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申有
一、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99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然而事与愿违,改革的措施却迅速把俄罗斯从一流国家抛向了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在缺乏真正市场环境的情况下,突然实行全面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引起了一和系列负面效应。其一,在没有消除垄断、商品短缺的情况下,全面放开价格,不仅不能达到刺激生产、增加供给的目的,反而使物价飞涨,卢布贬值,导致生产持续下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其二,全面放开国内市场,实行外贸自由,致使外国商品占领俄国市场,国内生产受阻,财政收入减少,财政债务增加。其三,由于国家放弃了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济秩序混乱、市场投机行为盛行,甚至部分非国有企业落入黑社会的掌握之中。
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诸多负面效应把俄罗斯经济带入了灾难的深渊,导致了三个严重的后果:一是长期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贫困化,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二是少数人在私有化中暴富,扩大了贫富差距;三是大量资金集中到工业集团,形成了金融垄断寡头。据美国记者朱克曼报道:“90年代俄罗斯的生产衰落比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严重。在俄罗斯,实际人均收入下降8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5%以上。俄罗斯政府一年的收入还不到美国财政部一周的收入。”(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
9年2月8日。)这意味着前苏联人民几十年的血汗已付诸东流。总结俄罗斯改革失败的原因,其教训是惨痛的。
1.俄罗斯改革的实质是“改向”有关七夕的诗句
众所周知,以俄罗斯为主要构成部分的前苏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历史形成的。这个结构和体制曾经创造过惊人的经济奇迹,把俄国这样一个十月革命前欧洲生产力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推上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原有体制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变成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多少年过去了,这种体制未能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富有成效的改革,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80年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前苏联开始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改革均没有成功。于是,前苏联领导人便把旧体制的弊端和改革失败的原因,统统归罪于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大厦”的口号,改革变成了“改向”。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导人以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指导,全面接受了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激进式改革方案,在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而使俄罗斯陷入长达近10年的经济矛盾和政治矛质相互交织的深刻的危机之中。问题的结论非常清楚,前一个时期不思改革,僵化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后来
的所谓改革从根本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如果说前一个时期没有做到发展社会主义,那么后一个阶段则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这一前一后的失误都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原则的苦果。
2.俄罗斯经济改革方案不符合俄国国情
以“休克疗法”著称的激进式改革曾在二战以后的西德和日本取得成功,使两国胜利地实现了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而俄罗斯的国情与战后西德和日本不同,两者在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民族意识上均有重大差别。但俄罗斯政府却简单地选择了以快速实现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式改革道路,并在制定经济改革的基本原则时,一直保持着与华盛顿的协调关系。鉴于改革的所有预测都与它的实际结果相背离,1996年俄美两国著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了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终于认识到,经济改革失误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方案不符合俄国的国情。一年后,世界银行对俄经济发展问题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认为俄罗
赛文斯经济发展的方案“不可能在华盛顿制定”。
事实上,俄罗斯的激进经济改革是在国有制经济体系发生危机,国民经济发展滞缓,并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富裕程度形成极大的反差的情况下开始的。国内民众对旧体制的强烈不满以及无法回避的外部压力,使俄罗斯政府采纳了激进式的改革方案,把建立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作为目标模式,希冀借助这一模式迅速推进俄罗斯经济发展,尽快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振昔日雄风。
由此看来,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既有屈服外部压力的“华盛顿共识”,又迎合了俄罗斯文化所蕴涵的激进情绪,但二者都忽视了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
3.缺乏有效管理的经济自由化是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混乱的根源
全面破坏国家对经济的垄断,放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权是俄罗斯私有化、自由化改革方针的主要内容。俄罗斯当时的领导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之间展开竞争的局面。各种经济主体自我管理的自由,似乎是把经济提升到现代发达国家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但改革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俄罗斯选择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完全错误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罗斯的国家干预虽仍在继续,而干预的效果则急剧下降,国家从上到下的控制力已严重丧失,造成了全国性经济混乱。
事实上,俄罗斯所选择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过时。典型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的产物,它在上一个世纪度过了它的繁荣期。自由市场经济在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它的弊端日益明显,终于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计划、财政、金融、产业、收入等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调节和综合管理。不发达国家也超前使用了国家的作用,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俄罗斯选择的自由市场经济由于违背了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是注定要失败的。
张克帆和欢欢
二、俄罗斯改革失败对中国的启示
母爱伟大简短的句子
在俄罗斯改革失败的同时,有中国特社会主义迅速崛起,这两大历史现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次悲壮扬弃。吸取俄罗斯改革失败的教训,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必须决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俄罗斯改革失败的祸根在于私有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坚定不移;二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要坚定不移。但第二个“坚定不移”必须在第一个“坚定不移”的前提下进行。当前要特别重视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曲解中央关于“公有资产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打着提高“质”的旗号,而否定量上的优势;二是曲解中央关于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方针,鼓吹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这两种倾向的实质都是搞私有化。
查询英语四级成绩第二,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俄罗斯改革的突破口是国有企业私有化。他们认为,这是构造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基本的条件;不实行私有化,取消国家所有制,市场
经济就无从建立。这一观点在我国也有一定市场,如有人认为国有企业难以与市场经济兼容,国有企业要退出竞争性领域等。其实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因其自身的性质和作用,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改革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完全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并出现了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效益很好的国有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制约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尚未形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和
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中,因而包袱沉重,步履艰难,造成了国有资产、人才大量流失,亏损面扩大。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国有经济的“阵地”势必会进一步缩小。可喜的是,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们终于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从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入手,实现企业制度创新。近几年,国有企业解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十六字方针,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
第三,必须辩证地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全面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也有人认为,既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国家计划管理就显得不重要了,从而片面强调市场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自动调节器。事实
重庆潼南
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把市场机制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对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必须同时使用。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由于市场存在自发性、滞后性的一面,所以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处在体制转轨、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这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