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高中小说阅读之秘诀
总论:如何整体阅读一篇文章?
小说的命题主要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小说的深刻思想;从人不同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我的见解。
小说的解读方法多样,这里推荐一种适用面广泛,操作方便的,便于迅速切入要领的答题方法,即“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类考题: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
情节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作用;
人物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主题类考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等。
【典例分析】:
佳能2900驱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等待葛多
王洋
1葛多回来了。
元旦放假通知怎么写
2那个六月的午后,我照镜子时发现头上长出了几根白发,我说:“孙俪,给我拔白头发。”
3孙俪坐在阳台上,我的头枕在她的腿上,阳光下,我的白发格外醒目。
4孙俪的手温柔地抚过我的头发和脸颊,我惬意地躺在她的怀里,太阳光晒得我迷迷糊糊。就在我快要迷糊过去的时候,我听见孙俪说了一句:“葛多回来了。”
5葛多回来了。我醒了,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6我听见孙俪又说:“葛多回来了,我要去他。”
7孙俪和葛多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大学毕业前夕,两个人席地坐在沂河边的沙滩上,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在这六月里,葛多挥舞着双手对着河水激情澎湃地喊了一嗓子:“十年后,这座城市将是我们的天下!”
8这句豪言壮语似乎成了葛多的谢幕词,从此以后,他从孙俪的生活中消失了。
9一晃十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我和孙俪结婚、生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婚后的日子是琐碎而单调的,岁月像一把无情的刀子削去了我青春的锋芒,在我的眼角、额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葛多的豪言壮语已经成为青涩年代的墓志铭,青春不再,日子像和尚手中的木鱼,敲一天是一天。
10孙俪似乎还在怀念着那个激情四射、壮志满怀的葛多,她还没有从梦里醒来。她整日埋怨我窝在那个不死不活的单位里混日子,让她恼怒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单位里至今仍是一个大头兵,任别人呼来喝去。
11吵架是不可避免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的最后,我们经常为了一点鸡零狗碎的琐事吵得天翻地覆。
12在一次争吵过后的午夜,我听见孙俪在梦中喊一个人的名字:“多多,我的多多,你在哪儿呀?”
13现在,葛多回来了,我该怎么办?
14我出了家门,尾随孙俪而去。
15孙俪沿着出城的道路一直向北,再向北。人流稀了,车辆少了,沂河展现在眼前。
16孙俪轻车熟路地沿着河岸西行,穿过一片小树林,孙俪从河沿的台阶下到一片空阔的沙滩上。
17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孙俪静静地站在沙滩上,一任风吹乱她的乌发,掀起她的衣角。
18黄昏降临了,落日的余晖淡淡地洒在孙俪身上,她的脸上竟然呈现出了少女般的红晕,她的目光清澈而深情,她拢了拢鬓角的乱发,用少女般甜润的嗓音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多多,我的多多,你在哪儿呀?”
19孙俪的深情呼唤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年前那个六月的午后:湛蓝的天空下,阳光、沙滩、盘旋的水鸟、仰脸倾听的孙俪和侃侃而谈的我。
20在那个多情的季节里,美丽纯情的女大学生孙俪已经被我的言语蛊惑了,她眼神迷离,两腮酡红,深深地沉醉在我编织的梦网里了。在我的“演讲”中,未来已经幻化成一条金光大道,无限伸展,触手可及……讲到最后,我站起身,挥舞着双手对着滔滔河水激情澎湃地喊了一嗓子:“十年后,这座城市将是我们的天下!”
21夜幕悄悄降临了,远方的城市已点亮了星星点点的街灯。孙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对着茫茫夜呼唤着:“多多,我的多多,你在哪儿呀?”
22呼唤声惊飞了一只水鸟,鸟儿扑腾着翅膀飞向了天空。这只腾空而起的水鸟突然把我的一颗沉睡的心扇动得猛跳起来,我感觉双臂像长了翅膀,我的嗓子痒痒的,我身轻如燕,展开双臂朝着呼唤声响起的地方飞奔而去:“孙俪,我来了——”
23我和孙俪手牵着手回到家,打开房门,灯亮的一刹那,我和孙俪都笑了。
葛多真的回来了。(选自《小小说选刊》)
1.文中多次写到“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等景物,作用是什么?
北体校花
【思路引导】:本题考查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股而言,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对人物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儿个方面的作用入手。本题答题,既要考虑局部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又要兼顾考虑前后两次的对照。
【参考答案】:⑴描写沂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渲染静谧、优美的环境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指向本身——环境句)
⑵烘托葛多年青时的英姿勃发、壮志满怀。(指向人物)
⑶前后照应,触发主人公思想转变,推动情节发展。(指向情节)
2.小说在构思上具有双线交织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思路引导】:本题考查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安排。小说中情节的一般考虑从对情节本身的发展、对突出刻画人物、对揭示深化主题等几个方面的作用。本题考查小说情节,就情节而言,应注意其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情节安排。既然题干中提示“结构布局的独具匠心”,就应该从情节结构安排的超常性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我”为明线,以曾经的“我”(即葛多)为暗线,双线结构,组织情节
发展。(指向情节本身)
叙述中两线交织,在人物切换中表现人物,丰富人物性格。(指向人物)
将现实中“我”的平淡、单调和过去“葛多”的激情、昂扬比对,深度开掘小说“呼唤易于流逝的少年豪情”这一主题。(指向主题)
3.小说中“葛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旨?(4分)
【思路引导】: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小说的主题内涵。本题在答案表述的时候,要兼顾人物
形象和主题两层意义。人物形象的作用往往要考虑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主题一般要从歌颂或批判这两个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⑴曾经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生活激情的青年,由于生活的琐碎、单调,而逐渐变成了一个浑噩、平庸之人,但终于幡然醒悟,重回自我。(结合情节分析人物)
⑵“葛多”是“理想和激情”的比喻或象征,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想告诉我们;不要被世俗消磨掉自己的生命激情,要让理想不老,要让生命激情澎湃!(结合主题分析人物)
4.小说结尾说“葛多真的回来了”,作品这样安排结局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引导】: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探究。答案基本从对原文的深入分析理解中来。小说情节和入物、主题以及情节自身密不可分,所以情节类探究题的一般答题指向是:情节的合理性,人物性格或作用的具体性,是否有利于突出主题。
【参考答案】:
合理。符合生活实际。妻子孙俪自始至终不甘平庸、不愿平淡.十年争吵、埋怨都是对“我”的麻木生活的不满,一朝深情唤醒,“葛多回来”是必然。(指向情节本身)
符合人物自身性格。“我”毕竟是一个曾经充满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只暂时被削去了青春的锋芒,一旦有转变契机,必将回自我。(指向人物)
更利于表现小说主题。小说从“葛多”到“我”,再到“葛多”,由热情到平淡再到重焕激情,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更能突出“生命不应自甘平庸,要激情满怀,不断进取”。(指向主题)
不合理。不符合生活实际。十年中,孙俪一直是整日埋怨、恼怒,天翻地覆的争吵,十年没能吵醒“我”,仅一次沂河边的呼唤就能唤醒吗? 。(指向情节本身)
不符合人物自身性格。“我”虽然曾经充满理想抱负,但十年平淡早已失去了青春锋芒,“我”十年没能振作,能突然转变吗? 。(指向人物)
削弱了小说的主题意义。十年的“等待”揭示的是现实中人们的平淡与麻木。“等待”一词意味不言而喻。如果安排“葛多没能回来”,不是更能引入深思和批判吗。(指向主题)
小说阅读指导与训练
嗨,迈克
周海亮
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
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不便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
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疏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
的身体让那面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
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
可是那天黄昏后,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读。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于同一所学校,但只是打过照面,彼此并不熟悉。迈克甚至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他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以清脆的声音跟他打招呼:“嗨,迈克!”
迈克愉快地笑了。他想,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
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的严重和可怕。
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大多是熟人,偶尔,也有陌生人。迈
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
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了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
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
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墙上,留着几个用红油漆写下的很大的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
嗨,迈克!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张采鑫高长梅编著,九州出版社)
4.认真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迈克的心理变化过程。
披着羊皮的狼歌词
___ __→_____→自信振作→_____
4.无聊悲伤惊喜愉快怀念感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做此类题目,我们要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从他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他会怎么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再加上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这种思考产生的影响。文中有相应字眼的就用文中的。一开始“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着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到“无聊且悲伤”然后“到“愉快”最后“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
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我们从杰克的角度去想,他此时的心理是“怀念感激”的。
5.母亲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时,为什么要让迈克“背对着那面墙”?
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5.母亲是为了不让迈克发现其中的秘密,保护迈克自尊心不受伤害。②母亲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引起路人对迈克的关注和鼓励,帮助迈克树立信心。③母亲让迈克“背对着那面墙”,是要让他鼓起勇气去面对他眼前的大千世界,体现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此题考查某一情节的内容作用或可以说是母亲某一动作行为用意。思考时要从母亲的形象这一方
面考虑,除此之外还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主旨。
6.小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墙上的“嗨,迈克”是母亲的笔迹。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6.①卒章显志,更加凸显母爱的深度。②篇末解开谜底,具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③“嗨,迈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发展走向高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此题考查小说结构的特点。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主旨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使得迈克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B.那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和迈克打招呼,是为了表达她对他的同情、关心与鼓励。
C.母亲、老宅和那面墙改变了迈克的命运,所以迈克想要写一首诗献给她和它们。
D.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残疾,有信心有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7.选D项得4分,选C项得2分。
7.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A项“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使得迈克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了战胜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错误。真正让迈克看到生命希望的是“迈克仍然不能动,仍然身体僵硬。可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遗忘。他没有理由悲伤。”即别人对他的温暖。B“那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和迈克打招呼,是为了表达她对他的同情、关心与鼓励。”实际上女孩只是在读墙面上迈克母亲写的字而已。非同情鼓励。
残缺
田洪波
我的职业是医生,爱好很广泛。我特别喜欢购买甚至收藏民间饰物,因此,我的业余生活并不像人们惯常思维中那样刻板。
这样就有了一些故事。当然,发生在那个名叫喜鹊的女子身上的故事最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