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苏联的十月革命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开初的共产党的领袖陈独秀并非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还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李大钊是顺利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的转变。本章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代表人物的共产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的思想;李大钊的思想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的破产,说明在革命洪流面前,任何反动势力只能猖撅一时,而不能倒转历史车轮。在新的形势下,一批激进革命民主主义者,试图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到救国的新道路。他们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不能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夭折,主要原因是国民精神没有得到解放和提高,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的批判不彻底,没有树立起新思想新道德。因此,他们提出和传统文化决裂,致力于对旧思想旧道德的猛烈批判和对新思想新道德的提倡,为民主共和制扫清道路,奠定基础。这就是从1915年到1919年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
哈文简历一、新文化运动的阶级基础和思想根源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的结果,是先进人士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结果。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根源的。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
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更为有利的机会。当时发展最快的是纺织工业和面粉工业,从1914年至1920丫蛋离婚年,大约增长了三、四倍。此外,火柴、造纸、针织、卷烟利革等工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实行资产阶级政治,对外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对内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一方面是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人士继续坚持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和民主主义思潮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受了欧洲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启迪。辛亥革命以后,在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中国政局混乱不堪,乌烟瘴气,文化思想领域更是散发着封建的、买办的腐朽气味,甚至提倡尊孔复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革命派仍然坚持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为反抗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而继续进行斗争。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也积极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认为,要救中国,只有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法国的启蒙运动那样,在中国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封建思想对广大人民的束缚,扫除人民头脑中的封建愚味,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
上述经济、政治的变动反映到文化思想上,一场催促青春中国的诞生的新文运动开始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自1916年9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他在创刊号上发表的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文章《敬告青年》,提出了“人权”和“科学”的口号,吹响了新文化运动进军的号角。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革,实行“兼容并危”的方针,聘重学有专长的教师,在学术上开创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以《新青年》为阵地,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文化阵营,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竖起了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其主容是: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陈独秀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十分崇尚西方的人权平等、民主自由。根据法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所发布的《人权宣言》,他认为民主有两层意思,一是就个人来说,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实现自主自由的人格。特别强调,要把自主自由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即“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否认教权,求思想之解放,均产说兴,求经济的解放,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二是就国家而言,就是推翻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这就是说,效法美、法等国,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原则,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李大钊针对袁世凯的黑暗统治,也大声疾呼:“君与民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民彝》创刊号)因此夕要使中国获得新生,就必须根绝专制制度。他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以极大的义愤表示了和专制制度势不两立的坚定立场。
2.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祟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辛亥革命失败后,封建主义者在复古运动中不仅狂热鼓吹尊孔读经,而且还竭力宣扬鬼神迷信。为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严肃地批判了鬼神迷信思想。他们指尤其是李大钊强烈地喊出了真理之权威的呼声,号召人们崇拜真理,崇拜科学,而不应该崇拜孔子,崇拜偶像。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要救国救民,靠孔圣人、张天师是无济于事
的,只有大兴科学与民主。他们号召青年鼓起勇气,奋发毅力,剿灭这种野蛮的和那些兴妖作悟胡说八道的妖魔。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宣传社会进化,反对保守,力求进步。陈独秀号召人们首先是青年人从消极、迷信、保守、退缩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建立积极进取、战斗的人生观。李大钊也宣传积极进取和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反对消极保守和落后的人生态度,并热情地歌颂了新生力量,相信新生力量一定能够战胜腐朽势力,还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旧学说之囹圄”,站在民主自由的最前列,“乘风破浪”,为“索我理想之中华”,为创造一个不断更新的青春的新国家而斗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所谓“文学革命”,是指文学内容、文学形式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变革。文学内容的革新,实际上是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在文学的表现,这是文学革命的主导方面,也是引起文学形式改变的基本因素。首先提倡白话文的是胡适。他于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昌议》,首先提出了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从而揭开了这场斗争的序幕。陈独秀于同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起了文学革
命的旗帜。鲁迅在1918年5月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是第一阶段,也称作启蒙运动,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是第二阶段,虽然继续保留了启蒙的性质,但其主流已发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了。
范小宁近况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斗争继续和发展,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尽管如此,但是它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和一切传统观念,其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深刻的反封建的文化思想革命。
1.新文化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整个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极大地解放了人民众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不仅对以孔孟学说为中心的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哲
新年寄语2021学、宗教、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进行了全面的扫荡,而且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批判比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更加深刻更加有力,立下了极大的功劳,承担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在这方面没有完成既历史任务,这对于启发中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所以,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
2.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士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它法学专业就业方向
二月二吃什么食物帮助人们从封建主义思想的侄桔下解脱出来,启发人们特别是知识青年重新思考问题,继续探索中国的出路,这就在思想上为五四运动、为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尤其是五四运动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原来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各地创办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同雨后春笋,脱颖而出,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3.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批革命领袖和人才。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后来的、周恩来等人,都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由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知识分子演变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或文学家的,他们都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它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他们所设想的救国方案也仍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因此,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未能够超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还未能够把新文化运动和政治斗争、众运动结合起来,还未能够把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和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结合起来,还未能够给人民指出争取解放的正确的道路。此外,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还是用形式主义的方法来对待文化问题,既不能历史地对待祖国的文化遗产,也不能正确地分析外国的文化思想,往往全盘否定中国文化,全盘肯定外国文化,甚至有人主张中国全盘西化。这些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笔名顽石等、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一、反对封建专制与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思想
陈独秀是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和民主思想的著名旗手。科学和民主,是这一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的主题与主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加紧勾结。中国政府对外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对内进一步实行专制独裁。与此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了复古的恶浪,公开举起“信鬼神、尊孔教”的黑旗,把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旧道德、旧文学捧为“国粹”。面对复古派的猖獗活动,陈独秀挺身而出,以高昂的热情、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提倡“民主”和“科学”,对同顽固守旧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首先,追求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和尊孔复古论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