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历史浏览记录樊祥胜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性公共危机。疫情防控是全民与病毒较量的一场大战,是对公众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和处置水平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各级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大数据技术已贯穿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现以及防控决策、处置全过程。在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突发性公共危机处置和应急管理能力,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正在着手推进的重要工作。
面对大难、大战、大考当有所思,方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向前迈进。利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刻总结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和应急管理能力的经验教训,是确保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斗争全面胜利的一个重要支撑,也必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巨大飞跃。
一、河南运用大数据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功经验
大数据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态势研判、传播路径分析以及对流动人员的健康监测、精准施策和企业复工复产中扮演着重要角,成为新型“作战力量”。河南省各级政府在部署落实防疫工作时,都
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精准利器,加强对疫情发展趋势、人员管控和流动信息的分析预估、数据共享,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大数据支撑。
移动硬盘死机一是搭建畅通的数据通道,加强数据归集分析。信息化时代,数据就是决策的大脑。疫情暴发之初,河南将大数据局纳入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由省大数据局牵头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工作专班。在省市之间、各县(市、区)之间建立畅通的数据通道,及时对来自各种渠道的数据进行梳理、整合、分析,推进各类数据汇集、共享,工作联动,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好疫情排查防控,展开“地毯式”排查。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客流大数据中筛查出与疫情有接触的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河南依托大数据技术将有价值的信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详细掌握各类流动因素自病源地进入河南的相关数据,让一线防控人员在源头排查、监测、预警中“耳聪目明”。省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组根据12306实名制售票大数据,提取确诊病人车上密切接触者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有效减少了相关旅客二次传播的可能性,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墙”。利用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三大运营商、省疫情防控专项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对2019年12月1日以来和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人员的数据信息
奇葩说马剑越怀孕大数据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中的
应用与展望
2020·12
性价比高的平板电视进行比对筛选,全面排查出2020年2月2日以前15日内从武汉到河南停留2个小时以上的30.39万人。
二是用大数据筑牢战“疫”隔离墙,疫情防控智能高效。让大数据跑在疫情扩散前面,河南展开一场数据与疫情的较量,利用大数据技术梳理感染者的移动轨迹,追踪人接触史,建立个体关系图谱,锁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人,精准定位疫情传播路径,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时间。其中,先后排查同乘飞机密切接触者1122人,确诊患者8人;排查同户密切接触者7322人,确诊患者148人。对从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获取的73592名密切接触人员逐一进行核查,跟踪比对出未自主隔离人员4829名,将有关数据信息下发各省辖市排查。大数据成为疫情防控的“千里眼”和“瞄准镜”。河南根据疫情变化快、防控处在关键点的实际,突出“快准狠”,在省政务服务“豫事办”APP上及时开辟“疫情专区”,上线5个服务事项——
—“疫情动态”“疫情同程查询”“疫情上报”“权威新闻快报”“新冠肺炎求助通道”,后期又开发上线“健康申报”“发热门诊”“线上购药”“河南健康码”“出入境一键通”等更多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系统。各省辖市积极探索大数据在疫情联防联控、精准施策过程中的应用,利用自身基于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开发的“汴捷办”“咱的驻马店”等APP工具,及时增设疫情服务专区,精准定位疫情信息,切实增强排查信息
的及时性、有效性,建立防控机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是在多场景应用推广河南“健康码”,实现“一次申领,全国通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河南在“数字化防疫”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二维码等技术,改变信息收集模式,努力打通“线上+线下”“人防+技防”,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性、高效性。省大数据局会同省卫健委、郑州大学组成工作专班,抽调30余名技术骨干集中攻
坚,加紧研发建设具备“便捷申报、全省通用、跨省互认、动态管理”功能的河南“健康码”,于3月9日上线试运行。该码结合了用户自行申报及政府数字化分析等,动态生成红、黄、绿三“健康码”,作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人员进出卡口时,按照“亮码—核验身份—测量体温—分类处置”环节进行检查,现场出示“健康码”,工作人员检验健康码颜、姓名、更新时间和身份证件并测量体温。“红码”人员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落实隔离管控措施;“黄码”人员自觉居家隔离;持“绿码”者,体温检测正常后通行或复工。河南“健康码”用户可通过全省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豫事办”支付宝小程序自主申领,也可以在支付宝上搜索“河南健康码”,进入健康申报页,只要按照要求填写健康信息并提交,即可获得个人专属“健康码”。河南省内居民可凭健康码出入居民小区(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商场、景区景点等不同场所。同时,健康码也支持乘坐地铁、公交、长途客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河南“健康码”实现了省际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亮码”“验码”“转码”三种方式跨省互认,先后与浙江、福建、山东、天津、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31个省(区、市)建立了健康信息互认机制。
首饰品牌四是利用大数据推动复工复产。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河南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各地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优势,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复工办事“化繁为简”。对那些生产医疗防护用品的企业鼓励迅速复工并扩大产能,对其他陆续申请复工的工业企业实现线上审批备案。利用防控数据传输交换平台动态掌握企业生产和员工数据,实现“一企一策、一人一档”,所有流程线上完成,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开工效率。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大数据研判疫情,下好
2020·12
先手棋,汇总各方面数据,对复工复产做出精确评估,逐步有序开展工作。积极推广“不见面招商”、在线审批,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等功能作用,推动在线办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好立项、开工、投产全过程服务,加大新投产项目开工力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储备和项目支撑。
二、大数据应用在突发性公共危机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不足
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与17年前抗击SARS相比,互联网、云计算尤其是大数据在本次抗疫中
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大数据技术在疫情追踪溯源、传播路径排查、疫情信息发布、防控数据报送、抗疫物资募集等领域广泛运用,但也暴露出日常数据采集与管理维护疏忽麻痹、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不足、数据立法不完备等问题。
一是创新运用顶层设计有欠缺。在疫情暴发初期,大数据的预警功能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没能对数据进行深挖,及时预判疫情,错失了应急处置的“黄金关口”。当前普遍存在政务数据采集重复,政府部门数据共享难、使用效率低、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少,以及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着部门鸿沟、数据孤岛乃至数据丢失等问题。在统筹数据顶层设计方面仍有欠缺,数据共享的规则制定和制度建设相对迟缓。
二是软硬件基础设施尚未健全。在信息化热潮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不同时期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营维护,普遍存在建用“两张皮”、数据标准化程度差、安全隐患高等问题。有的单位自身技术力量不足,单位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被第三方公司“”,每年需要支付巨额费用。此外,数据产权界定不清,个别大数据或互联网企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擅自收集、分析政务数据,给个人信息安全留下重大隐患。数据采集仍然采用人工填表、打电话等手工作坊式的人海战术,既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负担,也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从此次疫情防控来看,地方政府数据采不齐、摸不准,上级政府了解不及时、不准确,社会性数据公开机制不健全、不顺畅,是前期防控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此外,社会机构信息公布混乱,一些社会机构、网络公司发布假信息,以迷惑
误导公众,甚至借大数据技术从中谋取利益,进行商业应用,给政府治理带来很大被动。
三是数据运用缺乏成熟治理体系。疫情暴发初期,各地采取了封城、封路的高压管控措施,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大数据的预警、治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仅局限在疫情分析上,没有及时提升社会的警戒意识,也没能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后续的过程中。政府掌握的海量大数据,是“聚而不通、通而不用”,普遍存在“不愿”“不敢”“不会”共享的问题。比如,疫情期间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均开通了疫情上报入口,但未开放数据接口,市一级并不能加工和使用这些数据,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流转难以实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治理体系,深度不够,各部门数据尚未进行有效整合,省市之间、政企之间的数据通道没有打通。
四是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保护不力。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印证,其应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问题也逐渐暴露。疫情防控期间个别地方出现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引发部分市民恐慌,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少数政府部门对个人信息存在随意采集、过度采集、擅自提供、保管不善等问题。
三、运用大数据提升突发性公共危机处置能力的对策思考
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来讲,大数据作为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2020·12
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既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又需要软硬件基础建设到位,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大数据素养的工作人员。总之,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大数据还有发挥作用的更大空间,广泛采集数据、深度挖掘数据、充分运用数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防范及应对策略时不我待。
(一)强化全社会大数据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用好大数据的重要性,并为科学运用大数据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数据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树立用大数据实时、准确、全面地处置公共危机的意识。
一是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就是共享。此次战“疫”再次证明,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加强数据共享是当务之急,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数据通道都需要打通,这样才能提升全国的整体防控能力,不再各自为战。为此,应强化应急状态下数据动员能力,通过立法给数据确权,确保关键时刻用得上。各级政府应围绕“大融合、大共享、大应用”,建立大数据管理使用的相关制度,确保善用而不滥用。
二是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大数据时代,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需要高效研判和决策的重要资源,而每一项处置决策不应只是领导经验和智慧反映或主观判断,应该是大数据基础上的科学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的决策。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不仅能更有效地推动应急部署、资源调配
、数据利用、舆情监测、公众心理等公共危机处置相关工作,而且能够快速、精准、全面地推动危机处置。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充分意识到大数据分析对突发性公共危机形势研判和应急处置的重要价值,通过运用大数据服务政务决策。
三是运用大数据开启智慧城市建设。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视察“数字杭州”建设情况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河南可以总结推广郑州、安阳、三门峡等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开启智慧城市大脑,基于城市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利用城市大脑长期汇聚的医疗、交通、公安等城市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数据,在人员追踪、危机态势分析、应急资源调度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决策支持和联动指挥依据。
(二)抓好大数据治理顶层设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的总体统筹责任,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领导,做好衔接,注重协同,加快推进以数据应用共享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明确大数据治理的主要任务。政府部门应强化对本部门数据资源的主体责任,做好内部数据统筹管理,统一做好数据采集、共享、开放和利用工作。大数据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协调推进等方面具体工作。加强研究论证,注重借助省内外专家队伍和第三方力量,
以利民便民、服务市场主体为导向,推进数据开发研究,细化深挖应用场景,为企业和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抓紧研究制定大数据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责任、数据权属以及数据开放、共享、使用办法,为更好地把数据统起来、管起来、用起来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大数据运行体系。构建应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科技支撑系统、物资调配系统、社会动员系统等,建立突发性公共危性处置数据库、政策法规库、典型案例库、公共知识库等特专题数据库,为突发性公共危机处置提供更好的数据保障。建立健全提升政府数据质量和社会性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推动数据更好服务于突发性公共危机处置工作,并做好关键数据资源
2020·12
的战略性开发。建立有共识的突发性公共危机数据披露机制和公开报告制度,加大集中统一平台的开放力度,保障数据持续、安全、可获得。
三是正确理解预测与预警之间的关系。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预测和预警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预测与预警所共享的信息,能对危机防控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现出地理化多维系统,做到点对点
调度、扁平化指挥,缩短响应时间,为及时高效处置可能潜在的重要危机,在时间上抢占先机。开发大数据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潜力,强化数据预警分析,提升应急反应速度,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当务之急。要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健全数据预警体系和部门预警预防联动机制,实现预警信息渠道畅通,促进研判预警发布高效。徐静蕾的老公是谁
(三)加强政务数据治理与应用。增强大数据应用能力是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务服务便捷化、安全保障高效化、民生服务普惠化的内在要求。各地利用大数据分析疫情暴发后重点疫区人员流向,有助于相关部门从宏观上预测多少人可能被感染,为实施物资投放和管理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一是统一数据管理标准体系。各级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的建设上打好基础,逐步完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库和数据资源主题应用库建设,建立完善政务网络体系、安全体系和支撑数据交换的共享平台。统一数据对接的规范、标准和接口,加强数据归集、清洗、利用,提高数据可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按照统一标准,推动各单位业务系统数据与大数据中心对接,加快政府系统数据统一归集,有序推动数据“上云”,提高数据调用效率。尤其要建设支撑应急指挥的应急物联网应用平台和应急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系统。注重典型引路、试点带动,开展大数据应用场景示范试点,选择基础好的市县,探索大数据在政务服务、“一网统管”、公共安全等方面更丰富更具体的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水平。
二是畅通部门间数据流通渠道。大数据作为突发性公共危机处置的重要“作战力量”,核心在于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危难面前,不仅要搭建大数据平台,还要破除信息孤岛,打通不同部门和领域的“数据烟囱”,推进政务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实现各类信息无缝对接,为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因此,应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整合力度和数据采集、共享、挖掘、应用能力,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平台及时、全面、准确掌握信息,消除信息孤岛。利用大数据技术补齐社会治理短板,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共用,增强政府公信力。鼓励各类机构加强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数据的研究,提升应用水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准确及时高效采集数据。政府应全面掌握突发性公共危机变化情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高效采集各类数据,及时破除虚假信息,保证信息管理的畅通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见招拆招”,及时搜索、发现虚假信息,分析其错误所在,及时向社会发布更权威更真实的信息。公开透明回应众关切,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压减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空间,以免被虚假信息先入为主,更好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依托各级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快速查询,让大数据传递正能量,帮助老百姓甄别谣言、回归理性。
(四)提升信息安全管理保护隐私。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各级政府应牢牢掌握数据权,保障公民隐私和数据安全,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国家层面应出台大数据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危机时各级政府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权,以及相关企业提供数据的责任。各级政府还要加大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投入,大力开发适应当地社情、民情和社会治理的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
2020·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