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QQ 2009年08月12日10:02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徐百柯 我要评论(452)
第 1 2 3 4 页
【冰点】:通往大国之道
总值大国vs人均小国,制造大国vs创新小国,人口大国vs素质小国,国土大国vs资源小国,经商大国vs威望小国,外贸大国戎祥老婆vs外交小国,储蓄大国vs内需小国,消费大国vs生态小国,市场大国vs公益小国,税收大国vs社保小国,制药(医院)大国vs医疗小国,体育大国vs广西旅游锻炼小国,官僚大国vs社会小国,腐败大国vs法治小国,教育大国vs学术小国,传统大国vs文化小国,印书大国和书评小国,报刊大国和新闻小国
中国青年报冰点记者 徐百柯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刘教授,我注意到你最近参加了一个有关“大国”话题的讨
论会,并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发言。“大国”确实是最近几年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民众热议,学界也关注,图书出版、电视政论更是风生水起,好不热闹。当然也有人批评,许多这类题材的畅销书,看似激情澎湃气势满满,可骨子里,都是精准地瞄向市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东(以下简称“刘”):的确,就算不做诛心之论,至少也可以说,就项目策划的角度看,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从《大国崛起》到《大国策》,其市场效果都是可以预料的。不过反过来,也正因为这一点,在一片泡沫下面,却又涌动着真实的潜流,值得进行深入的分析。
刘:难道不正是这样吗?难道没理由这样吗!如果从战争算起,中华世界遭遇惨烈的外来碰撞,已经快两个世纪了。而在这将近两百年间,又有哪一位中国人,不急切盼望自己的国家重新崛起为大国呢?在这个意义上,刚刚谢世的季公(羡林)和任公(继愈),都可以说是真正有福了——他们都活到了足够的岁数,所以在生命的终点,就比其早逝的同时代人,更能看清国家崛起的势头,从而也就更可以含笑九泉。
记:但既然是一种“热情”、一种“情绪”,是不是也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也有浮躁或虚妄的一面?
刘:你讲的这个另一方面,也是不在话下的。尽管这话题注定使人热血沸腾,但整天价大国长大国短的,也会让人心生腻烦。你会反唇相讥:我们果然成为世界大国了吗?实际上,恰恰是在那个讨论会上,我反倒发现,不要说种种的外在条件了,就是在人们的内心中,都还远远没有做好成为大国的准备。
记:可人们总会举出很多实例来。比如,中国已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比如,前不久日本有报告称,按照目前趋势,中国的GDP很快将超过日本。又比如,所谓中美“G2”,在国内外都论者众多。
刘:这话要看怎么说了。由于疆域的辽阔和人口的众多,即使在国步最艰难的年代,中国也会在某种意义上被看作大国。比如,即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国民政府不还曾受邀参加开罗会议,跟人家美英苏三巨头一起,勉强凑作四个大国么?而战后的联合国座次,不管是否有些将就,我们也总算是安理会的五常之一,即使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很少拿出大国的架子,胆敢对世界性的事务动用一票否决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
否大国的问题,其实长期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记:恐怕也正因为这样,更成为一个长期被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刘:可不是么?中国要真是一个千真万确、名符其实、彻头彻尾的大国了,它的国民就不会为这样的话题而激动了,这种话题也就不会再成为书市的热点了。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把各种以大国为题的热销图书,看作一种“成长中的烦恼”,甚至一种普遍焦虑的心理征兆。
大国的小国之忧
温碧霞老公何祖光记:我已经在其他媒体上,约略读到了你那一连串的“小大之辨”。能不能就此讲得更详细些?
刘:那就劳你驾帮我数着吧!
首先,我们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当然已经像一个大国,排到了世界前三;可是,一旦除以人口总数,那么在人均方面,就马上归于一个小国,排在世界的百名之外。
其次,我们在产品制造方面,当然更加像一个大国,可以无愧于世界工场的称号,尽管这总难免跟污染与事故连在一起;可是,一旦追问产品的知识产权,那么在创新方面,就马上还原于一个小国,大都是在替别人打工。
再次,我们在人口数量方面,绝对要算超级的巨无霸,占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可是,一旦追问人口的素质,那就排不到世界前列了,只要离开几个中心城市,就仍然有“发展中”的样子。
第四,我们在国土面积方面,当然是个大国的架子,有960万平方公里之多,尽管据说这个人所共知的数字,其实并不怎么准确;然而,一旦追问自然资源,那么无论是地表上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原,还是地底下的石油和矿产,实际上都非常贫瘠,要是按照人均计算,就更加微乎其微。
记:我正替你掰着手指头呢:总值大国vs人均小国,制造大国vs创新小国,人口大国通辽景点vs素质小国,国土大国vs资源小国,已经列举了4个,都是基本国情方面的“WORD最后一页空白页怎么删除小大之辨”,而且都是非常尖锐的对比。那么接下来呢?
刘:沿着上面的逻辑,再看看我们的对外经济:
不消说,仅仅从经商的规模来看,我们已然是超级大国,无论走到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见到中国的产品,到专营这些商品的中国城,而且中国人的经商能力,也早已被世人所公认,似乎天生就会做生意;可是,一旦追问这个经商大国的国际威望,就仍然像是一个小国,其影响力被打了折扣,或者说受到了很大限制,而正是这种限制,导致华商不仅受到国外黑社会的盘剥,更越来越公然地受到国外政府的掠夺。
与此相应,中国在成长为外贸大国的同时,却仍然停留在一个外交小国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争端,面对风云多变的世界局势,它往往以“不出头”的口实,或者以“缓称王”的理由,放弃对现行国际准则的质疑权,更不要说开动脑筋去重新制定它,以至于中国经济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往往都被这种被动接受的心态所抵消,比如用大量血汗换来的外汇,却被迫换回了相当可疑的美国国债,虽然明知这种名义上的财富,已是无法随心所欲地赎回。
记:经商大国vs威望小国,外贸大国vs外交小国,已经有6孟子的名言个尖锐对比了。这两点使我想到,或许正是某种外交上的被动,才激起了一股强要“出头”但指向并不清晰的焦虑和冲动,主要是来自民间网络(甚至是半官方)舆论,尤其在去年北京奥运会大获成功之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