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3)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4)导火线: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阵地:《新青年》;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轻巧识记] 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
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后
理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
感恩节的祝福语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维拓展] 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
1从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牵挂的作文走自己的路
[答题术语]
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是其直接原因。
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5.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向预测:思想文化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是基于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
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
解析:D 由材料可知,革命运动是推动而非冲击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新文化运动只是放弃了直接政治变革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设想,不能推断出新文化运动对民族文化的实际影响,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放弃了直接政治变革的要求,转而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故D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毕业的伤感“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大好时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 一环,但是近几年很少考到,复习要多关注。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母亲节送妈妈什么花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科学开机网络连接慢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
2局限性:(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众的斗争相结合。
(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
主题:新文化运动
史料一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
史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史料三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自觉的女子》
(1)根据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思想背景是什么。其本质意义何在?
提示: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由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指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指民主和科学。
体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新文化运动的之所在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5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类别
五四运动前
五四运动后
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指导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主流
提倡民主、科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阵营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反封建阵营
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展开论战
1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解析:B 倡导民主科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是希望青年的进步和成长,故B项正确;反对愚昧迷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追求新文学平易近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2 1919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解析:C 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
3 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解析:A 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
4 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
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
解析:D 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土语是指白话文,不是民间俚语,材料也没有推广民间俚语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该学者反对的是尽废古书,并没有提倡文言文复兴的意思,同时,复兴二字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否定外来文化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据材料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皆有文法均可用为教授可知,该学者是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提倡白话文,故D项正确。
5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解析:B 题目要求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A项是对学习内容的表述,属于表现,故错误;之所以出现三个层面的学习,根本上是由于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当时的清政府反
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故C项错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没有出现强弱变化,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