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题第五期(含答案)
一.综合题(共15题)
1.
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在Excel中单击单元格E2,欲求出甲班20名学生成绩的标准差,应输入的公式是( )。
问题1选项
A.=SUM(A2:A21)
B.=STDEVP(A2:A21)
C.=MODE(A2:A21)
D.=AVERAGE(A2:A2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Excel操作。STDEVP函数是一个计算机函数,是基于以参数形式给出的整个样本总体计算标准偏差。故选B。A选项属于求和公式,C选项为众数公式,D选项属于平均数公式。
2.
单选题
若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几个字居中呈现,则图11括号中应填入的代码是( )。
图11
问题1选项
A.id=“a”
B.class=“a”
C.style=“a”
D.center=“a”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网页代码中标签的含义。题意中的关键词是居中。A选项,在一个页面中,id规定HTML元素的唯一id。B选项,class代表的是规定元素的类名。C选项,style代表的是样式。选项中的a代表头部信息中的{text-align="centern"},居中是样式,用style标签表示。
故正确答案为C。
3.
单选题
某版本教材设置《乡土中国》单元,编排了“学习要求”“作品简介”“阅读指导与策略” “学习任务”等栏目。下列对编写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问题1选项
足球中场休息时间
A.引导学生阅读学术著作,体验各种类型整本书的阅读
B.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法
C.引导学生了解学术著作的核心概念、观点和知识体系
D.引导学生基于学习任务掌握社会科学调查的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单元的理解。《乡土中国》单元的设置,符合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相关内容:“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D项表述在课程标准中未提及。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4.
问答题
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不是教育,是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只有人类才有教育,动物界没有教育。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5.
单选题
郑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某中学生为了减轻妈妈的辛劳,时常为加班晚归的妈妈做好饭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孝敬长辈,这种品德修养方法属于( )。
问题1选项
A.树立榜样
B.有效说服
C.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A
【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树立榜样即用榜样人物(优秀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A项正确。B有效的说服教师常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C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
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D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故BCD排除。
6.
案例题好片段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回答问题。
案例:
扶不扶
①摔倒的老人扶不扶,成为马年春晚小品的创作内容。演员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博得满堂采,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②施以援手,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本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而今却成了两难选择——扶,还是不扶?
③网上关于“扶不扶”的投票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人选择“肯定会扶”,更多的人选择了“不好说”。网上还有贴子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这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这关。”究其成因,“彭宇案”层出不穷,“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断上演,伤害了人们的善心。
④人们感到困惑,好像站在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是助人为乐,但你可能因善举而被讹诈,面临被家属、官司、赔款纠缠。另一条路是回避风险,选择视而不见,绕路而行。可是,后者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小品《扶不扶》中,扶人者拿出手机拍照以自证清白的桥段,引发观众哈哈大笑,但这笑声中隐藏着多少悲哀呀!近日看到了一则新闻《“奔驰大叔”路遇倒地女子先拍照取证再扶人》,开奔驰的大叔说,做好事要懂得保护好自己。这不正是善良的人的无奈之举吗?
何超英年轻时候的图片⑤扶不扶摔倒的老人似乎是个道德问题。如果要人们毫不犹豫地扶起摔倒的老人,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社会的医疗保障,消除摔倒老人讹诈的动机;更需要法制建设,给反咬一口的恶人以应有的惩罚,保护每一个行善的好心人。让公平的社会保障,惠及每一位公民;让正义的法治,为人们的良知保驾护航。我相信,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的人会越来越多!
问题:
1.请从第①③段中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分)
2请指出该习作在论证方面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分)
【答案】1.错别字:第①段“满堂采”改为“满堂彩”。第③段“贴子”改为“帖子”。奥力给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④段病句:后者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
病因:主语不当。
修改为:选择后者的人虽不想引火烧身,却又感到良心不安。
2.(1)论点明确。本文围绕“扶不扶”这一社会现象,探讨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点明了想要善良长存,不仅要靠道德教育,更需要法律机制等的保驾护航。中心论点集中明确。
(2)论证方法多样。本文在分析“扶不扶”如今成为两难选择的原因时,提供了网上的投票显示,列举了南京“彭宇案”、“农夫与蛇”的故事,呈现了“奔驰大叔”等新闻,举例论证具
有典型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呈现人们困惑的现状,让人印象深刻。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和病句。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对应文段,出错别字和病句并进行修改。
2.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习作的分析能力,可以从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7.
单选题
清代画家郑燮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属于( )。
问题1选项
A.美术起源
考北京电影学院B.美术创作
C.美术鉴赏
D.美术接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郑板桥的画竹三段论。郑板桥著名的画竹三段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是对艺术创作过程三阶段的形象描述,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B项正确。
A项:美术起源是指美术的产生,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美术鉴赏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美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8.
单选题
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体现为( )。
问题1选项
A.个性化与道德化
B.社会化与个性化
C.社会化与标准化
西安美院灵异事件真实D.个性化与趋同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功能。
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等。
题干中,“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中,个体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化与个性化。
因此,题干选B。
9.
案例题
【片段1】
在教学“信息的管理” 一课时,为检测同学们学习相关操作技能的效果,在完成了操作练 习活动后,赵老师将整节课教学要求的操作技能与游戏“益智几何”进行了整合,设置了层层关卡,学生只有在“闯关”后才能打开游戏。各层关卡如下:
第一关:将文件解压缩;
第二关:新建“单人版”与“双人版”文件夾,并按此将解压缩后的文件分类;
第三关:分别在属于“单人版” “双人版”的文件名前面加上“单人” “双人”两字,然后将 这些文件移至相应文件央;
第四关:将两个文件夹都移至它的上层目录;
第五关:在“源文件”文件夾中到“益智几何.swf”文件,并将该文件复制到“益智几何” 文件夹。
同学们马上就进入状态,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同学通过了关卡。对于那些不能顺利“闯关” 的同学,赵老师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了相应的指导。
【片段2】
在教学“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课时,考虑到本课涉及多个概念的理解,李老师利用某软件设计了一个游戏,他事先在该软件网站页面输入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问题,如“一个完整的
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什么?”“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等,网站会自动生成抢答游戏和一个游戏码。李老师先将抢答问题界面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打开游戏APP并输入游戏码加入游戏中,同学们的平板电脑上会出现如图15所示的界面,学生点击不同图形代表的问题进行抢答,抢答结果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整个过程气氛热烈。 
游戏结束后,李老师对得分最多的小组进行了适当奖励,同时针对同学们错得较多的题目,又重新进行了说明。
(1)请说出两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都采用了何种教学策略(4分),对教学起到什么作用?(6分)
(2)请说明开展片段2中的教学活动需要哪些硬件与软件的支持。(10分) 
【答案】(1)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以学为主的探究式学习策略。探究式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作为一个探究者,一个 “摘桃子”的人,去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强调学生的动,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推迟结论呈现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能够培养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那么到最后,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桃子”,更重要的是获取“桃子”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