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而】
(一)用作连词。
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翻译: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因为前后意思是更进一层。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qq不显示手机在线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翻译:楚怀王贪婪,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了。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而”字是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后一个动作的开始。
①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翻译:范增接过玉斗,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因为前后意思发生了改变。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翻译: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廉颇蔺相如》)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表修饰关系的“而”,“而”字前后是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并且这两个动作一般是前一个动作修饰后一个动作。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7.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
翻译:那人住在远方,没有来,因而荆轲为了他留下来。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也可不译。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翻译: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翻译:登记官吏百姓的户籍,查封官府金库,来等待将军的驾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兰博基尼 veneno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翻译:士兵受惊时的混乱嘈杂声如同房子垮塌。
(四)固定词组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翻译: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②我决起而飞,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翻译:现在把钟磬置于水中,即使有大风浪也不会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 (《石钟山记》)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翻译:我虽然卑下愚蠢,也知道这不可以,何况聪明人呢。
【既而】置于表示时间的副词词尾,合成一个词,表示时间短,“不久,一会儿,后来”
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翻译:不久在井里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②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翻译:后来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公婆,公婆溺爱自己的儿子,管束不住他。
③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翻译:过了一会儿孩子醒过来,大声啼哭。
【俄而】置于表示时间的副词词尾,合成一个词,表示时间短,通常翻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啊。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翻译:万一有朝一日您(赵太后)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苑琼丹个人资料翻译:在这种环境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呢?只能听到杜鹃凄楚的啼叫和猿猴哀鸣的音声。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翻译:既然如此,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翻译:为什么不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向他投降呢?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翻译:到了向天发誓,斩断头发,泪水粘满衣襟,多么的悲惨啊!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翻译:新娘(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五)固定词组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翻译: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翻译:怎么对待这件事情呢?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翻译: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林湘萍个人资料
①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翻译: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翻译: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翻译: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翻译: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哈利波特有几部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翻译:向西可以看到夏口,向东可以望见武昌,山峰和江河相互盘绕,草木茂盛苍翠。
5.用在句中,表停顿。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②吾尝疑乎是。(乎:对于。)
翻译:对于这句话我曾经怀疑过。
2、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翻译: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们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3、表比较,比。
①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孙锋 郑钧(三)可作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翻译: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翻译:浩荡的样子像凌空驾风,却不知道它要停留在何处;飘逸的样子像脱离人世,升入仙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