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部队歌曲
来源:《全球化》2022年第01期
        摘要: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从农产品贸易新常态和食物自给率下降趋势入手,阐述了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回顾了入世20年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带来的多方面积极变化,包括与国际规则接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提高,“引进来”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走出去”打造国际产业链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及带动国内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等。同时,现阶段农业对外开放也面临诸
多问题,真正的挑战在于农业竞争力和食物自给率持续下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农业领域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关键词:食物自给率 农业对外开放 农产品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21年度重点基金课题《构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执笔人为杜鹰、张秀青、谢兰兰、梁腾坚、张学彪、杨光、于敏。
        我国农业扩大对外开放,直接关系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到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粮农治理中的话语权,意义重大而深远。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周年。20年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深入发展,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存在不少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在搜集整理宏观资料的基础上,分赴天津、山东、上海、广东、云南、四川等6省市实地调研,先后与44家企业进行座谈,走访调研了20多个涉外农业企业和项目,掌握较丰富的一手资料。本项
研究拟对新时期我国农业对外开放情况做一系统梳理,并就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不接种新冠疫苗影响出行吗        一、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看农业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孙杨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中,“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这是由我国是人口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实际,以及我们不能受制于人的战略考量决定的,中国任何时候都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适度进口”也是必要的,这是由我国人均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适度进口不仅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短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而且有利于我们腾出宝贵的农业资源,集中力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由此可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主要须靠国内生产,同时也可以部分通过对外贸易和构建海外供应链来实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产品贸易“大进小出”已成常态
        入世以来的20年,正是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随着人口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推进和消费结构升级,食用农产品需求快速扩张。在国内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00—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从268.5亿美元增长到2468.3亿美元,年均增长11.7%。其中,出口额从156.2亿美元增长到760.3亿美元,年均增长8.2%;进口额从112.3亿美元增长到1708.0亿美元,年均增长14.6%(见表1、图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和进口额在全球的排名,均从第12位上升到第2位,出口额的排名则从第10位上升到第5位。值得注意的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从此前的净出口转而成为净进口,2009年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到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到947.7亿美元,“大进小出”已成常态。
        我國进口的主要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以此为基质的高蛋白食用农产品,表2给出了入世20年来这些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大米、小麦的进口量从24.0万吨、88.0万吨增加到294.3万吨和837.6万吨,玉米的进口量从不到1万吨增加到1129.6万吨,大豆的进口量从1041.6万吨增加到10033.0万吨;猪肉、牛肉的进口量从2013
年的58.4万吨、29.4万吨增加到430.4万吨和211.8万吨,奶粉的进口量从2013年的86.4万吨增加到133.9万吨。
        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表3给出了20年间这类农产品出口数量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的“两水一菜一叶”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优势农产品,水产品的出口量从119.0万吨增加到375.0万吨,水果、蔬菜的出口量分别从2004年的312.6万吨和602.0万吨增加到492.1万吨和1163.1万吨,茶叶的出口量从22.8万吨增加到34.9万吨。大米虽属土地密集型产品,但由于成功开辟了非洲、菲律宾等新市场,低价大米的出口量从2017年开始扭转下降趋势,近3年的出口量仅略低于进口量。资源密集型的天然蜂蜜出口量略有增加。食用油籽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也有一定的规模,主要是天然大豆、花生及其油脂。
        结构分析表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大体符合比较优势原则,这对于增进国内消费者福祉、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里,采用贸易专业化指数(TSC)来分析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
        TSCij=(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j产品出口额;Mij
        为i国j产品进口额。
        TSC取值范围从-1到1,表示产品的比较优势从无优势到强优势;-1表示该国对该产品只进口不出口,1表示该国对该产品只出口不进口。通过测算,中国大多数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其中,大豆、牛肉、玉米、棉花和乳制品为明显比较劣势(TSC接近-1);羊肉、食糖、猪肉和小麦呈现比较劣势;大米和水果呈现微弱比较劣势;少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鸡肉和蔬菜。与美国、巴西等世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大多数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见图2)。可见,尽管中国已经是农产品贸易大国,但并非贸易强国。
        (二)食物自给率呈下降趋势
        笔者用国内生产量占国内需求总量的比重,计算了我国不同农产品自给率的变化(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20年来,我国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在内的谷物自给率,以及蔬菜、水果、水产品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油料
护士节寄语        油料包括大豆、芝麻、油菜籽、花生、芝麻等。的自给率从81.0%骤然下降到25.1%;
其中,大豆的自给率更是从60.2%快速下降到17.0%,糖类的自给率从92.8%下降到75.7%,肉类和奶类的自给率则分别从99.2%和98.3%下降到93.4%和91.6%。
        如果要从整体上把握食物自给率状况,就需要对不同农产品进行归一化处理,这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将进口农产品按我国国内单产水平折算为种植面积,再扣除出口农产品所占用播种面积,看净进口虚拟播种面积占国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其中,油脂、肉类、奶粉进口的虚拟播种面积计算,还要同时考虑其出油率、肉料比和奶粉比等情况。据此,笔者计算了谷物(稻谷、小麦、玉米、大麦)、油料(大豆、花生、油菜籽)、油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畜产品(猪肉、牛肉、羊肉、奶粉)、糖料(甘蔗、甜菜)、蔬菜及水果等18种食用农产品的进口虚拟播种面积,加总的情况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2000、2010、2019年三个年份进口农产品的虚拟播种面积分别为1.6亿亩、6.1亿亩和8.9亿亩,扣除出口所占播种面积,净进口虚拟播种面积分别为1.1亿亩、5.9亿亩和8.5亿亩,占当年国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7%、24.8%和34.1%,即按此方法计算的我国食物自给率分别为95.3%、75.2%和65.9%。
户籍所在地
赵洁微博        第二种方法是将国内生产或进口的农产品所含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按统一标准折算,进而计算出热量自给率(或称营养自给率),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据此,笔者对我国2000—2019年的热量自给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热量的自给率从2000年的96.7%下降至2019年的76.9%,年均下降1个多百分点。其中,蛋白质的自给率从95.9%下降至77.0%,脂肪的自给率从91.5%下降至72.9%,碳水化合物的自给率从100.4%下降至93.5%。可以看出,用这一方法测算的我国热量自给率到目前为止的绝对水平,高于用前一种方法测算的结果,这是因为我国農作物,特别是大豆单产较低,高估了进口虚拟播种面积,导致播面自给率较低。热量自给率因剔除了单产差异的影响而更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