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的传统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化的⼀个组成部分。传统节⽇的形成过程,是⼀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列举的这些节⽇,⽆⼀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今的节⽇风俗⾥,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民社会⽣活的精彩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中秋节频道!
1.中国传统节⽇中秋节介绍
  每年农历⼋⽉⼗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传统节⽇,⾄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周格泰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五,所以称为“⼋⽉节”、“⼋⽉半”;⼜因⼋⽉⼗五的⽉亮要⽐其他⼏个⽉的满⽉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为内容的,所以⼜叫做“⽉⼣”、“秋节”、“仲秋节”、“⼋⽉会”、“追⽉节”、“玩⽉节”、“拜⽉节”等等。中秋节这⼀天的⽉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被⼈们叫做“团圆节”。
元旦高速公路免费吗?  据说此夜⽉球距地球最近,⽉亮最亮,所以从古⾄今都有饮宴赏⽉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必返夫家,
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将中秋节定在⼋⽉⼗六,如宁波、台州、⾈⼭,这与⽅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的袭击⽽改“正⽉⼗四为元宵、⼋⽉⼗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六夜再狂欢⼀次,名为“追⽉”。
  “中秋”⼀词,最早见于《周礼》⼀书,⽽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是在唐代。我国⼈民在古代就有“秋暮⼣⽉”的习俗。⼣⽉,即祭拜⽉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迎寒和祭⽉。设⼤⾹案,摆上⽉饼、西⽠、苹果、红枣、李⼦、葡萄等祭品,其中⽉饼和西⽠是绝对不能少的。西⽠还要切成莲花状。在⽉下,将⽉亮神像放在⽉亮的那个⽅向,红烛⾼燃,全家⼈依次拜祭⽉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饼。切的⼈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要⼀样。
2.中国传统节⽇中秋节介绍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有家家吃⽉饼的习俗。中秋吃⽉饼,和端午节吃粽⼦、元宵节吃元宵⼀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俗。
  ⾄于中秋节⾷⽉饼这⼀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学家⽥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五谓之中秋,民间以⽉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饼盛况时写道“造⾯饼相遗,⼤⼩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
古巨基割双眼皮了当时的制作⼯艺,已经达到了很⾼的⽔平。北京皇宫中供⽉使⽤的⽉饼“从下⾄上直径尺余,重有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艺更新,风味更多,⼋⽉⼗五吃⽉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种古⽼⽽⼜⾮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玩⽉颇为盛⾏。在北宋,⼋⽉⼗五夜,满城⼈家,不论贫富⽼⼩,都要穿上成⼈的⾐服,焚⾹拜⽉说出⼼愿,祈求⽉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许多地⽅形成了烧⽃⾹、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亮、舞⽕龙等特殊风俗。
3.中国传统节⽇中秋节介绍
简历范文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们对⽣活⽆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活的向往。
  俗话说“⼗五的⽉亮⼗六圆”,但事实上根据粗略统计,满⽉出现在⼗五的概率是50%,出现在⼗六的概率是40%,剩下10%左右的概率会出现在⼗四和⼗七。
  ⽉球绕地球转动⼀周为⼀个“朔望⽉”,“朔”为农历每⽉初⼀,这时⽉亮正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亮和太阳黄经相同,⼈们从地球上看不到背向阳光的⽉亮。“望”通常为农历每⽉⼗五或⼗六,这时地球正好位于太阳与⽉亮之间,太阳和⽉亮黄经差180度,⼈们从地球上看太阳西下时⽉亮正好从东⽅升起,⽉亮此时最亮、最圆。
川26个字母代表哪里  ⽉亮围绕地球运⾏的轨道是⼀个椭圆,时近时远;最近时有36万多千⽶,最远时有40多万千⽶,由于万有引⼒的关系,近时⾛得快⼀些,远时⾛得慢⼀些。如果在上半个⽉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的位置,在⼗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六或⼗七到达圆⽉的位置。
倪震个人资料4.中国传统节⽇中秋节介绍
  我国⼈民在古代就有“秋暮⼣⽉”的习俗。⼣⽉,即祭拜⽉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迎寒和祭⽉。设⼤⾹案,摆上⽉饼、西⽠、苹果、红枣、李⼦、葡萄等祭品,其中⽉饼和西⽠是绝对不能少的。西⽠还要切成莲花状。在⽉下,将⽉亮神
像放在⽉亮的那个⽅向,红烛⾼燃,全家⼈依次拜祭⽉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饼。切⽉饼的⼈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要⼀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盐,幼年时曾虔诚拜⽉,长⼤后,以超品德⼊宫,但未被宠幸。某年⼋⽉⼗五赏⽉,天⼦在⽉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她为皇后,中秋拜⽉由此⽽来。⽉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拜⽉,愿“貌似嫦娥,⾯如皓⽉”。
  在唐代,中秋赏⽉、玩⽉颇为盛⾏。在北宋京师。⼋⽉⼗五夜,满城⼈家,不论贫富⽼⼩,都要穿
上成⼈的⾐服,焚⾹拜⽉说出⼼愿,祈求⽉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许多地⽅形成了烧⽃⾹、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亮、舞⽕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秋天祭⽉的礼制,早在《周礼》⼀书中,已有“中秋”⼀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淆,中秋⼣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唐书·太宗记》记载有“⼋⽉⼗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始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传统节⽇。
5.中国传统节⽇中秋节介绍
  中秋赏⽉,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每逢这⼀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的楼台亭榭中赏⽉,琴瑟铿锵,⾄晓不绝。⼀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此⼣浙江放‘⼀点红’⽺⽪⼩冰灯数⼗万盏,浮满⽔⾯,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京师赏⽉之会,异于他郡。倾城⼈家⼦⼥
不以贫富能⾃⾏⾄⼗⼆三,皆以成⼈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攀仙桂。⼥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家有赏⽉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异⽩⽇。”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节等,是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也流⾏于朝鲜、⽇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九三个⽉(指农历),⼋⽉居中,⽽⼋⽉的三⼗天中,⼜是⼗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因此夜浩⽉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称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