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周密是富二代
黑白天地中的嘉兴名人
纪念文
selina 烧伤一、国粹围棋与名人
“围棋创自尧舜”,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魂宝之一。先民未及今人浮躁和急功近利,文化正是在培育中,慢慢发芽,根植于社会中,“走完前人既造之路,再开前人未至之境”。围棋为什么深受人民的喜爱,概如它有公认的游戏规则、数字的艺术、趣味的科学、智慧的化身,在下棋过程中,须抛弃世俗的纷争和杂念,沉着于艺术的创造和严密的科学推理,博大而高深,繁复而微妙,“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收放,在我者也。”(《尹文子》)。随着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浓厚的学术气氛,围棋进入了高级艺术境界,比之为天文地理、军事战斗及人生哲学的百科全书,因士大夫好清谈,故把围棋称作“手谈”。汉魏时期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军事家曹操、孙策、关云长、陆逊;两晋南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东晋淝水之战名将谢玄均系围棋爱好者。唐代是我国历朝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一个极盛时期,“士(官)风为正,民之淳朴”,流行于帝王士大夫阶层的围棋,由上而下深入到民间,许多出身微贱的民间人士,成为国手,因棋艺高超而名传遐迩。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顺宗李诵、宣宗李忱、僖宗李俨、昭宗李杰等,均喜围棋。王绩、王勃、杜甫、刘禹锡、元稹、白居易、孟郊、杜牧、温庭筠、张乔、郑谷、杜荀鹤等唐代著名诗人和围棋爱好者,写了许多烩炙人口的赞美围棋诗,如“双关防
易断,只眼畏难全”,“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围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钩钩”;“且将棋度日,应用洒为年”;“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莫方还”;“湖上残棋人散后,岳阳微雨鸟归迟”;“梵余林雪厚,棋罢岳钟残”等。宋辽金元时,宋太宗赵匡义、大军事家范仲淹、大政治家王安石、文学家欧阳修、大诗人黄山谷、苏东坡、哲学家陆九渊等在围棋上均有一定造诣。明清时期是我国围棋史上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颇爱围棋,曾在南京与中山王徐达以莫愁湖为输赢之物下棋,后徐赢棋又赢湖,后人在湖畔建“得胜楼”。明由于围棋的广泛开展和棋艺水平的迅速提高,高手辈出,形成了流派,主要有永嘉派、新安派、京师派,还有其他10余个小流派,当时最著名的有京师林符卿和锡山过百龄(《无锡县志》有记载)。
二、围棋世界的嘉兴名人
继明代之后,清朝的围棋又掀起一个新高潮,至雍正乾隆间,进入全盛时期。大作家蒲松龄、曹雪芹、吴敬梓、李汝珍;词曲名家李渔、著名诗人袁枚等均爱围棋成癖。清初最有名的棋手是嘉兴周懒予,其初出茅庐,便击败威震大江南北数十年的过百龄。号称四大家的围棋翘首中,嘉兴人占二席,即范西屏和施定庵(另二人为梁魏今、程兰如);晚清两个国手,嘉兴占一席,即陈子仙(另一人为周小松)。这两人去世后,棋坛高手已所留无几,尽管当时名流康有为,梁启超等极力提倡围棋,但只不过是风流余韵而已。对整个棋类事业的衰落已回天乏术了,棋坛人士叹息说:“国技沦落,良可慨叹!”民国之后,我国棋坛高手也只相当于日本的五段水平。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我国的
围棋在国家的支持下,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1、清初谦虚国手——周懒予
周懒予(览予),名嘉锡,浙江嘉兴人,出身围棋世家,其祖父周慕松喜爱围棋,懒予幼时,祖父便授以棋艺,十余岁时棋名震“郡国”,天下高手闻之名,访嘉兴,与之对奕,均败阵而归。当时棋坛老将过百龄已古稀,与懒予以棋大战,结果惨败。安徽二虎周东候和汪汉年,与之较量数场,均连战连败。绍兴棋家唐九经,为杀周懒予的锐气,曾邀全国十大高手会西湖,与周轮流作战,但均被懒予击败。周棋艺虽高,但为人谦虚,他说:“我虽战胜过许多高手,但仔细推敲,棋漏洞还是不少,后起者定能胜过我。每次对局后,总要反复打谱,计(算)得失,总结经验,若自认艺术达顶峰,那就会停止不前,不可能再有提高。”
周思路敏捷,落子神速,与人交手下子,便预测对方将下哪路,已胸有成竹,便拿起小说,悠闲地读起书来,任凭对手苦思冥想,当棋局过半,便告诉对手:“你将输几子。”
明代棋手喜用“镇神头”的起手式,但着法松散,易为对方攻入。“倚盖”是一种新型的布局定式。比古代的金井栏、镇神头、倒垂莲等定式要紧峭得多,过百龄用来得心应手,独树一帜,称雄数十年,后起之秀周懒予也学习过百龄常用的“倚盖”定式,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此法击败过百龄。
五一节短信2、飘飘然的围棋大师——范西屏
范西屏,名世勋,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不详。
范西屏“生三岁,见父与人奕,辄哑哑然指划之。”跟启蒙教师张学臣学弈不久既胜之,十二岁时即与续师高手俞长候齐名,十六岁被称“国手”,后与梁魏今、程兰如、施定庵并称为雍正、乾隆间围棋四大家,但范、施棋艺却在梁、程之上,有“棋圣”之称。
中年时,由于范西屏在南京招女婿,故其棋类活动多在江浙之间。其棋风特点,善于取舍变化,不拘常套,随机应变,首尾莫测。著作有《桃花泉棋谱》、《二子谱》、《四子谱》等,其最有名的对局,是《当湖十局》,其实是十三局,被清代棋家视为对局的顶峰。《桃花泉棋谱》于乾隆三十年(1765)刊刻,全谱均是攻守定式,分“九五镇”、“五六飞攻”等二十式的变化,由角到边,对当时“四四座子”着法是切合实用的,它与施定庵的《弈理指归》,同为棋谱中圭璧,是当时的权威杰作,为日本棋界所重视。
范西屏的品性倜傥任侠,潇洒不;棋风与人品相近,有飘飘然之感,文学家李汝珍评论道“范于弈之道,如将中之武穆公(岳飞),不循古法,战无不胜”。可范西屏却有谦虚之言:“以心制数数无穷,以数写心心无尽,今生之时,为今之弈,后此者又要知不愈出愈奇”,意既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不必受前人束缚,后起之秀必胜前贤。
3、棋中杜甫——施定庵
施定庵,名绍,字襄夏,别号定庵,浙江海宁人,与范西屏同里同学,生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享年六十一岁。
施定庵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善琴、棋、书、画,定庵幼时身体羸弱,初跟其父学琴,后对围棋发生浓厚兴趣。十一岁与范西屏同从山阴(绍兴)俞长侯学棋,十二岁偕西屏访国手徐星友,得徐著《兼山堂弈谱》,反复研读一年后,其棋艺大有长进。十五岁,从师俞长侯访松江棋艺家钱长泽,时范西屏已成第一国手,第二年定庵也成为国手。定庵常客居吴兴,与梁魏今,程兰如相遇,受这些老前辈高手的启发、教益,棋艺更是如火纯青。二十岁时,与范西屏俱游京师,下过十局棋,惜棋谱未传。乾隆四年,三十岁的施定庵与三十一岁的范西屏在湖州对弈十局,后称《当湖十局》,胜负相当,后人谓此系我国古局的最高峰。听见下雨的声音
不停的猜猜猜施、范两人棋风各有特,曾有评语: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方之诗中李杜,询为至今。
施定庵的著作有《弈理指归》,原本用着法编为四言或五言歌诀,文辞简略而深奥,不易为读者读懂,后松江棋艺家钱长泽予以重编,配以图解,称为《弈理指归图》,分为起手、辨正、布局、小侵、大侵等五部分,自《弈理指归图》行世后,《弈理指归》原著便被淹没,现已不易见到。施定庵晚年又撰《弈理指归续编》(其弟子笔录),全谱有制孤、空花角等起手着法,又有二子谱六局,并附有“凡遇要处总诀”等三篇。
4、清季国手——陈子仙
陈子仙,名毓性,浙江海宁人,生于清乾隆年间,卒于同治辛未,年仅五十岁。八岁时,其父与人弈,窘甚,子仙旁观,即帮父解围,转败为胜,使弈者大惊,号称“神童“。成年后,常至江苏、安徽一带与高手相角,无人为敌,只有周小松(江苏扬州人,与陈子仙并称晚清两大国手),两者旗鼓相当。其著作有《子仙百局》、《陈方七局》、《宝忠堂棋谱》等。周小松的《餐菊斋棋评》收入陈、周最后一局绝着,并附《小序》云:同时对手,子仙年最少,知名亦最早。余长之(周小松比陈子仙长十一岁,晚卒二十一年,享年八十二岁)不及十年。少时即与剧棋,不下百数十局,今都无存者。庚午,同客皖上,重得交手。盖别已二十年矣。相聚甚欢!辛未,各以事归省。比余重来,方日盼甚至,乃竟以滞下疾,于是秋下世,年未五十。惜哉:独弦哀张,抚局陨涕。
女友怎么叫陈子仙与范、施均系海宁人,陈的棋艺颇有范西屏之遗风,尤其是范、施精彩对局《当湖十局》,1949年后仍被围棋界所推崇,但自周、范、施、陈以后,嘉兴境内至今已无围棋国手出现,实为遗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