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第22卷增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Dec.2020
Vol.22Supplement
交通控制管理”课程思政
张国强,王
昊,陈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摘
要]深入地论述了该课程的德育元素,围绕
“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法规
”“机动车交通运行管理”“慢行交通管理”“停车交通管理”“平面交叉口管理”和“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等知识内容系统地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并且通过“拥挤收费”“HOT 车道”“交通静化”“快速公交”和“让行规则”等典型教学案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课程思政;德育元素
大s第一个丈夫是谁[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20)S2-0131-03
陈梦乒乓球个人资料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交通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ZH126)、国家重点研发计
划(2018YFC0704704)资助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国强,博士,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心理学。
①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第
李佳航和李晟
43-46页。
②张国强、陈峻、王昊:《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达成度评价研究与实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S2期第150-153页。一、引言
当前,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教学前两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在后两年的学习中,主要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活动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淡薄①。过分关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政教育的教学活动容易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冷酷自私的卑劣品质。表现为大学生在各种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影响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也将长远地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鉴于当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探索如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开展课程思政,是我国各级别大专院校的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关键教育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交通控制与管理”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②。在学习交通系统工程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讲授交通控制
与管理的基础知识,传授交通控制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基本设计能力、计算能力和工程实验的能力。笔者在该门课程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深入探索其知识体系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创建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二、德育元素
作为一门依托于
“交通管理法规”、面向“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的科学技术,“交通控制与管理”天然就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充分挖掘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潜力,更加灵活、准确地协调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内在矛盾,对于道路交通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②。“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能够贴近和关照各类出行者个体的交通需求,关注弱势体的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消除和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关键环节的案例设计和课程教学,本课程可以更加全面地深入地挖掘知识体系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
“交通控制与管理”的教学活动不仅强调要在交通工程的实践中贯彻科学精神,更加注重在交通技术的
应用中体现人文精神,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和人自身的危机,甚至导致科技自身的异化。单纯的知识增加、技术的改进、效益的提高并不一定导致社会的发展,
DOI:10.13916/jki.issn1671-511x.2020.s2.030
也并不一定能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和谐与全面发展。
交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单纯的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通问题。在突出科学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对于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作用时,必须强调交通科技所内在的局限性。正如当斯-托马斯悖论所表明的那样:采用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来改善交通拥挤情况会更糟,因为改善路况会吸引更多的人放弃公共交通,运营商只好采取减少服务频率或提高收费的方式来收回成本,进一步导致公共交通乘客减少,造成公共交通走向没落;而使用私人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又会导致交通拥挤的加剧。新增加的交通供给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因此,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交通需求的管理,也即是交通需求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理论与技术的实施不仅依赖各种发达的现代科技,更加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提升,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融合的产物。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可以围绕“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管理法规”“机动车交通运行管理”“慢行交通管理”“停车交通管理”“平面交叉口管理”和“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等知识内容开展系统的分析,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梳理其中的“德育元素”,创造性地设计典型案例、教学微视频等教学素材,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目标。
(一)交通需求管理
作为治理交通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交通需求管理”重视公众的参与,强调“社会正义”,要求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具有浓郁的“人文彩”,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梳理有关的知识要素,分析不同的社会阶层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和交通行为,研究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构建富有“人文情怀”的交通需求管理典型案例,在传授专业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交通管理法规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所管控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行人、非机动车骑行者和机动车驾
乔维怡简介驶人等具有各种交通需求的出行者,这就需要依赖相应的法律、法令、规则和条例,也即是“交通管理法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在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分析“交通管理法规”的主要内容,研究其中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倡导“文明礼貌”的交通行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譬如,如在讲解车辆相互避让的法律规定中,让学生理解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的法律和法规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交通个体”所给予的关爱,是我国优秀的“礼让”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机动车交通运行管理
以交通运行效率最大和交通安全性能最佳为目标的“机动车交通运行管理”包含了丰富的技术内容,涉及机动车道类型及功能划分、接入管理、车速管理、车道管理和公交优先通行管理等方面。这些纷繁复杂的技术细节所蕴含的思想是交通资源高效和公平的分配,通过道路通行权利的分配、平衡和限制,在达到其技术目标的同时实现社会正义。譬如,“变向交通”的车道管理技术解决了同一条路段上车流量方向不均匀状况下的路权分配问题,“接入管理”技术试图平衡道路两侧的接入需求和过境交通需求之间矛盾,而“公交优先通行管理”则隐含了对诸如“小汽车”和“摩托车”等私人交通工具的限制。通过系统地解析“机动车交通运行管理”各项技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构建蕴含“公平与正义”的典型案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慢行交通管理
慢行交通管理主要包括了对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慢行交通的出行者属于交通系统的弱势体;由于其自身缺乏有效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常常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人,在管理措施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给予这类人特别的关照。譬如,机动车行驶速度比较高的主要干道上,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在提高交通流的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护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避免和减轻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之间的交通冲突和交通事故。要求学生在学习路段、交叉口慢行设施管理方法的同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呵护和关爱。
(五)停车交通管理
在讲授停车设施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管理方法对于社会不同体特别是低收入人的影响,学习如何在停车交通管理中兼顾弱势体的利益,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应用指导民众更加方便、高效地停放车辆,充分考虑停车收费对低收入人的不良影响,在缓解交通问题的同时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譬如,城市中心区域的停车管理通常对车辆的停放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在限制机动车交通量的同时可能损害了低收入人使用小汽车的权利;因此,应该在交通不太拥堵的郊区设置价格低廉、方便换乘公交交通的大型停车场,以方便人们在这些地方停车换乘公共交通,在降低城市中心区机动车交通量
231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
环太平洋麻子
的同时给普通民众提供了经济实惠的出行方式。
(六)平面交叉口管理
在讲授平面交叉口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与“避让原则”有关的法律规定,理解其所蕴含的道德精神;掌握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在低交通量情形下的优势,了解其对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粉尘和噪音等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掌握无控制平面交叉口的视距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方法保障交叉口的交通安全,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譬如,在无控制平面交叉口(没有任何交通控制设施),当相互冲突的车辆同到达时,交叉口应该具有良好的视距,保障车辆能够安全停车,或者先行到达的车辆能够安全地通过交叉口;如果,交叉口周围出现了影响视距的各种障碍物,应分析这些障碍物是否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并且根据交叉口视距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和检验,对于不满足要求的情形进行及时的改造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以便更好地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
(七)平面交叉口信号控制
“交叉口信号控制”技术需要协调交叉口相互冲突的车辆和行人,蕴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左转保护相位”的设计技术为车辆的左转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时空资源,是解决大流量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同时保障了左转车的交通安全,体现了对左转车驾驶人交通体的关爱;“等饱和度”的绿灯时间计算方法体现了公正平等地分配各个相位的通行
时间的道路通行权分配原则,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与伦理,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最短绿灯时间”则体现了对行人等弱势体的关爱,保障行人能够以正常合理的步行速度安全地通过路口,尽管这样做有可能影响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造成机动车更多的等待时间。可以围绕“公平与正义”和“弱势体保护”等德育内容构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公平正义”地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将“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信号控制技术的学习中。
四、典型教学案例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交通控制与管理”的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
(一)拥挤收费。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讲授拥挤收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虽然拥挤收费可以有效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拥挤,但是有可能影响中低收入人的交通出行。为了消除其负面作用,拥挤收费应免除一些特殊类型的车辆(譬如:公交车、残疾人车辆、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拥挤收费所获取的收入可以用来改善公共交通,以便更好地体现公平和正义原则。
(二)HOT车道。HOT车道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项措施,兼有HOV车道和拥挤收费的特征。该措施在高峰时段对车道通行进行收费的同时,对合乘车辆予以收费减免,乘员数越多,费率越低甚至免费。在讲授该项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该措施在减缓交通拥堵的同时兼顾了中低收入人的利益,中
低收入人可以通过拼车的办法减轻或者免于收费。
(三)交通静化。交通净化可减少机动车辆使用的负面影响、改变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因此而改善行人和非机动车等道路使用者的出行环境,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项目组深入挖掘“交通静化技术”背后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该技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弱势体以及社区居民的人文关怀。
(四)快速公交。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其投资及运营成本比轨道交通低,而运营效果接近于轨道交通。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快速公交改善了以公交出行为主体的“中、低收入社会阶层”的交通利益,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公平和正义,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提高广大人民众的“获得感”。
(五)让行规则。在讲授交通管理法规有关让行方面的规定时,要求学生理解交通法规所蕴含的道德精神。譬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该规定体现了对行人的关爱,弘扬了我国“礼让”的道德传统。
五、结语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挖掘提炼专业知识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元素,将其“基因式”地融入教学设计,贯穿到课程教学实施中去。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不仅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好地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文以交通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交通控制与管理”为例,通过深入挖掘提炼该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将育人工作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将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典型案例,持续更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责任编辑余敏)
331
增刊张国强,等“交通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
>好听女性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