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时期怎么维护⼼理健康(失眠、焦虑、抑郁⼈必读)朱梓骁微博
三⽉,中年客联合哥⼤全球中⼼推出了“中年时期的困惑与再出发”活动。经分享嘉宾的授权,今天为⼤家推荐赵明⽼师的精彩分享(⽂字 ⾳频)。
七⽇谈⑦中年⼼理疾病的预防
⼤家好,我是赵明。我们今天晚上谈的话题,包括这⼀周以来谈的话题都是关于⼈到中年的各种议题。⼈到中年,这是⼀个理想与现实并⾏的时段,这是⼀个⾯对未来和反思过去的时段,这也是⼀个⾯对我们成长期的创伤,选择重复还是修复的时段。⼈⽣就是如此的奇妙,正如此刻奇妙的世界,此刻,我们的时间正好是美国的早晨。可是跨越太平洋的两岸,穿越时空的间隔,我们却共同坐在⼀起,⼀起来交流和探讨同样的⼀个话题。那能让我们相聚的是基于我们的热爱与珍惜,我们对⽣命的热爱,对⾃我的珍惜。
之前听主持⼈介绍我们有四个,⼤约1200多⼈,我真的好感动,⼼理学越来越⾛进我们的寻常⽣活,越来越被⼤家所接受。⼗⼏年前,我在医院做⼼理医⽣,每天来就诊的不过是个位数。北京第⼀家⼼理门诊是北京朝阳医院,1999年当时因为要创三甲,朝阳医院成⽴了⼼理门诊,可是门诊开张了2个⽉,⼏乎没⼈来,偶尔来⼀个也是戴着墨镜和⼝罩来的。主任⼀看这着急,亲⾃把⼼理门诊换成了失眠门诊,病⼈就开始增多了。其实我们知道,⼈有⼼理问题的时候,⾸先表现的是饮⾷问题和睡眠问题。所
以很多抑郁症的病⼈,最初是在消化内科分诊来的,这当然是⼀个观念问题。现在不⼀样了,我们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开设了⼼理门诊,很多学校、社会机构、监狱、企业,如⾬后春笋般成⽴了⼼理机构或部门。⼼理学越来越⾛进了⼤众视野,⼤家也对⼼理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所以我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个主题。
我们⼈到中年,如何去预防⼼理疾病?怎样维护我们的⼼理健康?俗话说,⼈到中年,⾝不由⼰。再加上我们正置⾝于⼀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那种在海德格尔眼中的“诗意的栖居”,已经与我们的⽣活渐⾏渐远。包括我们海外的中年朋友,由于⽂化的认同与归属,也许还会有⼀种“梦⾥不知⾝是客”的感觉。所有焦虑、抑郁、失眠这样的情况,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刑李原我们先来听⼀⾸歌的⽚段。这⾸歌叫《滴答》,歌者侃侃。她将现实⽣活中城市的喧嚣与烦躁,⽤⼀种沉静沙哑的声⾳呈现出来。传递着⼀种平静的,淡淡的忧伤,犹如过来⼈,安慰抚平内⼼的伤痛。其实这⾸歌是侃侃很早的作品,当初准备出单曲的时候,出版社的专业⼈⼠说,等⼀等,我们现在正在跨世纪,⼤家信⼼百倍,你这么安静的风格啊是不合时宜的,这样六年之后,我们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焦虑、茫然、紧张、不知所措。那么这⾸歌就试着推了⼀下。那么到了2008年。借助着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这⾸歌⼉就⽕了起来,迅速引起了⼤家的共鸣。伴随着歌曲⾥的时间⼀点⼀滴的滴答声,很多⼈选择⽤它来进⾏⾃我疗愈。
确实,⼈到中年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正在不断的侵蚀着我们的⽣活乐趣,扰乱着我们的⽣活节奏,焦虑也越来越成为中年的⽇常⽣活的伴随状态。
我们先来看看焦虑,我们从汉字的组成来看,焦虑上⾯念⾫,是鸟的意思,下⾯是⽕。⼀只鸟在⽕上烤,这个中滋味⼤家能想象得到。我们看虑,上⾯是个⽼虎的虎⽪,下⾯是⼀颗⼼,我们想象着⼀个⼈啊,抱着⽪袍在思考问题,这说明在深思多虑。
所以临床上我们有⼋个字来形容焦虑:提⼼吊胆,坐⽴不安。焦虑是⼴泛地存在于各种⼼理问题中的伴随症状。⼀般指对没有发⽣的事情担⼼,发⽣了我们就叫做烦恼。中国有个成语叫杞⼈忧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我们怎么来理解,为什么⼈到中年会有越来越多的焦虑呢?
提到焦虑,我们不得不提另外⼀个词叫创伤。弗洛伊德说,创伤是焦虑的原因,或者说,焦虑是对创伤的反应。创伤有两种:原发性创伤和继发性创伤。原发性创伤是指早期发⽣的。⼉童眼⾥的创伤,可能和我们⽇常理解的创伤不太⼀样,可能对我们来说叫挫折,但对⼉童来说就是创伤。⽐如拉康就说,早期有四种创伤,出⽣、闯⼊、断奶、阉割,闯⼊就是弟弟,妹妹出⽣。
继发性创伤是指后来发⽣的,成⼈以后因某个事件导致的创伤。⽐如说我们说求职的失败、婚姻的解
体、甚⾄被领导批评等等。同样⼀件事情的发⽣,对每个⼈来说引起的症状是不⼀样的。为什么呢?⼼理学认为,我们创伤的背后有四个共同因素决定着⼀个⼈的症状的发⽣。这四个因素是⼈格⽔平、个⼈成长史、家庭系统以及所处的具体的场景。所以⼤家看到了,也许每个⼈⼼理都有⼀颗⼦弹,但是那颗⼦弹什么时候被激发,取决于这四点。
继发创伤和原发创伤的关系是什么呢?⼀般来说,后来的事件为什么会焦虑?是因为它唤醒了⼀个⼈的原发性的创伤,
继发创伤和原发创伤的关系是什么呢?⼀般来说,后来的事件为什么会焦虑?是因为它唤醒了⼀个⼈的原发性的创伤,把他这种情绪、情感给唤醒了。也就是说,可能在以前就有的⼀个隐性的症状爆发了,这个事件只是⼀个导⽕索。所以说,焦虑是看得见的,是感受的到的,那她的下⾯⼉是什么呢?可能是早年的⼀个创伤。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到中年是焦虑的⾼发呢?因为到了中年的时候,是现实影响我们挫折的事件越来越多,⽐如职业倦怠与枯竭,⼈际关系的紧张,家庭关系的⽭盾,所有这些都导致我们的⼼灵似乎越来越难以寻觅到⼀个哪怕是只稍做休息、调试的时间和空间。再加上⼈到中年我们开始思考⼀些理想与现实、幸福与疾苦、存在与价值等等类似的问题,不知不觉就会引发我们的⼼理问题,引发我们的焦虑。
好,谈完焦虑呢,我们再来谈谈抑郁。我们看同样汉字的组成。抑,提⼿旁,⽤⼿往下压。郁,草⽊
茂盛的意思。那就是说我们内⼼的很多的情绪,像野草⼀样⾮常茂盛的堆积。2019年的⽩⽪书显⽰:在我们⾝边,每⼗个⼈就有⼀个⼈在饱受着抑郁症的折磨。在中国,超过9500万⼈患有抑郁症,其中⼥性占65%,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负担的疾病。所以我们在这⾥要多说⼀些。
抑郁症按照严重程度,把它分为重症抑郁和轻症抑郁。重症抑郁就是我们俗称的抑郁症,它分为单相障碍和双相障碍。轻症抑郁,我们叫恶劣⼼境,也叫抑郁性神经症。
国外研究发现,童年的经历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因素。国内研究也发现,童年时如果是⾮⽗母亲⾃抚养,⽗母关系不和睦,家庭成员有⾃杀或暴⼒⾏为,经历过虐待,童年⽣活不愉快等等情况,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发⽣。
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解读有两点。
第⼀,丧失触发抑郁。
第⼆,抑郁是⼀种指向⾃⼰的攻击⽅式。部落升级路线
弗洛伊德说,抑郁具有三个前提条件。第⼀,客体的丧失。客体指的是⼀个被爱着的,或者被恨着的⼈物、地⽅、东西、甚⾄是幻想。⽐如说我们的⼯作、环境、玩具都可以叫客体。第⼆个前提,爱与恨冲突的⽭盾⼼理。第三个前提条件,⼒⽐多退⾏到⾃我。
我们解释⼀下,弗洛伊德说客体的丧失是哀伤的前提,⽽对丧失的客体产⽣了爱恨、那些冲突的⽭盾的⼼理,是抑郁产⽣的原动⼒。怎么解释呢?就是说⽐如我失业了,我离异了。这个客体丧失了,客体虽然丧失了,但是我对她的强烈的爱和恨是没有办法放弃的。带着强烈的爱恨⽭盾⼼理的个体⼀般就会发⽣退⾏到⼝欲期,⽽⼝欲期的特点是什么?是吞并、吞没为特征。这样的话使得⾃我和客体发⽣了融合。原来指向客体的那个恨,现在就指向了这个替代性客体即⾃我⾝上。所以⾃我之内的冲突就取代了之前针对客体的冲突,这个解释对抑郁症的病因的理解极具洞见。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郁症的患者,她们为什么会⾃我谴责,为什么⾃我贬低以及为什么会有⾃伤⾃杀这样的意念和⾏为。
好,我们接下来看认知⾏为(学派)的观点。⼤概有三种模型,第⼀个叫图式模型,也叫做核⼼信念模型,贝克提出来的。他是指就是⼀个⼈,他⾯临着失败丧失的情景的时候,他早年形成的关于⾃⼰关于他⼈的那些负⼼的核⼼信念就有可能被激活了。贝克认为我们有哪些负性的核⼼信念呢?他认为有三种。第⼀就是关于我⾃⼰的,我是⽆能的;第⼆,关于关系的,我是不可爱的;第三,关于外部的,这世界是不安全的。那么这些被激活了以后,就容易产⽣抑郁。
第⼆种模式,习得⽆助模式。这⾥赛⾥格曼提出来的。她强调⾏为和结果的不⼀致。因为这个不⼀致导致习得了关于⾃我的⽆助信念的就产⽣了。⽐如说⽆论我怎么努⼒,都不会有改变的。我们发现原来得抑郁症的⼈,⼤多都是好⼈,都是努⼒的⼈,困在困境中⽆法突围的⼈。
这两种模式都是强调思维的内容。但现在最新的模式⽐较注重思维的过程,所以提出了第三个模型思维反刍。研究⼈员发现,抑郁症患者呢,经常表现出思维反刍的这种模式。就是说,她们的思维被卡住了,⼀天中不断的重复着那些负性的想法。这样就减少了她们的⾃我效能感,也局限了她们的其他选择。所以我们看按照这个理论来解释啊,周围⼀些⼈,总是和⾃⼰较劲⼉,包括和⾃⼰的过往较劲⼉,包括和⾃⼰的周围较劲⼉,和⾃⼰的环境较劲⼉,总是不放过⾃⼰,那么就容易出现思维反刍,就有可能引起抑郁。好,这就是我们对抑郁症的⼀些解释和理解。
我们如何来维护我们的⼼理健康?
我们在上上周的《世界感同⾝受,我们如何向前⾛》的⽹络研讨会上,段昌平教授说要⽤⽂化意识来⽀持⼼理健康。所以我接下来会从中国传统⽂化的⼼理思想,结合西⽅的⼼理学的流派,简单谈三点看法。
第⼀,安与不安。这句话出⾃《庄⼦•列御寇》“圣⼈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安与不安意思是说我们要⽤平常⼼来去看那个不安,去允许你的不安,同时接受⾃⼰的不安。当接受了⾃⼰的不安的时候,我们也就下来,这⼀点我觉得是基本。我们刚才也说了,我们正处在⼀个变化的社会,很多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我们
们也就下来,这⼀点我觉得是基本。我们刚才也说了,我们正处在⼀个变化的社会,很多的不确
定性,会增加我们内⼼的那种不安全感,然后我们就产⽣了焦虑。所以在这个时候,最基本的⼀点就是允许⾃⼰有这个不安,接受⾃⼰有这个不安。⽽如果我们着急的去排斥,去消除,她反⽽会更加如影随形,更加增加我们的不安,这⼀点其实和西⽅的认知⾏为疗法的最新思想是不谋⽽合的。认知发展到今天,我们叫第三次浪潮。⾥⾯有⼀些疗法,⽐如说在ACT疗法即接受与承诺疗法,还有⼀个疗法叫正念疗法,这个“正”不是正确的意思,是正在进⾏的意思。正在进⾏的念头就是念头加ING,我们要允许,接纳我们想法的出现,让她⾃然的流动。所以我们看到中西的智慧是⼀致的。当我们允许⾃⼰不安的时候,这个允许恰恰会给我们⼀定的⼒量。这个⼒量让我们不会因为不安病理化⾃⼰,不会觉得我是不应该的,我是懦弱的。因为我们就知道了,当我们每个⼈⾯对⼀种暂时⽆能为⼒的困境的时候,恰恰不安可能是最正常的⼀种反应。所以安与不安的意思就是让我内⼼有了⼀定的确定感和秩序感。所以⼈到中年,当我们出现了⼀些不如意的情况的时候,我们要⾸先要接纳和允许。就像宫崎骏说的,“当陪你的⼈要下车的时候,即使再不舍,也要笑着挥⼿告别”。所以⼈到中年,我们允许我们失意,允许我们暂时不那么成功,允许我们分离。当我们允许和接纳的时候,她就不再是⼀个单纯的⼼理指令。⽽是成了实实在在的保护⾃⼰的⽅法,是⼀种⼼理建设的⽅法,甚⾄它也是⼀种现场急救的⽅法。⽐如说,我们焦虑症⾥⾯有⼀种叫惊恐发作,就是毫⽆征兆的,突然间就出现了濒临死亡的感觉。那么⼀般⼈在这个时候因为紧张会过度换⽓,那么会让这症状变得更严重。那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告诉⾃⼰放松,不是⼼脏病,是⼀种焦虑,慢慢的让⾃⼰安静下来。我们可以把⼿放到⾃⼰的嘴上,或者⽤布袋套⾃⼰的嘴上,然后慢慢地进⾏呼吸。这样很快的,我们的症状就会有所减
轻。好,那说到这⾥,我就推荐⼀本关于正念的书,卡巴⾦写的《此刻是⼀枝花》。他从正⾯练习中的⾓度来告诉⼤家如何减轻压⼒和焦虑,改善抑郁状态,提升睡眠质量,塑造积极⼼态。
讲到这⾥,也许有⼈会说,⽼师,我懂了,安与不安,可是我有个顾虑,会不会你就让我顺其⾃然呀?就像⽼⼦说的⽆为⽽治,那样我会不会陷⼊⼀种虚⽆的状态中也会抑郁啊。这样,我们现在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家可以课后做,怎么做呢?很简单,你就把那⼀只胳膊抬起来,你看你能坚持多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第⼆次,你假想对⾯的墙上,有⼀个⼩⿊点啊或者⼩突起,假想个⽬标,⽤⼿指。⼀般来说,第⼆种情况会觉得坚持的时间更久,⼿会更加的有⼒和轻松,这就是我们接着讲的第⼆点,知⽌⽽后定。
⼆,知⽌⽽后定。这句话出⾃《⼤学》,知⽌⽽后能定,定⽽后能静,静⽽后能安,安⽽后能虑,虑⽽后能得。意思就是说我们知道我们应该达到的⽬标和境界是什么,我们就会让⾃⼰志向坚定。我们在⽇常⽣活中其实会⾯临很多让我们不安的、焦虑的情景。⽐如说,我们被欺骗了、我们受委屈了,或者我们⾮常努⼒的准备⼀个项⽬,领导说不做了,或者把我们合并了。所以说当处在⼀种⽆能为⼒的困境的时候我们都会产⽣⼀种焦虑恐慌,可是这种情况下,有的⼈就能迅速的让⾃⼰下来,他们是⼀种什么样的⼈呢?从⼼理学的⾓度来讲,就是那些有⽬标感有意义感的⼈,他们是可以做到的。⽬标感⼤家知道,意义感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有些⼈,他们平时就能思考⼀些别⼈不太思考的问题,哪些问题呢?⽐如说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活着?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
现在这么突然间⼀问,也许很多⼈会⼀⽚空⽩。可是,如果我们在⽣活中总是这样思考的话,不知不觉中,你会对⾃⼰有⼀个渐渐的清晰。所以说,鸡蛋从外向内打破是⾷物,由内向外打破是⽣命。如果我们总是思考这些问题,在⾯临⼀些中年危机的时候,在⾯对⼀些何去何从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被⼀些细枝末节所左右。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坚定的内在⽬标感和意义感。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讲的第⼆点,知⽌⽽后定。
同样,我想有的⼈听到这⾥会说,⽼师,这需要慢慢的思考,还是有点⼉空。有没有⼀些⼼理学的⽅法,让我对⾃⼰有⼀些聚焦呢。团体⼼理辅导中有个游戏,叫做⽣命中的五样。就是在⼀张纸上写上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可以是现实的,⽐如说⾦钱、也可以是抽象的,⽐如说什么亲情啊等等。写完以后呢,我们会让你⼀样⼀样的划掉。因为⼈到中年,多事之秋。我们肯定会碰到很多的意外,就像有⼈说,疾病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来临。我们现在说起来让你⼀个⼀个划掉,说得很简单,其实真正做的时候是⾮常艰难的。⼤多数⼈划掉⼀个还⽐较轻松,划掉两个就有些凝重,她划掉三个的时候就⽆法接受了,甚⾄有⼈会骂我们做这么残忍的游戏,有⼈会痛苦,有⼈会哭泣。我们作为团体领导者,就得耐⼼的陪伴化解。最终让她看到最后剩下的那个是什么。所以很多⼈会在最后两个做取舍的时候,经历很长的时间,思索、犹豫,最终来确定,原来我内⼼真正要的是什么,这游戏也改变了很多⼈。我记得我有⼀次给⼀个⼤学做分享。⼀个下⾯三产的负责⼈,她做完以后⼀周跟我联系。她说,⽼师⾮常谢谢你这个游戏,我虽然很难受,我虽然没有告诉任何⼈,我留下的是什么,可
是我内⼼有个决定。三个⽉以后她就辞去了三产的这个职务,她⼜回到了学校,回到了课堂,做了⼀名安静的⽼师。她知道这可能是她想要的。所以。如果⼤家愿意,你就⼀个安静的时间,我们也开始对⾃⼰向内有⼀个探索。当然,内⼼的探索是⼀个过程。我们希望我们⼈⽣到了⼈到中年,这个时刻变得更加的有意义和⽬标感。
第三点砥⽯化钝。这句话出⾃刘禹锡。原⽂是“⽯以砥焉,化钝为利”经过磨⼑⽯的磨砺砥,再钝的东西也能变得锐利。在上上周的⽹络研讨会上,我记得有两位专家提到了⼀个词,叫复原⼒。意思是⼈是有可塑性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任何挫折中⾛出来,⽽每⼀次的恢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强⼤。黄龙真人新传
复原⼒这个词,是台湾的翻译。⼤陆⼀般把它翻译成⼼理弹性或者⼼理韧性。这是⼀个⾮常好的⼼理品质,尤其对我们中年⼈来说⾮常重要,她会让我们的⽣命变得更有⼒量。众所周知的曼德拉,他坐了那么多年的牢,可是没有降低他的幸福感。关于这个品质有很多的研究,有个研究研究了4000多的⼩孩⼉,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病呀,⽗母离异等。但是发现这⾥⾯有30%的孩⼦会变得更加的有⼒量。
中国有类似的表达,⽐她原始⼀点,就是我们说的塞翁失马,焉知⾮福。意思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两⾯性,不好的⼀⾯呢,很有可能向好的⼀⾯转化。转化,我们第⼀次⼜碰到了这么⼀个词。为什么有的就沉沦,有⼈就能转化呢,什么⼈
呢,很有可能向好的⼀⾯转化。转化,我们第⼀次⼜碰到了这么⼀个词。为什么有的就沉沦,有⼈就能转化呢,什么⼈就做到了呢?⽽恰恰转化是我们在⼼理咨询室最重要的⼀个环节。荣格也说我们做咨询有四个层次:宣泄、解释、教育、转化。
关于如何转化,我来谈谈⾃⼰的看法。
第⼀,转化代表着你不会固着。因为我们都是有选择性的看,有选择性的听,包括有选择性的回忆。所以,要想转化,⼀定要先问问⾃⼰,真的是这样吗?有别的可能性吗?当我们固有的观念被松动的时候,这个转化才有发⽣的可能性。我的⼀个来访者,她是做那个拓扑研究的,模糊数学,⼤家听说过是吧,她来的问题是抑郁。她觉得她⽬前所有的问题都归根于她的妈妈。因她⼩的时候有被送到奶奶家⽣活的经历。所以她回到家⾥总觉得有⼀种丧失感,觉得妈妈对她不亲。这个关系甚⾄影响了她后来的婚姻,所以她有些抑郁。当我在访谈中知道她的职业的时候,我就试着想松动⼀下。我说你的专业是模糊数学,意思就是说⼀件事情是⾮线性的。因为我们听说过⼀句话,是吧,说南太平洋的⼀只蝴蝶扇⼀扇翅膀,就可能引起东南亚的⼀场海啸。她说是的。我说,既然你的专业告诉你,事情的因果是⾮线性的。那么你为什么⼀定要认为你⽬前的症状都是妈妈造成的呢?你为什么要⽤线性的观点来解释呢?她⼀下就愣在那⾥。所以说,我们第⼀点就是⼀定要对她做⼀些松动。
转化的第⼆点,要从事件中看到⼀些积极的的资源。莱昂纳德•科恩在⼀⾸歌《Anthem》中唱道:The
五一去哪旅游最合适带孩子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有裂缝的地⽅皆有光,这句话说的真的⾮常的美妙,她提醒我们,成长中的许多苦难和恐惧,看似我们⽣命中的脆弱与裂缝,然⽽,她同时也是⼀个可以转化成资源与礼物的新的契机。那么就像⼀个硬币的两⾯,这种转化如何就发⽣呢?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原⽣家庭,我们所感受到的⼀些纠结、⼀些纷扰,让我们渐渐失去了和⾃⼰⽣命⼒的连接。可是美国家庭⼤师萨提亚说,我们都是同⼀⽣命⼒的不同的展现,⽣命总会到她的出路。所以我们希望借着这样的信念,当我们重新⽤欣赏与崭新的眼光重新进⾏回顾和体验的时候,我们就很有可能,将我们⽣命中的沉重与裂隙转化成⽣命中的价值与光亮。
我在这⾥举⼀个萨提亚⼥⼠做的⼀个案例,这个案例⽿熟能详,萨提亚的学习者她们都听说过。有个⼥孩,她有很多的偏差⾏为,在萨提亚⼥⼠这⾥作。她说:“我知道你们都讨厌我,我知道在你们眼⾥我不是好孩⼦,可是你们有⼈知道为什么吗?有⼈关⼼过我吗?”萨提亚默默地坐到她⾝边看着她,听她讲。她说:“你知道我有多可怜吗?我很早的时候,三岁的时候,我妈妈离开了爸爸。我爸爸就带着我⼀个⼈过,可是他有了酗酒的⽑病。⽽且喝完酒就会动⼿打我。这些我都能忍受,我不能忍受的是什么?七岁那年,他带着我去奶奶家,把我交给我奶奶,简单地说了⼏句,转⾝就⾛了。这⼀⾛,就是⼗年,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见过他。这是⼀个世界上最不负责任的爸爸,我三岁被妈妈抛弃,七岁⼜被爸爸抛弃,我恨他!所以我恨这个世界,恨⼀切拥有幸福感觉的⼈,我要报复。”
我们听到这⾥,我们真的觉得这是⼀个让我们痛⼼的⽗亲,是⼀个不合格的⽗亲。可是萨提亚就有能
⼒透过裂隙来看到⼀些爱。萨提亚说:“听到这⾥,我听到⼀个情况。你的爸爸酗酒以后动⼿打你,所以说,你的爸爸到后来他已经没有能⼒控制⾃⼰的⾏为了,是这样吗?” ⼥孩⼉说:“是啊,她经常打我没轻没重的。可是下次依然会这样做”。萨提亚说:“你看到了吗?你的爸爸他没有能⼒控制⾃⼰的⾏为。所以对这样⼀个爸爸,他唯⼀能做的⼀件事情,就是把你交给他认为这个世界上⽐他还安全的⼀个⼈,那就是他的妈妈,你的奶奶。你能不能接受你有⼀个爸爸,他只能做到这么多,可是他也尽⼒了”。
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那个⼥孩⼦⼀下就愣了,她从来没从这个⾓度想过她的⽗亲。她愣了⼀会⼉,她有点⼉嘟囔着说:“那就像你说的,那他为什么不回来我呢?”。萨提亚说:“不知道,也许是没有勇⽓,也许是没有能⼒。可是有⼀点我是相信的,也许在⼀个陌⽣的城市,⼀个酒醉的男⼈,⼀边喝着酒,⼀边在思念着⾃⼰的⼥⼉。你相信吗?”
说到这⾥的时候,那⼥孩⼦开始流眼泪了,她突然对⽗亲的怨恨变成了可怜,她觉得这不是⼀个没有责任的⽗亲,⽽是⼀个被⽣活压迫的⽆能的、懦弱的⽗亲。
萨提亚让我们看到,我们要透过裂隙来看到光。
比伯婚礼嘉宾曝光我们今天的分享是围绕着中年期来讲的。中年期确实从个体来讲,是对社会影响最⼤的⼀个时期,同时也是社会向我们个体提出要求最多的⼀个时期。有⾸歌这样唱“因为爱,所以爱”,所以对于⼈到中
年的我们,不屈不挠是因为爱;⼼怀悲悯也是因为爱;对对⼿留有余地,是因为爱;对⾃⼰关怀有加,也是因为爱。正如纪伯伦所说的那样,爱没有别的愿望,主要是成全⾃⼰。所以希望接下来的⽇⼦,我们要学会和⾃⼰和解,学会和世界和解。安与不安,砥⽯化钝。
本⽂来⾃中年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