜李纲为太子承乾太子少师,时年已84岁高龄,第二年去世。接替李纲为太子少师的萧璃是南朝梁武帝之后,其父为梁明帝,出身帝王之家。他聚学属文,端正鲤亮,又博学多识,疾恶如仇,为人耿直,受到太宗的赏识。
(2)博学鸿儒
唐朝是儒学再度复兴的重要时代,唐初的代表人物基本上均被太宗选为太子承乾的师友。孔颖达,唐代儒学大师,唐高祖时为国子学博士,参与《隋史》纂修,主修《五经正义》,贞观七年,被任命为太子右庶子;赵弘智,唐代经学家,太宗任之为太子舍人,弘文馆学士,后为太子右庶子;杜正伦,隋时秀才,博学多识,太宗诏为太子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
(3)当代名臣
太宗又以当代名臣辅弼太子,使之增强治政的能力,这些大多是朝中宰辅。如房玄龄,因帮助太宗铲除隐太子建成党,夺取帝位,功为第一。太宗即位,倍受礼遇,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高士廉,年(627林嘉慧),拜为侍中,因是长孙皇后之舅,少有器居,举朝瞩目。颇涉文史
三、唐朝皇储的学习内容
作为未来的储君,肩负着社程之重任,年少时期学习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故唐代统治者对太子教育的要求是很高的,教育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召唤刷图加点
(1)治国德行教育
在我国古代的君主专治制度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能绝对约束君土权利的手段是不存在的,而唯一能起作用的就是君土自身的德行标准。这样说来,皇储作为未来的储君,对其进行德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另外。唐代的皇帝也特别重视对太子进行民本思想的教育,因为一个心里常关怀百姓疾苦的皇帝是不会胡作非为的,这是对君主的一种
无形约束。而太子又常常是生于深宫之中,长居妇人之手,所以对太子进行民本思想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为避免太子由于不了解民间疾苦,处理问题会有偏差。要减少这些错误,就必须请一些贤良的大臣在太子周围,多为其讲民间的疾苦,如果太子犯了错误,大臣们也应该极力规劝。这样一个心中怀有百姓的太子就不会任意妄为,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极力以百姓为重对国家进行治理。
(2)经史、书法等基础知识教育
作为以儒家学说治国的唐朝,让太子学习经史知识是十分自然的。唐代统治者为了使太子奠定坚实的综合基础知识,专门选择了一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为太子老师,定期进宫去给太子讲授儒经、书法等知识。同时还专门派人作为侍读和侍讲为太子讲解经义。例如马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周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锻锻,令人忘倦。’。李治为皇太子时,拜为太子右庶子。
(3)治国谋略教育
秦海璐图片
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将来要担当起国家兴亡的重任,因此唐代的皇帝除了让太子学习经史等基础知识以外,还非常注意对太子谋略的教授,而且还会让他们进行一定的实践。
(4)唐朝皇储的从政训练
除了一些文化、谋略的教育,唐代的皇帝还十分注重对太子的实践磨练,希望培养出真正有能力的准皇帝。因为皇储是未来的皇帝,即位后会有许多事务需要他判断、裁决、处理,这样,东宫就成了太子练习帝王术的场所。太子就是东宫的小皇帝,东宫里所有的僚属都听命于皇太子,而且皇太子拥有自己的兵力,太子在东宫内必须训练其统率三军和执掌政权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真正得到训练是让太子参与处理政务,其中最典型的训练是让太子监国。皇帝和大臣都十分重视对太子监国的训练。但是,让太子监国并不是对太子完全放手,皇帝还会安排得力的大臣辅佐,以防太子处理不当。得力大臣的辅佐既可增长皇太子的执政经验又不至于使朝政混乱、荒废政务,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太子教育方法。
三、结语
教育是皇帝学习自身角规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成就君主的
德行。而且能够减少国君因年幼无知或资质愚钝所带来的危害。针对人治社会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的特点,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皇储教育,制定一系列典章制度,并慎重选择皇子的讲官和近侍,尽心培养帝国的接班人。唐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与唐代储君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综上所述,唐朝不仅重视思想道德规范教育和经史、书法等基础知识教育,也非常重视皇储的治国谋略和从政训练。这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教育,为开创大唐盛世培育了优秀的领导人才,也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