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巩乾雯 王 芳 齐鲁理工学院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互动的需要,同时还是学生实践技能提高的重要课堂,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与管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就具有重要意义,并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22-02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和校企合作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早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适合于社会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发生变化,企业单方面为学校服务的传统模式已被逐渐替代。由于所有企业都注重自己的经济效益,而在接收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单方面付出,因此表现出积极性不高或者不感兴趣。这样就导致很难获得企业的同意与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呈现减少趋势。
(二)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采用“放羊式”模式
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放羊式”实践教学模式。第一,实习管理松懈。学生自行寻实习单位,导致实习单位分布广泛,而且经常更换实习单位,流动性很大,学校难以进行有效管理;第二,实习效果比较差。往往学生不会考虑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过程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要求及学校的指导思想,只要有报酬或者报酬合理学生就会去实习;第三,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许多本科院校虽然为参加实践的学生都安排了指导教师、确定了实习计划和考试方式,但没有制定可行有效的管理考核评价,致使学生的实习效果就难得到科学的评价。
(三)实践教学计划无法行之有效实施,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的需要
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本科院校仍然无法真正达到与其他专业相同的顶岗实习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中基本都是安排的认识实习,这种安排并不能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开展情况;此外,学生自己到的大部分单位与学校没有联系,也
没有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和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多数企业并不重视参与实践的学生,有的企业甚至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为其创造更多利润。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对如何进行基地建设进行了多方面调查探索,提出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的思路和对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前提,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基地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增加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资金,树立一种全局的观念,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证。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到“互惠”利益结合点,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以企业岗位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把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请到学校,共同制定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与企业共同协商建设管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企业存在的设备设施,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
(二)规范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评价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校企对接,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规范实
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管理考核评价的一体化指导规范,切实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是实践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切实进行实践工作指导。由于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这就需要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协调管理。其次,健全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第三,通过各项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客观的评价学生实践教学运行的效果。从总体上看,是将绩效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考察和评价。
(三)合理配置师资,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运作机制
在就业导向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更倾向于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们既能上讲台又能了解企业,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为实践服务,因此需要积极引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注重校内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校外教师的聘用,建立业务培训体系,并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指导下,建设一支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双高”的师资队伍。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是使学生利用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而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学校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学校通过课内实验操作和软件模拟培训学习,使学生在毕业前具备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应主动寻契合点,以适应双方的共同需要。利用
实践教学基地的丰富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任务,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和社会职业素养。三是主动为实践教学基地制定“人才订单”,提供综合服务,建立学校与企业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和展望
总体而言,我国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历了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个本科院校与其相关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性形成初步
火影晓下接(第425页)
马思纯为什么胖了文化视野
共识,并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学科平台,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探索学校与企业新型合作机制。虽然这个课题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一点小成就,但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整体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化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方法,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专业性,学生实践教学方案应更符合行业规范,并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
(二)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稳定合作机制,使学校与企业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目的,从而建立与管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站式”实践教学模式,既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运营,这样就切实提高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理念转化为行动;并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成为现实。参看文献:
天气谚语[1]李永生.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经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
[2]李晶.高校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
[3]邹小芳,徐辉.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6(23).
[4]梁洁,张广兴,孔德威.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作者简介:巩乾雯,女,山东济南人,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王 芳,女,山东淄博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吴尊最新消息基金项目:齐鲁理工学院2016年教学改革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622)。
校内实训必须满足最基本的技能操作需要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模拟,证券操作软件,理财产品营销谈判室,时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新软件,挑选优秀的金融行业,如我院目前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合作,但缺乏银行方面的企业,多引进银行作为校企合作对象,让学生在最后一学年顶岗实习中可以与对口的企业和专业实习。
(七)落实好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政策
校企合作要共赢,必须要建立在资讯相连、利益相关、收益相互的基础上。金融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学院顺利地安排了学生就业并促进了优质就业,建立和培养了师资队伍,形成了双师教学团队。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缺口上得到满足,并能获得高素质的适合工作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体现出社会的综合效益。
我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三学年中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金融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如果有了对口企业的实习,学生通过企业实际项目实训,就可以更好培养技能操作,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有一部分学生也因实习期间表现优秀而被留任,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共赢和深度合作。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院,社会、行业企业实现共赢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俞晓东.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实现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2]张国强.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
[3]张树斌.金融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J].管理观察,2010(14).
[4]侯翊,王建丽.以金融保险专业为例谈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9).
[5]陆燕萍.校企融合的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经济师,2011(9).
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论文、专题讨论和辩论会等。secret组合
其次,进行教学实验和仿真模拟训练,开展实验课,通过实验中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再次,重新构建经济专业的课程考试。考试对于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们对于哪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对,但是传统的考试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7]。专业课考试也要突破传统的考试方式,增加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最后,重新构造经济学学生的毕业机制。教师提早将学生的毕业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制作自己的毕业作品。尽量放大考核的范围,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去对自己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进行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巨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余丁,席增雷,袁青川.高校经济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3-87.
[2]李静.经济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25-126.
定额计算规则[3]邹小芳,徐辉.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探讨——以长江大学经济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5(14):194-195.
[4]谢红芹.如何提高营销教学的课堂效率及营销模式的构建[J].时代农机,2017(7):242,244.
[5]许俐.激活理论课堂 注重培养经济类学生的思维活力和问题意识[C].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西南交通大学,2006:464-467.
[6]王余丁,席增雷,袁青川.高校经济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7]杨爱兵,李姝霖.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经济类专业本科课堂教学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60-261.
上接(第422页)上接(第423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