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风俗习惯
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义》,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中国风俗习惯的特点:
(1)积久性: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大多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许晴现任老公
(2)多元性:即风俗习惯的多民族性、多区域性和多系统性。(多系统:神)
(3)相融性:即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性
茶酒与烹调
陆羽茶经元亮酒,韦家食谱步兵厨
世界三大饮料是茶、咖啡、可可。
1`茶
基本情况:
茶,古称荼,也称茗、槚、荈。相传神农发现。《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中国饮茶源于四川,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西汉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
三国:长江流域成为习惯
魏晋南北朝: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晋)杜育《荈赋》
唐宋:风气普遍传到西北西藏;
贵族饮茶举行一定仪式,“茶道”
宋元之后:改煮茶为泡茶。
公元805年,最澄和尚把茶仔带回日本,日本开始了饮茶史。17C传入印尼、印度、欧美大陆
⑴饮茶方式:唐宋:煮茶吃茶→宋元:泡茶→明清:盖碗茶
⑵大事件:①唐代陆羽《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总结了唐以前种茶饮茶经验,《茶经》之旨在“品”,注
重茶的意趣
高压锅煮粥
陆羽,字鸿渐,被尊为“茶圣”、“茶仙”。
②宋代书法家蔡襄《茶录》,记述了宋代流行的多种名茶。
⑶品评泉水:始于陆羽
刘伯刍“长江南零水为第一”
乾隆:北京的玉泉《御制天下第一泉记》
天下第一泉:
江西庐山谷帘泉陆羽
江苏镇江中冷泉(长江南零水)刘伯刍
北京玉泉乾隆
山东济南趵突泉乾隆
⑷品茗赋诗:晋:杜育《荈赋》
唐宋:盛行
下茶和受茶:男方用茶给女放送聘礼,叫做“下茶”,女方接受聘礼,叫做“受茶”。“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2、酒:
⑴基本情况:酒的历史比茶早,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盛酒陶器
传说中造酒的始祖是仪狄和杜康,其中杜康成为佳酿的代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最早果酒→(先秦)曲酒→(汉)泉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9种造曲法山西“汾清”名酒→(唐宋)药材
⑵酒在社会文化中的文化功能的两种表现:(祭祀)和(饮酒为乐)
传说《尚书·酒诰》是周成王的禁酒令。
魏晋: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
阮籍和刘伶是狂饮的代表。“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刘伶曾写《酒德颂》,以饮酒为德。
酒与文学结缘(陶渊明、李白)“陆羽茶经远亮酒”
3、烹调
“烹”:把生变熟,把人与动物区别开;“调”:调味,使饮食符合人的理想追求、实际享受;“饪”担任做饭任务
⑴“烹调”发展
北京猿人:火烧熟食
裴李岗文化:with陶器烹煮
商周:烹煮器10+种;方法多
“庖丁”“庖人”“庖正”“膳夫”
西周:膳食管理机构
专门管理冷藏的“凌人”;
“冰鉴”(冰箱);
调料:油、盐、醋、酒、饴糖、姜
战国:探讨饮食问题的专门文章《吕氏春秋·本味篇》世界上最古老的烹调理论
卫生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汉:《盐铁论》熟食店铺已经普遍
烹调方法多、精美菜肴、食器丰富
魏晋南北朝:专著西晋的《安平公食学》、南齐的《食珍录》、北齐的《食经》等。
唐宋: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外争辉、宫廷民间
韦巨源《食谱》
明清:技术和仪器加工的专著出现。(清)袁枚的《随园食单》,对烹调技艺提出了许多高明见解。
(清)满汉一体的宫廷菜肴 182/64种
⑵“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皖、湘。“四大菜系”鲁、川、淮、粤。以风味小吃闻名的菜系是川菜。鲁菜中最具特的是宫廷菜。鲁菜是“贵”菜,淮扬菜是“富”菜。北京烤鸭属鲁菜,麻婆豆腐属川菜。
衣冠服饰
基本情况:
有强烈大一统精神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等级差别:中国古代服饰最大特点!
中国古代的服饰是(等级)和(礼度)的象征
发展:
⑴原始时代:兽骨为针把兽皮连起来
⑵新石器时代:农业、纺织  with麻布
黄帝时代:上衣下裳,上玄下黄→象征天地
⑶商:还没有明确的的等级差别上衣下裳
⑷周:等级差别
冕服最尊贵(祭天、大礼)、弁服(视朝)、元端(退朝后)、深衣(连身,“续衽钩边”)。
⑸战国:胡服(上衣裤子皮带方便活动)中国服饰史上第一次有意义的革新
⑹汉:深衣当作礼服
平时:男——褥裤;女——褥裙
冠制区分尊卑成年戴冠尊者戴冠,卑者戴幘
腰间绶带区分官阶高低
⑺魏晋南北朝:中外、南北文化交流
胡服更为广泛;
帝王公卿prefer冠冕朝服历代帝王公卿有“法服”(礼服)和“常服”之分
⑻隋唐:盛期
吸收外来元素:“胡化”社会风尚——妇女“额黄”“花钿”“妆靨”
官服制度有了更明确具体规定:以幞头代冠;
“品衣”把颜引入服装的等级制度,以服装的颜分辨官位的品级。
以腰间所佩戴区别等级
⑼宋:官服的变化在(幞头)和(鱼袋)
缠脚流行(五代末兴起)
⑽元:承袭汉族制度,保留蒙古族特
“质孙衣”(汉人称“一衣”)
妇女戴“姑姑冠”
⑾明:大型活动:冠冕只准皇帝、太子、亲王、郡王穿着
日常官府:皇上:穿黄龙缎袍,头戴“翼善冠”,束玉带
百官: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牙牌代替鱼袋
⑿清:满族服饰
①强令汉人削发留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②废除明代服装以满族风尚重定冠服制度:官服穿“蟒袍”(蟒数目因级别而定)+补服(外褂)+马蹄袖
③帽子上饰花翎,花翎尾部晶莹似眼,以单眼、双眼、三眼区分官位品级,以三眼为最尊;
④朝珠:挂在脖颈垂于胸前,数为108珠,源于佛教数珠,限五品以上朝官悬挂。
婚俗与丧俗
1、婚俗:
基本情况:
婚同“昏”:昏时迎娶;姻同“因”:因男而嫁。“婚姻”二字的产生应该是父权制度完全确立以后的事
⑴发展:
远古:无婚姻观念
花样男子演员介绍旧石器中期:原始婚→血缘婚:“由血缘关系构成的一种婚现象,相同辈分男女互为夫妻”
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晚期:对偶婚:禁止一切血缘亲属之间的性关系“同姓不婚”。
非同一血缘氏族的男女方的婚配;男可以多妻,女也可以多夫。但主要的是:男小型道路清扫车
子出嫁到女方氏族,子女归女方,从母姓,血统按母系计算,财产由女子继承。
仰韶文化中——龙山文化:“一夫一妻”:(父权)制度确立后,形成
⑵媒人和媒礼:
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周代。
婚礼:从周代起,《礼记·昏义》的规定嫁娶时须行婚礼程序“六礼”:纳采(聘媒说亲,送大雁)、问名、纳吉(巫师占卜生辰)、纳征(正式下聘礼)、请期(商量日子)、亲迎(交杯酒、合髻——结发夫妻)。
周代:“媒氏”专门负责男女婚姻的官员
转房婚:形式主要是兄死,弟以嫂为妻;死,妹代为妻;父死,子以异母为妻。在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曾较长时间的流行过。
阿注婚:流行于云南的一支纳西族和一支普米族。“阿注”是纳西语,意为“伴侣、朋友”。只要不是同一
母系血统的成员及其后裔,都可以互为阿注。他们之间的性关系非常自由,到晚上,男阿注就到女阿注的专用放里过夜,天明赶回家去劳动,这种阿注关系时间可长可短,每人除一个长期阿注以外,还有许多临时阿注。所生子女不知其父,都归母家。
抢夺婚:云南地区的景颇族、傣族、苗族欧曾实行过强夺婚,是男子通过强夺手段与女子成婚。是一种民俗,民间的“抢夺婚”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在此之前,双方早已换过婚礼,选定成亲日子,但在迎亲那天,男方还是要组织一帮人,隐蔽在约定的地点,等新娘一到,一拥而上,捆绑回家,新娘则大呼救命,女方家人假追一通。
2、丧俗:
治丧之礼
《荀子·礼论》中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行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我国的丧期仪礼延续几千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程序,一般来说包括落气、浴尸、停尸、招魂、报丧、吊唁、入殓、出殡、安葬、祭祀等。
bixiong
⑴发展:
最初丧葬形式:“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公共葬”“复葬”(仰韶文化中)
奴隶制阶级社会:奴隶主死后,“从葬”“人殉”,后改为“佣”
P.S.明代前盛行殉葬(人)
⑵方式:
①土葬:墓室;贵族厚葬
②火葬:据《墨子》《荀子》记载先秦就有,儒学重视伦理道德,认为火葬有碍孝道,所以封建统治者还是禁止火葬。
③石棺葬:用石板或石块构筑成长方形的棺材,置于地面,即为墓地。主要集中在东北的松花江流域、四川西部的岷江和金沙江流域以及云南境内。起于商周,盛行于战国到两汉,延续到明代。
石棺葬起源于古人对石的崇拜。
④悬棺葬:把棺木高悬于崖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这种悬棺葬在福建省武夷山、江西、四川等地都有发现,采用这一葬法的少数民族,迷信灵魂升天,认为把棺木放得越高,灵魂就越容易升天。
⑤藏族地区流行的天葬(鸟葬)。
⑥古代的瑶族还实行过水葬,即将尸体投入江河之中。
祭奠习俗:汉族:逢七必祭。
死者祭日
春节
清明
中元节
中秋节
寒衣节
葬法,即对尸体的处理方法。汉字中“葬”由死而来,《说文》云:“葬,藏也”。《礼记·檀弓上》也说:”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树葬、崖洞葬、悬棺葬、塔葬等几类。可以说世界上的主要葬法在中国都有。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是指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生活阶段、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不同的礼节有不同的含义。它划定了人生前一阶段的结束,后一阶段的开始,其言行思想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
人一生中由生到死经历了诞生、成年、婚嫁、死丧等四个有生命历程意义的阶段。
一、诞生礼仪
(一)“求子”:
1、婚礼中的求子:很多民族的求子活动从婚礼就开始了。如婚礼中的撒帐:撒花生、枣、栗子等。
2、婚后的求子习俗:方式:向神祈求;别人送子;神秘的巫术。
(二)孩子诞生后
诞生礼即孩子诞生后的习俗。民间诞生礼仪一般要持续到孩子周岁,内容很丰富,常见的有“报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报生:挂红布条,男左女右。送红鸡蛋,男孩为单数(阳),女孩为双数(阴)。
洗三朝(第三天洗澡)
过满月:婴儿出生一个月叫“满月”,是必须庆贺的日子。
主人家祭神祭祖;
主人请喝满月酒:北方一定要吃面条,称为吃“喜面”。
亲朋送礼:送银制长命锁,上有“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字样。
过百天: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周岁抓周:抓周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就流行,那时叫“试儿”。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描述了江南“试儿”风俗:婴儿一岁时,父母把弓矢纸笔(女孩用剪尺针线)及各种珍宝、食品、玩物等放在孩子面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用这种办法占卜孩子的未来,在民间非常流行。
命名:名分小名(乳名、奶名)、学名(大名)。
命名的方法:出生顺序命名;以出生季节命名;以孩子属相命名的;以贱物命名;还有“碰名”的,按辈份起名人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