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集合》教学设计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晚安的朋友圈说说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
‘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
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
的。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传奇归来装备
二、发展阶段
1. 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 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欣赏学生作品。
3. 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持田香织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
家庭辅导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对于率先出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1. 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 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 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4. 能否运用合理的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什么是三才五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