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美美与共》导学案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1980年费孝通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主要作品 | 《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
评价 | 世界级的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
(二)人物轶事
1935年,费孝通通过清华大学毕业考试;次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1939年春,他写成了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
那次,考官只有罗斯爵士一人,考试地点是费孝通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斯基家里,考试过程就是喝酒。为此,马林诺斯基特地准备了好几种酒。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随后话题很随意,扯得很远,只是喝酒不断: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背景链接
刘忻微电影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
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04年8月,费老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谦逊(xùn) 2.糟粕(pò) 3.截然(焉栩嘉塌房jié)
4.和睦(mù) 5.收敛(liǎn) 6.相得益彰(zhāng)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模 (2)处
(3)率 (4)菲
2.语境辨析法
(5)教(jiào)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jiāo)书匠”,要努力做一个教(jiào)育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教(jiào)化学生。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绵不断地到来。
2.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4.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
5.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6.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7.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或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9.形形: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现多含贬义。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面对全班各种形形的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王老师遵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班级事务,力求完美无缺。
辨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美无缺”使用正确。“形形”运用不当,一是与“各种”重复,二是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学生”不当。
Ⅱ.易混辨析
奥特慢大全轻率vs草率
课本原句 |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
辨析 | 同为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都是贬义词。 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可以说“草率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常用来形容说话、行动以及对人的态度。 |
即境活用 | 要学会尊老爱老,在老人面前态度不可轻率,老人安排的事更不能草率。 |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的?
答:
明确:本文是就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2.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
答:
明确:对待人类文明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2.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教师节的内容简短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答:
明确: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陈若仪林志颖,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答:
明确:需要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闭关排外的心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需要克服妄自尊大、热衷于搞“软件工程专业主要学什么传教”的心理。
3.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和形形的“异文化”?
答:
明确: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来“欣赏”它。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精华和糟粕,所以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4.为什么要“美美与共”?
答:
明确:这是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文化心态,是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对人们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提出的精神要求。
5.本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答:
明确:(1)举例论证。如举唐朝的时候,日本善于“美人之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很好地支持了作者“美美与共”的主张。
(2)引用论证。如倒数第二段引用孔子的哲学思想,告诉人们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异文化。
怎样运用对比论证
[写法领悟]
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但本文所用的对比论证更有特点。本文所用的对比论证有不同文明的对比,有古今的对比,有中外的对比,有正面反面的对比。这些多角度多侧面的对比,使文章说理更透彻明白。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二是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三是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四是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请根据以上方法,围绕“勤能补拙”进行对比论证。
答:
参考答案:(正面举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反面举例)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其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在众人的赞美声中,仲永便不思进取,疏于学习,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却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教授的发明,说的是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之道。每个民族都会有一套自以为美的东西,对于别的民族来说,这些东西初看也许不美,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家同住在地球村里,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平等交往和碰撞,就会发现别人的东西也很美。常人都有追求美的冲动,创造美的激情,占有美的欲望,一番番碰撞之后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美与共了。
2.从现实中积累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的这句话曾走红网络。从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至今已经10年。
“进图书馆不要任何证件,借书也免费。”管理人员说,“也许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看书,但他们在休息的时候,哪怕随手翻报纸,也比在外面没事干要好吧。”
记者了解到,在杭州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开放之初,有读者无法接受,他们到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我们图书馆一向坚持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他们也是读者,我们无权拒绝他们看书。10年来,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杭州图书馆文献借阅中心副主任何妨说,“现在,每天至少有8 000人入馆阅读,其中有不少是农民工,也有拾荒者、乞丐。”
3.从名言中积累
(1)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
(3)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4)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就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宋征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