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水“晒盐”
知识梳理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盐田法提取食盐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到一定程度,最后食盐结晶析出,得到的晶体叫粗盐。因为粗盐中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因此易潮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改变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时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靖宇与杨志刚关系,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1)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对溶质和溶剂都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
1.溶解限量是用______________来定量表示的。影响溶解限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本身的性质。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①条件:松岛菜菜子女儿_______________,②标准:______________克水中,③状态:______________,④单位______________。
3.一般将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于______________ g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________g至______________ g之间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______
________ g至______________ g之间的物质称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______________ 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三、粗盐的提纯
粗盐提纯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导学
1.认识饱和溶液应当注意: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典型和一般的关系。
(2)改变条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理解饱和溶液应紧扣:
(3)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是一定值,因此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认识溶解性、溶解度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描述。
(2)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①固体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②气体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压强为101 kPa时,一体积水最多溶解的气体体积。
(3)要点提示:①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迪拜街头风光作文②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3.粗盐提纯注意的问题:
(1)粗盐提纯操作中多次使用玻璃棒,但作用不同。溶解——玻璃棒起加速溶解的作用;过滤——玻璃棒起引流缓冲作用;蒸发结晶——玻璃棒起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沸腾的作用。
(2)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有:滤纸破损、操作不当、烧杯不干净等。
疑难突破
1.如何区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有何联系?
剖析:(1)根据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把溶液分成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
(3)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理解时还要注意:
(1)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如NaCl的饱和溶液只是在这一温度下,这些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NaCl了,但可溶解蔗糖、硝酸钾等其他物质。
(2)①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10%的食盐溶液与5%的食盐溶液相比是浓溶液,与15%的食盐溶液相比则是稀溶液。②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质量无关,从100 g 10%的食盐中取走50 g,余下的溶液仍是10%的食盐溶液。③溶液的浓、稀与温度无关。把10%的食盐溶液的温度从20 ℃升至40 ℃或降至10 ℃,只要水分不蒸发,食盐没有析出,所得食盐溶液仍是10%的食盐溶液。
(3)溶解度小的物质的饱和溶液与溶解度大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是稀溶液而后者是浓溶液。
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怎样用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剖析:结晶法分两种方法,四种情况。两种方法是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和蒸发溶剂的方法。四种情况与两种方法的关系是:
①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步骤是加热蒸发KNO3溶液至饱和,再冷却热饱和溶液至常温,然后用过滤法将析出的大量晶体分离出来。
②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海水晒盐),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步骤是将海水经风吹日晒可使食盐从海水中析出。
③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如KNO3中混有NaCl),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步骤是将KNO3和NaCl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加热蒸发至出现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热饱和溶液至常温,最后进行过滤得滤渣为KNO3,NaCl留在母液中。
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如NaCl中混有KNO3),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步骤是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加热蒸发至出现一些固体,趁热过滤,得滤渣为NaCl,KNO3留在了母液中。
理解结晶法分离混合物时要注意:
(1)结晶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物质适用于蒸发溶剂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物质适用于降温结晶。
钢结构房多少钱一平米(2)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可溶性固体组成的混合物。
(3)①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用蒸发结晶法。
实验步骤为a.配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蒸发浓缩结晶,c.趁热过滤。
②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用降温结晶法。
实验步骤为a.在较高温度下配制硝酸钾饱和溶液,b.降温结晶,c.过滤。
3.溶解度曲线有何意义?
剖析: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4)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如何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等?
剖析:(1)先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把Mg2+、Ca2+转化为Mg(OH)郑丽媛 整容2、CaCO3沉淀。
(2)过滤除去张檬版王语嫣Mg(OH)2、CaCO3及其他不溶性杂质。
(3)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NaOH,将它们转化为NaCl。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