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综合性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艾滋病手抄报内容综述名称    德宏州地区作物种植制度的现状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   2013    2014 学年   学期
填报时间      2013        12      23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德宏州地区作物种植制度的现状
摘要:
本文总结了德宏州地区作物种植制度的现状,介绍了德宏州的气候、地理条件、水资源分布和作物的布局、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等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目前德宏州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仅为德宏州作物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宏州种植制度、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
一、德宏州气候、地理条件:
“德宏”取傣语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7月23日,位于云南西部边陲,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辖2
市3县,即潞西市、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梁河县,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6.5万人,国境线长503.8公里。有瑞丽、畹町2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盈江、章凤2 个国家级二类口岸。世居民族有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及汉族。州府驻地潞西市,陆距昆明649 公里,空距427公里,位于滇西边陲,跨东经97° 31'—98° 43′,北纬23° 50′—25° 20′之间,是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地形北高南低,一般海拔在800——2000 米, 最高海拔3404.6米是盈江县的大娘山,最低海拔210米在盈江县那邦镇。大盈江、瑞丽江贯穿全境,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4℃ --20℃,年降雨量1400——1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旱、湿季分明。德宏的水系主要有“三江四河”。“三江”即大盈江、瑞丽江、怒江;“四河”是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大盈江和瑞丽江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四河皆为其支流。
(一)气候条件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太阳辐射量大,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20℃,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9-12.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8-24.3℃,年较温差11.8-12.8℃,因而"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德宏属云南省的多雨区,年降雨量1376-1649毫米,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8-90%,其中7月是全年降雨高峰月。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较少,仅占年降雨量的10-20%,冬、春旱较突出。州内有四种气候带:一、北热带气候,年积温8000℃左右,年降雨量2655.5毫米;二、南亚热带气候,年积温5980-7409℃之间,年降雨量1547-1717毫米;三、中亚热带气候,年积温4641-6102℃,年降雨量1775-2080毫米;四、北亚热带及其它气候,一般年均温小于15℃,年积温小于5000℃。德宏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秋多雨,冬极短,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德宏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德宏州农、林、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极大的发展潜力
好听的草原歌曲大全
(二)水资源分布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水资源丰富,州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按1999年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2.18万立方米,均高于全省、全国人均占有量。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目前,德宏的水资源利用率仅占拥有量的2.3%。全州水能理
论蕴藏量362.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量102.15万千瓦。2000年全州水量仅有46390万千瓦小时,可见开发潜力极大。
(三)地貌特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的一块自东北向南西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全州最高点是盈江县北部的大娘山(大雪山),海拔3404.6米;最低点是盈江县西部的羯羊河谷(那邦坝的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处),海拔210米;一般海拔网课的感受8002100米。州府驻地芒市,海拔920米。其地表景观主要由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三山三江四河构成。三山即大娘山、打鹰山和高黎贡山尾部主脉,三江袁立透视”即怒江、大盈江和瑞丽江,四河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与芒东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现有山坝土地总面积1728.9万亩,其中已垦植233.2万亩,非农用地122.2万亩,尚有农林牧可利用地1373.3万亩。这些土地分布在三个层次:即海拔210-1400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1400-2500米的面积,约占43.8%;海拔2500-3400米的面积,约占5.86%,因山高坡徒,气候寒冷,大多尚未开发。
全州共有草场1088.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其中山地草场193.1万亩,疏林地草场221.9万亩,灌木丛草场81.68万亩,林间草丛类草场535.7万亩,旱谷轮歇地草场33.67万亩,农隙地草场22.64万亩。因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质条件好,牧草生长旺盛,近年来德宏喂养存栏草食大牲畜已达20多万头。通过有选择地人工种植牧草,可进一步开发利用草场资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森林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带:热带、北热带季雨林,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主要植被为龙脑香、阿萨姆娑罗双、柚木、美登木、肉楂、竹类等;在亚热带,主要植被为阔叶林,以红椎、栎类、栲类、木荷、红椿、楠木、柚木、油茶、松树等为主,面积约占57.2%;在温暖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杉木、松树、油休、核桃等,面积约占36.1%;在温带山地,主要植被为铁杉、高山栎、杜鹃灌木丛等,面积约占1.3%。珍稀保护树种有: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四数木、董棕、滇桐、云南黄莲、香果树、云南石梓、鹅掌楸、铁刀木、大树杜鹃、云南娑罗双、野茶树、云南山茶花、鹿角蕨等;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的顶果木、菠萝密、盈江龙脑香、瑞丽山龙眼、天料木、滇楠、紫薇、木姜子、厚补、林生芒果、木莲、红椿、铁杉、多果榄仁、苏铁、香樟、云南肉豆蔻、云南七叶树、云南苏铁等。德宏竹类品种繁多,历史便有"竹乡"美誉。
还有普通野生稻、野生甘蔗、胡秃果、西番莲、橄榄、篓瓜、弥猴桃、番石榴等。此外,云南大叶茶体种遍布全州,德宏小烂咖啡以味香质优享誉世界。
二、德宏州作物布局:
目前德宏州作物布局较为合理,从分遵循作物布局的原则: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基础;2.社会需求是导向;3.怎么开通腾讯微博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保障;4.持续发展的原则;5.低风险的原则;6.先进性原则。采取合理的复种、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制度从而促进了德宏州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的种植作物如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甘蔗、西瓜、土豆的基础上引进新作物的栽培如烟草、咖啡、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进行种植。同时选用矮秆、早熟、高产的品种,合理搭配,采用管理方便,有利于作物均衡增产的带距和带比,建立合理的复合体结构与密度。因地制宜,安排好多种作物,合理实行带状轮作。适时套种,加强共生期的田间管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三、德宏州种植现状:
(一)复种
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复种是中国蔬菜集约化栽培的主要特点之一,能显著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是实现蔬菜高产种类多样、周年均衡供应的一个有效途径。复种是一种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方式,复种的发展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热量条件常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在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农业劳力又不足的情况下,过高的复种指数常会导致过高的劳动强度和影响作业进度。由于复种增大了作物对水、肥的要求,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施肥料,才能满足多熟生产的需要。因此一个地区实行复种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确定可能的复种程度,选择适宜的复种方式,有主有次合理搭配,才能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获得应有的效果。为保证季季高产,还应培育选用早熟、高产、抗逆、优质的作物品种,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如套作、育苗移栽等,以克服复种中的季节矛盾,增加效益。
目前德宏州的复种方式,因地区、海拔、生产条件而异。有的地方作物一年一熟、有的一年两熟、有的作物甚至可以达到一年三熟。但大部分作物多采用二茬套作方式,以克服前后作的季节矛盾,在冬作收获后,夏季播栽早熟晚秋作物。在冬凉少雨的时节,旱地多为小麦-玉米二熟、水田多为玉米-水稻二熟,在温暖多雨的时节,稻田除麦-稻二熟,油菜-
二熟和早稻-晚稻二熟外,盛行绿肥--稻,麦--,油菜--稻等三熟制。
(二)间作、
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其优点是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
    目前德宏州的间作主要以玉米-白健恩大豆、玉米-花生、玉米-南瓜为主。大部分种植常以单作
为主,优点是便于种植和管理,便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世界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数作物以实行单作为主。
(三)混作、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
目前德宏州地区的混作形式主要以玉米-花生、玉米-南瓜等为主,但由于田间施肥和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高产栽培的要求,故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的面积已逐渐减少。
(四)套作
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 、 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多应用于一年可种2季或3季作物,但总的生长季节又嫌不足的地区。实行套作后,2种作物的总产量可比只种 1种作物
的单作产量有较大提高。套作有利于后作的适时播种和壮苗全苗;在一些地方采用套作可以躲避旱涝或低温灾害;还有缓和农忙期间用工矛盾的作用。不同的作物在其套作共生期间也存在着相互争夺日光、水分、养分等的矛盾,易导致后季作物缺苗断垄或幼苗生长发育不良。调整的措施包括: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尽量使前后作物能各得其所地合理利用光、热、水资源;以及通过适当的田间配置,如调节预留套种行的宽窄、作物的行比、作物的株距行距和掌握好套种时间等。套作应选配适当的作物组合,调节好作物田间配置,掌握好套种时间,解决不同作物在套作共生期间互相争夺日光、水分、养分等矛盾,促使后季作物幼苗生长良好。
德宏州常见套作方式为:麦套玉米或再套甘薯或大白菜;油菜套或再套甘薯。既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又利后季作物适时播种;缓和用工矛盾和避免旱涝或低温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