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思想汇报(资料版)
敬爱的党组织:
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寄语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大事,最近各大报刊媒体纷纷报道两会的有关议题,会议再一次为国计民生提出了长远规划,从中无不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一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问答题。迈入二十一世纪,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远不限于生态环境本身,也对人类价值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等提出了重要挑战,甚至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形态以深层次冲击。目前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之一就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再是无节制的,而且排放需要付出代价。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关乎资源效率,能源安全,更影响着人类福祉与未来发展方向。竹石古诗翻译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气温的不断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暴雨、雪灾、台风、干旱、地震、酷暑等极端气候将更频繁和强烈,
造成这些灾难的“罪魁祸首”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而承担这一切后果的也是我们自己。人类都是自私的,只想着自己现在过得好不好,忽略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自从两会“低碳”议案提出后,“低碳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完全可以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上,力倡节约,用环保节能的生活用品,比如用降解纸,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等。为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的全球性活动。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1小时,它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关灯开灯,让人感受“美丽的黑暗”或“烛光的温馨”,更是在引起每一个地球人对环保的思考和重视。因此,人们只有更合理利用能源、更爱护环境,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的节能理念显得更为重要,节水,节能,减少资源的损耗同样也是抗旱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它再次提醒人们停下生活的脚步,去思考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万分珍惜自己的家园。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就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节能减排,在实践和行为上都要积极作出努力,同时,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带
动身边的人一起成为“低碳达人”,这样慢慢传播开来,培养每个人的低碳生活意识,共筑美好的明天。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的进一步辨析和更深刻的理解。
举世瞩目的“两会”今天正式拉开了帷幕,正在蔓延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这一“平年例会”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彩,由此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严峻的形势下保障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和高度重视下,各地已经积极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影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环境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扩内需、保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各地上项目、促经济的热情。正在涌动的建设热潮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如何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威胁和不良影响,
无疑将成为此次“两会”讨论的重点,而要确保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和发展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高度融合。由此可见,如何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也将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
在媒体连续8年开展的“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上调查中,今年环境问题首次上榜,超过97%的网友表示“绝不能因为要拉动内需而放弃环保要求”。
环境问题首次上榜,不仅意味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更折射出广大众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切肤之痛,说明了社会整体对环境与经济之间深层次规律日益深刻的认识,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一些地方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是否会引发环境问题的担忧。
应该说,社会公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着现实的背景因素。尽管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大政方针,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领域,但仍有一些地方在经济受挫的形势下,为图当地经济尽快复苏、GDP实现增长,降慕林杉老公
低环境标准、放松环境管理,默许甚至灭蟑螂的方法
支持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项目上马。权威人士透露,近期一些地方已出现在环评审批工作上放松管理的“苗头”,部分地区存在片面追求审批速度,盲目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已被淘汰的项目重新以“投资拉动”等名义复活的现象。截至1月中旬,已有11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煤化工、火电项目被暂缓审批,总投资达438亿元。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利用“两会”这一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汇聚一堂的有利时机,积极研究环境与经济协调统筹之道,不仅非常紧迫,而且十分必要。一些人大代表是地方政府决策者,而许多政协委员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思想与矛盾的交锋,不仅将为理论提供丰富的实践支撑,也将为科学决策和政策的可操作性提供多维的角度与视野。
需要关注的大体是两个方面。
从长远来看,应充分利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探索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支撑
和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分析各地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挫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结合各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总结规律性的做法加以归纳、完善,争取以政策制度的形式推广。认真调查和分析推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法律、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使各地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融合、相促进,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使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拥有完备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保障,真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显现效应,并对未来的长期发展产生长远的作用和影响。
从当前来看,应高度强调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指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切实防止一些地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放松污染减排工作,甚至以此为借口放弃减排。不仅要再次明确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刚性,更要让地方政府认识到,完成污染减排任务,考验着各地应对金融危机的执政能力,决定着区域未来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败。
加贺美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