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音叉、鼓、乒乓球、水槽、小石块、蜡烛、扬声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公鸡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小鸟的叫声。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认识声现象》。由此导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实验探究:①.让学生感知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②.观察小鼓敲击发声时的情况。
③.观察音叉敲击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乘势提出:声源的概念
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声源?
2、引导学生解决议一议: 思考:物体振动发声,当物体不振动时有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用手捂住音叉,发声立刻停止。
师生总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练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中的声源分别是_空气_,_水_和_声带_.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而发声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阅读课本37页,回答以下问题:
① 声音的传播与(水波)相似。
郑爽整容前后照片② 击鼓时,鼓面振动,当鼓面向右侧运动时,(压缩)了右侧的空气,该处空气变(密);当鼓面向左侧运动时,右侧的空气变(疏)。这样空气中形成了密疏相间的(波动 ),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向四周传播。这样的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了(声波)。
师生总结:声音以声源为中心,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提出问题: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传播吗?如果不能,那声音的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呢?
教师播放视频: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
①、开始没抽空气:此时声音是怎么样的?
②、逐渐抽出空气:你听到的铃声有何变化?克服困难的成语
③、猜想:如果里面的空气都被抽空,那会怎样?
实验结论: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为声的介质。
3、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做声的介质?
思考1:敲击音叉,音叉振动产生声音,音叉与你的耳朵中间隔着什么?说明了什么?
思考2:实验:耳朵在离开桌面一点和紧贴桌面上,听到轻叩桌面的声音相同吗?
思考3:水中敲击石块,你能听到敲击声吗?并动手做实验。
②.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师生归纳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想一想: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也听不见,这是为什么?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4、教师提问:声音能传递能量吗
5、学生阅读:会“跳舞”的烛焰
学生思考:观察音响打开之前烛焰的状态,再对比音响打开之后烛焰的状态,想一想: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烛焰获得了能量,这些能量由 声源发出,经声波传播而来。
教师用水波类比声波,并让学生做实验,点击水面,小泡沫被推向水槽边沿,说明水波具有能量,那么声波也有。
三、声速
1、教师讲述什么是声速
2、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声速表
3、结论::(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思考: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幻灯片出示课本图3-1-1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引起鼓膜振动→听觉神经
2、科学探密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振动,蝴蝶每秒振动五六次,蚊子每秒振动二百五到六百次.当蝴蝶和蚊子同时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觉你发现了谁?为什么?
结论:频率: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人的声带振动能够产生64Hz~1300Hz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
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超声和次声我们都听不见 !
五、小结:1、声音的产生:声源的振动(声源有:固体、液体、气体)
2、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
3、 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
4、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补水的眼霜六、课堂练
1、声音物体_____产生的,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______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在____、_____ 、 _____中传播。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____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_____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是
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B.扬声器发声时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
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
端午节放假不用调休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
5、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6、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人耳听不到,振动的物体就不会发声
D.只有固体和气体振动时才能产生声音
7.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管
8.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关于声音传播速度说法错误的( )
物质 | 空气 (15℃) | 空气 (25℃) | 煤油 (25℃) | 软木 | 钢(棒) | 铁(棒) |
声速m/s | 340 | 346 | 1324 | 500 | 3750 | 5200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源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3、声速: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张丰毅儿子张博宇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认识声现象》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那么应通过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从而到学习物理的兴趣、方法及自信,根据这个情况,课堂设计了较多的简单易懂实验。
八年级五班总体上数学基础较好,平时也爱学习物理。课前有预习的好习惯,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强,班内有部分学生发言积极,但大部分不发言。部分学习自主性较差,老师说了才做,不说就不做;对于老师的依赖性较大,不讲不会,一讲就会;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自信心不足,根据这一情况,在分组实验中积极发挥小组互动作用,搞好帮扶。同时通过小组比赛激发兴趣,对于活动积极的小组给予奖励,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