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资料
《窝头会馆》对老舍话剧继承与创新
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要: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演出剧目,话剧《窝头会馆》一经上演便好评如潮。一扫近年来中国戏剧低迷不振的阴霾,可谓横空出世。有人已拿其与中国戏剧泰斗老舍的话剧作比较。那么,《窝头会馆》对老舍话剧有哪些继承与创新?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以风格类似的老舍之登峰造极之作《茶馆》为比较对象,在语言、主题思想两方面来重点论述《窝头会馆》对老舍话剧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窝头会馆 老舍 茶馆柏原崇近照 继承 创新火炬之光2洗属性点
继承:对语言的继承
李芊墨个人资料《茶馆》是部与众不同的作品,除了北京人艺之外,没有哪家剧院有勇气把它搬上舞台。究其原因,当归因于老舍作品的“京味”十足,有着浓厚的人艺传统风格,具有不可复制性。
《窝头会馆》也是如此,恐怕除了北京人艺再难有其他剧院演这出戏能够轻易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刘恒对于老北京文化底蕴和语言习俗掌握的炉火纯青,近乎完美的继承了老舍的语言风格,“京味”十足。
从语言的运用来看,刘恒首先继承了老舍对语言天马行空、别具一格的绝妙运用。如田翠兰指桑骂槐:“爱谁谁!谁敢讹我我抽谁!您把那膏药递给我,我他妈糊他腚眼子!我糊死臭丫挺的!”“蹬鼻子上脸踹脑门儿……想蹲我天灵盖儿上拉屎是吧!”田翠兰想表达的无非两个字:,却用了如此多的“废话”来表达这一再简单不过的思想。不过当这些废话以如此之形式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加之从人物拿腔拿调的嘴中说出,竟别有一番滋味,本来粗俗不堪的一段废话竟也有了一种腔调,一种韵味,能够更好的表达思想,并且说得漂亮,说得好听。既很好地渲染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又构成了“废话不废”的美学意义,让观众在欢笑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与博大,这就是功力。
从对语言的态度来看,刘恒继承了老舍语言幽默调侃背后的思考,甚至于忧郁。“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这是罗丹的名言。虽然刘恒和老舍话剧的语言油腔舌调,贫嘴滑舌,但只要稍微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层幽默只不过是药丸上的糖衣罢了,褪去糖衣,剩下的尽是作者带血的控诉,他们是痛苦的,是尖刻的,冷漠的讲着话,以艺术家良心之名。从这点上看,他们俩都是真诚的。近年来戏剧式微,急功近利,物质利益侵蚀艺术文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恒对于老舍语言的继承与发扬,对于艺术家精神的传承,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