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阅读复习:鉴赏炼字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章泽天身高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中考古诗鉴赏题目-----赏析炼字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案】 “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湖面开阔,整个天地就好像日日夜夜都在湖面上漂浮一样。“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将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的气势表现了出来,突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特点。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李玉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朗吟女演员佟欣②无渌酒 , 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注】①李玉:字文山,唐代澧洲(今湖南澧县)人,极有诗才。②朗吟:高声吟诵。
③录酒:美酒。
(1)该诗尾联中的“饯”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 “饯”原指设酒食为人送行,这里引申为“送行”。诗人独在异乡,在中秋佳节面对皎洁的月光,面对凄清冷幽的深秋之景,只能用高声吟诵诗篇的方式送走心中的忧愁。一方面表现诗人独处他乡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诗人的豁达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题,首先解释“饯”的本义为“饯行”,其次解释它在句子中的意思,这里理解为“为......送行”,然后回归原诗“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这里写的是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凄清的夜景,在中秋节饮酒,为孤独悲伤的情绪送行。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悲凉和豁达的心胸。             
3、古诗鉴赏
游雁宕山次韵
明·杨旦
鬼斧何年凿地灵,四围山衣青。乍登绝讞心犹怯,刚脱尘踪眼倍醒。
花卉一屏初灼灼,风尘双鬓未星星。兹游足慰平生愿,醉倚禅床月满庭。
【注释】①杨旦:字晋叔,号偶庵,此诗写于被贬温州府时期。
(1)首联总写了雁荡山的整体风貌,其中“染”字别具风韵,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染”的妙处。   
【答案】四周的山将作者的衣服都“染”青了,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人与山融为一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鬼斧何年凿地灵,四围山染衣青“的意思是
大自然什么时候用超人的力量开凿出灵秀山川,四周青山的绿把诗人的衣服都染成了青。“染” 的意思是“染上”,化静为动,把四周静态的山赋予了动感,写出了人与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颔联中的“随”“入”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随”字化静为动,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汇入大海,一往无前,气势磅礴,充满了昂扬的激情。吴奇隆的老婆是谁
【解析】考查炼字赏析。做题时我们可以用“析手法,描景象、表情感”三步,析手法即辨析炼字有没有用到比喻、拟人、以动衬静等手法,描景象即带着联想和想像把故事所描绘的景物、环境翻译过来,表情感就是通过运用这种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是我们要分析的。
  “随”字化静为动,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汇入大海,一往无前,气势磅礴,充满了昂扬的激情。
顺德特产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题墨葡萄诗
夏河微博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屡应乡试不中,空有满腹经纶不得施展。水墨《葡萄图》,是徐渭的代表画作之一。
(1)末句连用两个“闲”字,你能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两个“闲”字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不平、遗憾愤懑之情。 
【解析】
①翻译:我画了很多珍贵的明珠却没地方去卖。只有无聊的把这些明珠扔到(添加到)野藤蔓之中改成黑葡萄。
②赏析。“闲”的本义是没有活动,没有事情。这里指作者没有事情可做,无聊地把黑葡萄添加到野藤蔓中。结合首联“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可知,“落魄”写出作者的不得志,故这个“闲”写出的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不平、遗憾愤懑之情。
6.阅读《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完成下面小题。 
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
(宋)徐铉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
【注释】①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此篇为作者谪泰途中所作。②东京:宋东京在开封。③吴州:唐初泰州称吴州。
胡彦斌 不想有任何瓜葛了(1)分析“隋苑雾中迷”一句中“迷”字的妙处。   
【答案】 一语双关,既写出诗人远离隋苑路途迷茫,又写出他被贬后内心的迷惘。
【解析】根据写作背景可知,本诗写于徐铉被贬谪后,自西都金陵过江,途经东都广陵,向东抵达泰州的途中。“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意思是,诗人离泰州越来越近,而离隋苑越来越远了。因此,从表面看,“迷”字表达了诗人远离隋苑路途的迷茫。结合诗人被贬官的背景可知,“迷”字从深层看还写出了诗人被贬后内心的迷惘失落。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
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案】 “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
此题主要是炼境,分析这两个词语在意境创设方面的作用,主要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雄浑壮阔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8.古诗文阅读 
洛 桥
唐·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1)“独上洛阳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金谷园中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女子翩翩起舞,一派春繁荣的好风景。“独” 字写出了面对如此美景,只有诗人一人孤零零地站在桥上,形成强烈反差,突
出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解析】这首诗先写看到的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苗条的女子在翩翩起舞,一派春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一个“独”字写出了面对如此美景,只有诗人一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凄凉。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盛衰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9.古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答题要点,解释字词的含义+分析字词所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表达效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