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剧本20091No .12(总第535期)
亦喜亦忧
)))陕西省剧本创作、剧作家现状调研报告
谢艳春
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艺术创作现状和剧作
者队伍现状,建立全省剧作者档案信息,为即将建立的陕西省特约剧作者制度摸清家底,打好基础,推动陕西省艺术创作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地、持续地发展,今年4月至5月,陕西省文化厅、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组织人员成立调研组,深入全省13个市进行调研。调研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召开由文化主管部门、剧团团长、剧作者参加的座谈会,总结以往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剧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听取情况汇报;二是下发了/关于建立全省剧作者信息档案的通知0,通知内设有三个调查表,即全省艺术创作现状调查表、全省剧作者队伍现状调查表、剧作者个人信息登记表,要求各市按照文件要求,在深入调查、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填写调查表。我们在详细了解剧作者信息
和创作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神犬小七演员表
截止2009年5月,全省共有剧作者83人,其中专业剧作者共有51人,业余剧作者32人。在专业剧作者队伍中,已退休的24人,在职的27人。其中一级编剧19人,二级编剧15人,三级编剧13人,初级6人。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下的6人,40至49岁的5人,50至59岁的16人,60岁以上的24人。
从剧作者队伍分布看,省直院团和省创作
中心有剧作者18人,其中一级编剧6人,二级
6人,三级3人、初级3人;各市创作室和剧团有剧作者33人,其中一级13人,二级9人,三级10人,初级3人。
2005年至2008年,全省创作剧本近100个,排演剧(节)目50多台。2008年10月,我省举办了三年一度的陕西省艺术节。艺术节上,专业参赛剧(节)目31台,除1台根据传统剧目改编外,其余均为原创剧(节)目。这些剧(节)目囊括了秦腔、京剧、话剧、舞剧、歌剧、晋剧、长安道情等,还有木偶、杂技、曲艺、交响乐、民族器乐等艺术品种。其中一些新的艺术品种(如信天游歌舞剧、陕北秧歌剧、杂技主题晚会、实景舞剧等),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节参赛剧(节)目的艺术形式。艺术节上推出了5大秦将军6、
5杨门女将6、5柳河湾的新娘6、5风雨老腔6、5米脂婆姨绥德汉6、5山丹丹6、5大唐赋6、5汉唐百戏6、5桥弯弯月圆圆6、5聂涛6等一批优秀剧(节)目,促进了陕西文化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为改革开放30年献上了一份厚礼。艺术节后又排演了5大树西迁6、5大唐巡案6、5薛涛6等剧目,创作了5西京故事6、5关中大厨6、5春寒春暖6、5绣球记6等剧本。应该说,陕西的剧本创作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陕西剧本创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的原因除剧作家的努力之外,主要是陕西戏剧创作遇
72
肖战在庆余年中饰演谁
剧本20091No .12(总第535期)u
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经济发展了,各地重视文化了,对文化的投资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各地从政府到企业,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对本土文化的再次体认,文化意识的深刻觉醒,为剧作家创作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平台;二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了提高陕西省文化艺术的竞争力,实施了一系列工程,繁荣艺术创作,促进精品生产。陕西省从2006年起,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
择天记演员表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资助/大片、大剧、大戏、大作0的生产。凡被子立项的舞台艺术项目,根据艺术品种、艺术定位的不同,财政给予50万至500万元的投排资金。2007年,文化厅、财政厅又共同实施了/农村舞台繁荣工程0,每年财政拿出300百万元用于扶持县级剧团的艺术创作和演出,经专家评选,获奖的大戏演出剧团可得到5万元扶持资金,作者8000元;获奖的小戏小品,剧团可得5000元扶持资金,作者500元;每年演出在200场的县级剧团,可得扶持资金5万元。2008年省委宣传部又实施了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凡获资助的项目,剧作家可获2)5万元的资金资助。省委宣传部专门成立工作小组,负责项目进度、经费使用,要求作者和监管单位要保证资助金用到作者调研、采风、资料收集、出版补助上。在三项工程的实施下,陕西省艺术创作的精品意识不断加强,各地、各院团以抓项目为首要,集中人力、财力,打造艺术精品,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陕北秧歌剧5米脂婆姨绥德汉6、音乐舞蹈史诗5大唐赋6、杂技主题晚会5汉唐百戏6,都是首批宣传部列入的/大戏、大作、大片、大剧0的项目,京剧5风雨老腔6是获得第二批/大戏、大作、大片、大剧0的剧目,在/五艺节0中均获得优异成绩,5米脂婆姨绥德汉6和5大唐赋6分别获得歌舞类/优秀剧目奖0和/优秀演出奖0,5汉唐百戏6获得曲艺、杂技、木偶类/优秀演出奖0,5风雨老腔6获得戏曲类/优秀剧目奖0。今年6月,5米脂婆姨绥德汉6晋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几台剧(节)目,从
一开始,就有明确定位)))创作一流的艺术精品。在创作过程中,打破地域界线,实现强强联合,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国家一流的导演、作曲、舞美,甚至演员,使剧(节)目一问世就具有非同寻常的品质。
三是陕西省文化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陕西编剧队伍的人员素质。11每年举办一次编导人员研修班,聘请全国一流的编剧、导演、戏剧理论家、作曲家对全省专业和业余编剧、导演、作曲进行培训。21每年向上戏或中戏、北舞输送人才进行编剧、导演、舞美、灯光培训(此人才培训已坚持十多年)。今年,我们对全省剧作者和创作现状调研,就是为文化厅即将实施的特约剧作者制度摸底。特约剧作者制度指文化厅与剧作者签订协约,每年给特约剧作者一定经费,让剧作者深入生活,进行创作。文化厅统一规划,制定创作任务。目的是通过制度把全省有志于陕西戏剧创作的剧作者(特别是已经退休的老剧作家)团结进来,将分布在各单位、各行业、各市区的剧作者团结起来,营造戏剧创作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剧作家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多出作品。
二、存在问题
调查表明,陕西剧作家队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贮量不足。在51名专业编剧中,24名退休编剧有一部分己经长年不创作,有的已经改行创作电视、电影。在职和退休的编剧加起来,长期从事戏剧创作的也仅有二十多人。我省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75个、市级艺术表演团体18个、省级院团7个,20人的创作队伍为100个艺术表演团体创作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剧本并非创作一个就能成活一个、排演一个。其次,编剧队伍进出倒挂。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2008年9月,近3年间全省编剧新补充的8人,其中专业6人、业余2人,均为中级以下职称。而在这三年中,死亡的编剧3人,到龄离退休的编剧9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6人。第三,优秀编剧甚少。陕西编剧队伍由于总量偏小,补充不足,导致优秀编
剧十分匮乏,
73
u 剧本20091No .12(总第535期)
特别是编剧中很少有在全国影响较大、称得上全国一流的剧作家,加之编剧待遇低,剧本难以投排,一级、二级职称指标偏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很难吸引外省优秀编剧流入。第四,编剧青黄不接。陕西专业编剧51人,退休24人,在职27人,而未来5年间将退休11人,其中,一级3人、二级5人、三级3人,仅余13名专业编剧,且6名新进编剧都处于学习摸索阶段,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戏剧作品。
陕西近年来的剧本创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题材缺乏规划,缺乏人本的、科学的、理性的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的、经过反复论证过的规划。去年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上,陕北有三台剧(节)目)))陕北秧歌剧5米脂婆姨绥德汉6、信天游歌舞剧5山丹丹6、5挂红灯6,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这三个剧目投资都比较大,创作机制也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都是在全国范围内请编导、舞美、灯光,甚至演员。让人遗憾的是,这三台剧目都构思了一个爱情故事,都有土匪,都用的是陕北信天游的创作素材。
这种内容重复、题材单一、形式雷同的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各级文化部门在重视抓创作的过程中,忽略了题材规划,出现了本应避免的选题撞车和重复生产。
杨颖致黄晓明短信曝光
其次是对传统剧目的挖掘改编不够。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创作现代戏/三并举0,是戏曲艺术创作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近几年来,我省的创作出现了重视新创剧目,忽视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倾向。
第三,剧本创作中对剧种传统的继承不够。这些年来,我省的艺术创作,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主题深刻性、结构严谨性、人物形象丰富性,忽略了戏曲原本应有的戏曲性、剧种性、舞台性。往往用话剧思维模式来写戏曲,使戏曲失掉了原有的魅力。
第四,缺少生活积累。过去,艺术创作提倡/深入生活0、/向工农兵学习0,文艺工作者下
乡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客观上给剧作者提供了了解生活、了解众、了解社会的机
会。现在,不大提深入生活了,创作者大多是坐在家里写作。生活是什么样子?老百姓关注什么问题?有什么呼声?有的剧作者并不明白。要搞什么活动了,搞艺术节了,剧团要排戏了,领导要剧本了,这才匆匆忙忙题材,写作品。
三、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和对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我省剧作家和剧本创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带有普遍性也有其独特的深层次原因,解决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或阻碍着戏剧艺术的健康发展,影响或阻碍了戏剧创作的繁荣,削弱了戏剧自身社会作用与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或逐步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制定创作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指导性地开展工作,避免盲目和重复,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艺术创作的成活率。
2、建立陕西剧本创作项目库,坚持项目牵头、经费扶持。在项目库中,各个项目有牵头单位、承担人、完成时间、达到质量等要求,通过项目管理创作、管理人才。对于立项作品应该有相应配套资金,通过资金扶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3、设立戏剧创作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戏剧创作,用于对优秀作品的奖励、拓展和市场运作,奖励为陕西戏剧创作(包括艺术评论)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用于对戏剧创作人才的专业培训和引进,以促进陕西戏剧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4、加强戏剧创作人才培训和引进。针对编剧队伍贮量偏小、补充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的实际状况,对全省艺术创作人员调入调出的手续应与其他行业的待遇有所不同,急需省人事部门在人事计划的调控下,总体上保持创作人才调出调入人数的动态平衡。
74
剧本20091No .12(总第535期)u
5、建立特约剧作者制度。把全省乃至全国有志为陕西戏剧创作的作者(特别是已经离退休的老剧作家)包括进来,每年给特约剧作者、签约作家1万元的深入生活和创作经费,统一规划题材,制定创作任务,搞好剧目积累。
6、合理规划统筹,发展繁荣戏剧创作。文化主管部门要重视抓好创作规划和实施工作,结合实际,在广泛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创作重点、题材计划和实施方案,合理调整题材资源、艺术生产的品种结构,避免选题撞车和重复生产现象,提高重点资源的有效利用。
7、剧作家要加强生活积累和学识积累。四、近三年创作规划
1、2009年底,陕西将组织5至8台剧目进行大规模的秦腔进京演出活动,以扩大秦腔剧种和陕西编剧在全国的影响。
2、认真打磨5柳河湾的新娘6、5风雨老腔6、5米脂婆姨绥德汉6、5大秦将军6、5汉唐
百戏6、5大唐赋6等一批/五艺节0中涌现的优秀剧目,力争参加全国艺术活动,打造艺术精
品。
3、抓好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本奖5大树西迁6(作者:陈彦)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戏曲5西京故事6(作者:陈彦)、话剧5关中大厨6(作者:谢艳春),省委宣传部/大戏、大作、大片、大剧0项目京剧5风雨老腔6(作者:谢艳春、谢迎春)、舞剧5半坡神韵6(作者:刘宽忍、谢艳春、屈洁)、5米仓山风情6(作者:张志杰)的论证、修改和投排工作。
4、创作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陕西地域特点的作品。如:集体创作大型主题晚会5延安颂6,集体创作音乐诗画5兰花花6,谢迎春、谢艳春创作的5大唐巡案6、5春寒春暧6等。
5、扶持一批县级剧团的创作,重点扶持稀有剧种,如阿宫腔、弦板腔、汉调桄桄、同州梆子、合阳提线木偶等。
1责任编辑:朱旭辉2
python学习计划新版粤剧5风雪夜归人6研讨会在京召开
11月11日,本刊和深圳剧协在京联合主办了新版粤剧5风雪夜归人6研讨会,王蕴明、王育生、张玮、刘彦君、刘玉玲、温大勇、黎继德、范小宁等北京戏剧专家和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陈
新亮、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张文晋、深圳剧协主席从容、深圳市粤剧团团长倪健和导演张奇虹,主演冯刚毅、苏春梅等主创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5风雪夜归人6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的代表作,1983年曾由深圳粤剧团改编演出,获得好评。26年后,深圳粤剧团再次打造此剧,对原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删减了一些人物、情节和场景,突出了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相爱的情感经功,并在舞台处理上增加了许多新的艺术元素,也具有了更多的现代彩,在京演出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专家们对新版5风雪夜归人6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原作和粤剧进行了文本和舞台的的比较,尤其对年过花甲宝刀不老的二度梅获得者冯刚毅和深圳粤剧团的当家花旦苏春梅的表演深表赞赏,对改编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中肯的意见。
吴祖光先生的儿子吴欢、女儿吴霜也出席了研讨会。身为剧作家的吴霜认为,5风雪夜归人6是非常唯美的一出戏,因而很适合改编成粤剧。
(余 言)
新闻当事人赵丽颖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