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读水浒,长篇何需怵
永春一中  康秋实
《水浒传》篇幅巨大、人物众多、枝节纷繁,历来是初中名著阅读的重点难点,更是复习备考的痛点。如何读懂甚至读透这部鸿篇巨制呢?别慌。我们只需用上三招,就可以搞定。
第一招:厚薄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个读书的“厚薄法”,其主旨是把读书理解为一个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的过程——读书须从实地上用功,是半点也耍弄不了花巧的,要想真正把书读通读透,就要一字不漏地细细而读。如此读书,书是“厚”的,要花十分气力才能读毕。然而,等到对书中内容有了足够的认识,领会了作品的思想、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立意和用心,就会发现,一本洋洋数十万言的书,其精髓之处,往往也就是寥寥数行字,其余部分不过都是在围绕主旨而展开,是在为主旨服务而已。这个时候,书也就悄然变“薄”了。
以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太原旅游景点 洪太尉误走妖魔 ”为例,细读之后可以概括为“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巩俐个人简历资料
求见天师不成。回至方丈,不顾众道士劝阻,打开“伏魔之殿”,见里头一石碑上凿“遇洪而开”几个大字,洪太尉不顾阻拦坚持打开,结果放出妖魔遂致大祸。 ”这样第一回就变薄了许多。再细想一下,作者为什么写这么个神神怪怪的故事呢?不外乎介绍“好汉来历”。现在,数千字就化为四个字了。依照这个方法读下去,最后全本书,概括起来不会超过一千字,列在纸上,不会超过二张。
考虑到中考一般考查学生对“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掌握。有同学把《水浒》概括为二十几个经典情节:鲁达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血溅鸳鸯楼、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除恶蜈蚣岭、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风雪山神庙、林冲水寨大火并、杨志开封府卖刀、吴用智取生辰纲、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怒杀阎婆惜、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江州城胜利劫法场、李逵沂岭杀四虎、众好汉三打祝家庄、英雄排座次。你看,厚厚一部《水浒》,半张纸就可以写下来了,十分便于复习。这就叫“化厚为薄”,但我们还要学会“化薄为厚”。
以“鲁达拳打镇关西”为例,复习时我们要善于增添细节。比如金氏父女“强媒硬保、虚钱实
契”的遭遇、鲁达“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三激三拳以及指尸叱骂“诈死”的细节,我们再将它们一一回忆,这就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达“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了,也对全书所要表现的“社会黑暗、官逼民反”的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二招:列传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百遍未必是每次都从头看到尾。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我们第二遍读《水浒》时,不妨以人物为专题,把宋江、晁盖、卢俊义、林冲、李逵、鲁智深、吴用、武松、杨志、燕青、孙二娘这些主要人物逐一编写“好汉列传”,梳理其经典故事,探寻其人生轨迹,分析其人物形象。
比如鲁智深和武松:都和佛家有关,一为和尚使的是禅杖一为行者耍的是戒刀;都当过下层军官,一为提辖一为都头;都神勇过人,一个倒拔垂杨柳一个赤手打老虎;都是梁山步军首领;都在擒拿方腊时立下战功。初读水浒,感觉二者面目相似。其实不然。下面以二者为例,我们可以编写出他们的“好汉列传”。hold
鲁智深列传:本名鲁达,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
欹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播。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武松列传:山东清河县人。景阳冈打虎威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郎被淫妇西门庆、潘金莲杀害。武松杀了、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牢城。结识了金眼彪施恩。为了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成为梁山步军第二名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编写出好汉列传,我们能很方便地根据他们各自的经历,分析出他们的形象轮廓。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豪爽粗犷。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富有血性。然后,我们再比较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虽然都秉承一个“义”字。但鲁智深是因打抱不平上的梁山,属于“正义”“公义”;武松是因为私人恩怨吃了
官司,属于“私义”“义气”。显然两者有高下之分。再看他们对“仇家”的手段,鲁智深饶了偷菜的泼皮,武松则把鸳鸯楼上有关无关的人满门杀戮。显然鲁智深宅心仁厚,武松睚眦必报甚至滥杀无辜。难怪,作者安排二人的结局也有差别,鲁智深安然坐化,武松只能断臂成为“废人”。书中的爱憎情感、价值判断,读者也就能细微地体会到了。
第三招:辩证法
如果读《水浒》只是为了考试,那么前面二招就应该已经足够了。但如果读书是为了求得真知,为了丰富思想,为了完善自我,那么还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水浒》。俗语有云“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甚至还曾经被列为禁书,即使见识还不很丰富的青少年,也能看出水浒里有些内容“很黄很暴力”。那么,水浒是一本好书吗?为什么能列入“四大名著”?
《水浒》是好书,不止是好在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好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好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真实严峻,好在它达到的文学高度难以企及,更好在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思想碰撞。
辩证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分为二地看书看问题,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反面,然后又能把其中的矛盾统一起来。如果你能辩证地看《水浒》,《水浒》里的好汉人品都好吗?你会发现梁山上确实有不少李逵之流嗜血好杀,时迁之流偷鸡摸狗,王英之流厚颜好,周通之流地痞恶霸,董平之流淫人妻女。甚至任意指定一个好汉,只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我们都能轻易地发现其身上人格的缺陷。用辩证的方法看人物,我们发现,连我们最伟光正的鲁提辖都有鱼肉百姓的一面,他吃饭是不付钱的。人家他要钱,他说:“茶钱洒家自还你。”人家只好应道:“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3)可是,他身上明明是带了银子的,从后面的情节可知,至少是五两银子。我们再来看最值得人们同情的林冲,林冲风雪山神庙,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他出走以后遇到了第一家庄院,人家正在吃饭,他过去讨饭,人家不给他吃,结果林冲就拿着他的兵器把人家的家打得稀巴烂,把所有的人都统统赶走,然后自己大吃了一通。这个行动就已经不像“好人”林冲,而开始像“好汉”李逵了。然后你幼小纯洁的心灵是不是顿感受到污染?其实人无完人,总有光明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总有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总有不变的一面和变化的一面。小说人物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梁山好汉”们每个都知书达理、为国为民,并且全体成员都有同一个梦想,不但不接受诏安还最终推翻了旧政府,那就不叫“水浒传”,应该叫“
建国大业”。再进一步,如果联系当时腐败黑暗、弱肉强食的社会环境,你就能更深刻地理解“面对生存的危机的时候,弱者会变得残暴,强者会失去道德。无论何方神圣,都会显现出人格的二重性”。这样,你对人性的认识,或许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辩证地看整部书的思想,《水浒》里宣扬的一些传统文化,良莠不齐。呼唤正义,同情弱小、勇于反抗等精华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吸收的。渲染暴力、漠视生命、能者通吃、歧视妇女等糟粕则是我们需要摒弃的。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只有学会辩证地看《水浒》,包括水浒以外的书籍,你才不至于“入得宝山空手回”,才不至于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古诗赏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阿米巴模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火影忍者 带土
[阅读点拨]七年级学习古诗的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建立了一定的语感,朗读、背诵也可以较顺畅。但是若要转化为文字赏析时,又往往“心中有笔下无”,因此在熟读古诗词的基础上,便要这样与自己对话:这首诗(词)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写什么”既指向诗词中选用的每一个物象,更指的是整首诗的内容。
    如本诗中出现的物象有是“杨花”“子规啼”“明月”“风”,“夜郎西”等,整首诗什么意思呢?要用自己的话把它顺畅地说出来:“杨花落尽了,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到要经过荒蛮地五溪的龙标去。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希望它能带着我的思念与牵挂随风伴着您奔赴西南边地的夜郎西去。”弄清楚整首诗的意思与所借助的物象后,回答“怎么写”就容易一些:本诗中的“杨花”的寓意是“漂泊不定”;所经地突出“五溪”可见迁谪地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余,而悲痛之意已现;“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诗中的明月已经被拟人化,它能为我传情达意,既表现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回答了前面两个问题后,“为什么写”的答案就显而易见:这首诗写出作者对被贬荒远之地的好朋友王昌龄的同情与挂念之情,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