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阅读答案及解析
    【阅读理解题目】: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评点]关于情感变化的题型,江苏已经命制几次了,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命制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一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如此题型,应给予学生好好地训练。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三厢车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dnf宠物进化
    [评点]此题亦是好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能力,如果连这点能力尚且缺乏,那就无甚言语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评点]此题亦好,不刁钻,应适合考生的口味。
《题鹤林寺》《题鹤林寺僧舍》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吴涟序
    题鹤林寺①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唐]李端
    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
    [注]①鹤林寺:今江苏省镇南郊著名古寺,汤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
    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诗表现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像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2.(4分)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游寺的快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诗还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
全运会直播在哪看    且就洞庭赊②月,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本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了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意近即可)
    (2)拟人手法;视月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透视·助读:这两道题是从诗意理解、情感感受、品析写法的角度命制的。
    要准确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要知道其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其时遇赦,重获自由)、贾至(与李白同时的作家,以散文著名;其时贬官为岳州司马)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了一组(五首)七言绝句。组诗原题为《陪族叔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以上选其第二首。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的美好图景。
    明月的召唤,让诗人陡生“上天”之心:“耐可乘流直上天?”这天真异想,似突兀而来,没有缘由。但是,月不就是最好的缘由吗?因此,这一突发奇思,反作用于月的描绘,使得月愈发迷人。诗人奇特的想象与天真超脱的性格,不是正由此可见一斑吗?想象奇特,正是诗仙浪漫风格的体现。回答性格抓住“天真超脱”,回答艺术风格点出“想象奇特”“浪漫”等即可。
    三四句直抒胸臆。月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上天既不可得,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醉游湖上。“赊”字颇堪玩味: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赊”字,似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珍爱与尊重,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赊”,自然是不花钱了,那么李白《襄阳歌》中“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自然也就成了“赊月”的最佳注脚。“赊”字极见诗人性情:痴恋月,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洒脱不羁,豪放而不失浪漫。
    本题的考查点落在作者的性格、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语的辞格方面,更侧重于诗歌的内容把握、手法品析,这正是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部位。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_________)(2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_________
    _________)(2分)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赵铭胸围
    【参考答案】:
    6.[答案]C
    7.[答案]A
    译文
    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纵目远眺塞北风景的明丽与壮阔,下阕抒因中原沦陷而起的悲痛之情。
    这首《浣溪沙》上边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下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