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到底哪些人在上网?谁在参与讨论和留言?网上的民意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真正的民意?如何更加科学和理性地看待处理网上舆情?围绕这些问题,应光明日报“光明调查”版之邀,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教授及其课题组历时一年多,对当前中国网民的网络接触与使用状况,网络讨论、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等具体应用行为,以及互联网对网民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3000余份有效问卷的深入分析,初步勾勒出互联网对我国网民以及社会整体的影响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现象与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编者按
赵本山赌博 博客、网络论坛成为网民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扮演着社会舆论放大器的角;网络购物、网络金融有效提升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并不断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在让网民享受到越来越多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不断消解着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界限……在拥有4亿多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也推动了民众生活形态的不断演进,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
、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对加强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热水器水不热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谢新洲教授及其课题组应光明日报之邀,历时一年多,对当前中国网民的网络接触与使用状况、网络讨论、网络社交、网络购物等具体应用行为,以及互联网对网民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此为基础,结合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对3000余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勾勒出互联网对我国网民以及社会整体的影响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诸多现象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光明调查》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出这组报告,与新闻版正在进行的“光明聚焦·网络文化系列报道”相配合,希望能对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万茜秦昊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网民个人的生活形态,也持续推动着当前我国社会中各种社会体结构、性质与特征的演变,并最终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互联网的个性化、多元化特征使得网民的个性需求得以彰显,从而在面目模糊的庞大社会大众总体中,分化出越来越多清晰的、有个性特征的小族,加剧着社会的“碎片化”;
另一方面,互联网又打破了现实社会交往的时空阻隔和社会障碍,促进了各种“趣缘”体和“亚文化”族的繁荣,以一种新的逻辑发挥着社会聚合功能;此外,互联网还重构了当代社会的互动模式和组织模式,并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信息资源配置结构,从多个维度推动着我国社会形态的进化进程。
谁在上网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高速发展,网络普及率持续提高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28.9%,这一数字虽然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我国网民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自身独有的结构特征。
1.女性网民比例不断提高,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合理
网民性别结构与国民整体性别结构趋于一致,是中国网民性别结构日益合理化的集中表现。《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51.5:48.5,这一数字与2007年基本持平;而据CNNIC统计,2008年底,我国网民体中男女性别比例
约为52.5:47.5,相比2007年的57.2:42.8,女性网民比例有比较显著的提高,在网民整体中所占比例已经非常接近女性在国民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我们此次调查中,男女网民的比例为54:46,与CNNIC统计结果相差不大,再次验证了我国网民性别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的发展态势。
2.“80后”活跃,网民体年轻化特征显著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网民总体中,20-29岁人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3.4%,其后依次是30-39岁人和19岁以下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1.9%和20.7%,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最低,仅有4.9%。相比《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的我国人口整体年龄结构,国内网民年龄结构总体上仍呈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20-29岁的“80后”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体的主力军,他们在网络社交、网络商务和网络娱乐上的活跃为互联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随着这部分人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网络应用由偏娱乐化向信息综合应用为主的转型将是大势所趋。
3.七成网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上班族、在校学生构成网民主体
CNNIC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网民的学历结构正在逐步向总人口学历结构靠拢,低学历人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但仅就目前而言,高学历人仍然构成了国内网民的主体部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网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仅占2.7%;相对的,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的网民分别占到44.3%和26.5%,即七成以上国内网民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调查显示,从国内网民的职业构成来看,在公司和企业工作的网民(含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5%。其后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医生占15.9%,党政机关、军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6.4%,工商业服务人员占4.9%。这四种职业类型的网民合计在网民总体中占据了接近六成的比例。职业人构成网民主体,是我国网民网络应用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上班族日常工作的有力助手。在校学生是网民体的另一重要构成部分,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为24.2%。其中以本科生的比例最高,达14.3%,其次为高中生,占7.4%。在校学生人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较大,有利于提升互联网的整体活力,但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商用价值。
4.网民地域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CNNIC数据显示,互联网的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0%,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仅为21.5%。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城镇居民中网民的比例远高于乡村,且城市越大、经济发展程度越发达,网民在居民中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平均网民比例达到30.38%,而在广大乡镇、农村中网民比例仅为7.72%和4.74%。互联网在经济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普及程度的落后,直接限制了这些地区居民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的提高,因而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不均衡和城乡差距。
网络的冲击有多大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大众传播系统所包含的媒介形式,而且大大加深了整个社会的媒介化程度。网络已经全面渗透到网民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冲击着民众的传统媒介接触习惯。
1.网民上网时间持续增长,近七成网民日均上网超过3小时
王罗丹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网民上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网络应用的日益
丰富,则吸引着网民花费更多的时间使用互联网。早在2 0 0 6 年,美国调研机构I p so s I n sig h t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周在线时间达到17.9小时,位居全球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日本为13.9小时,美国仅有11.4小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每天使用互联网超过3小时的网民占到国内网民总数的68.8%,另有23%的网民日均上网时间在1-3小时,而每日上网时间不足1小时的网民仅占网民总数的8.2%。
互联网丰富的内容资源为网民的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调查显示,有近两成的网民每日用于工作、学习的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从学历上来看,拥有本科、硕士学历的网民以工作、学习为目的的上网时间明显多于其它学历层次的网民。而在职业方面,公司白领、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大学生用于工作、学习的上网时间均高于平均水平。这再次证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城市主流人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相比之下,农村网民以工作、学习为目的的上网时间远远少于城市网民,游戏、音乐等休闲娱乐应用占据了农村网民的大部分上网时间。
2.互联网侵占传统媒体消费时间,成为网民“第一接触媒介”
CTR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08年,在国内民众的平均媒介消费时间上,互联网已经超越
报纸、杂志、广播而位列第二,仅次于电视。而在网民体中,实际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其使用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的媒介形态。
用户每天用于媒体接触的总时间是有限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自然会挤占对其它媒体的接触时间。调查显示,互联网对其它媒体消费时间的侵占现象非常明显。被调查网民中,因使用互联网而减少了阅读报纸时间的占63.2%,减少收听广播时间的占68.5%,减少阅读杂志时间的占66.9%,减少阅读书籍时间的占60.7%,减少收看电视时间的也占到58.7%。此次调查还显示,互联网对各种传统媒体消费时间的侵占程度,在不同人中也不尽相同。
上网干什么
网民网络使用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互联网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用户需求推动下,网民的网络使用已经从、网页浏览、BBS讨论等简单应用逐步向跨领域、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1.搜索引擎:不可或缺的网络信息获取工具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是国内网民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工具。我们的调查显示,搜索引擎目前在国内网民中的深度使用率达到75.1%,在全部24种网络应用形式中位居首位。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网民中搜索引擎的深度使用率明显超过中老年网民,年龄在19岁及以下和20-29岁的网民中,上网时“总是”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分别高达41.1%和36.4%,而这一数字在50岁及以上网民中仅为18.7%。随着搜索引擎发展的日趋专业化、精准化,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行为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人们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
2.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拓展网络社交的主要途径
中秋灯谜题和谜底 网络社交是近年来最受瞩目、发展最快的网络应用类型之一。目前,即时通讯工具与社交网站是国内网民拓展网络社交所依赖的两种主要工具和渠道。
即时通讯工具有效克服了现实交往中的时间和距离限制,极大地方便了网民之间的沟通联络。调查结果显示,即时通讯工具(包括QQ、MSN、Gtalk等)目前在国内网民中的渗
透率已经达到95.8%,经常或总是使用的网民比例也达到69.5%。19岁以下青少年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最为频繁,他们不仅经常使用基础的聊天功能,相比其他人还更加热衷于游戏、个人空间等附加功能。
3.网络论坛:网民政治参与的新平台
网络论坛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也是实现网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平台。近年来,网民政治参与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网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媒体、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甚至直接获得政府高层的重视和采纳。网络论坛,已经成为民间智慧的重要集散地和保障民众知情权、话语权的有力平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