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基本知识
危险包括⼈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类。⾸先,⼈的危险可分为⽣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和⽕灾、雷电、台风、洪⽔等事故;责任危险是产⽣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般⼜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发⽣的可
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重叠的,但他们中的每⼀部分都有⾃⼰单独的⽬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部分
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
中国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
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都取得了⼀批重要研究成果。⽽对应急管理⼀般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多数是以专项部门应对为主的灾害管理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前可以检索到最早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术⽂章是魏加宁发表于《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该⽂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危机管理的核⼼内容。此外,有⼀些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发展追溯到了建国初期甚⾄中国古代。如:⼈⽆远虑,必⼈近忧;凡事预则⽴,不预则废;晴带⾬伞饱带粮,洪⽔未来先提防等等。第⼆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
在2003年抗击“⾮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作中的薄弱环节。众所周知, 2003年“⾮典”事件推动了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结合事前准备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这⼀系列问题促使新⼀届政府下定决⼼全⾯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作。2003年7⽉主席在全国防治“⾮典”⼯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与此同时,总理提出“争取⽤3年左右的时
间,建⽴健全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机制”,“提⾼公共卫⽣事件应急能⼒”。同年10⽉,党的⼗六届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受“⾮典”事件的影响,既有针对该事件本⾝的研究成果,如彭宗超、钟开斌《⾮典危机中的民众脆弱性分析》、房宁等主编《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典”之后的反思》等;同时也有从整体的⾓度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进⾏反思和总结,如马建珍《浅析政府危机管理》等。由于这⼀时期的应急管理实践和研究处于快速发展和繁荣时期,为了能更加清晰
看清应急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这⼀时期研究⼤致分为两个阶段:前半阶段是从2003年“⾮典”事件⾄2006年底,后半阶段则是从2007年⾄2008年初。
鼠年祝福语简短创意第三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
2008年对中国应急管理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年初,南⽅雪灾、拉萨3·14事件和汶川特⼤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党和政府以及学界从不同⾓度深⼊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
查存在问题。总书记10⽉8⽇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会上指出,“要进⼀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建设”。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郑希怡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胡军个人资料简介及其我国是⼀个⾃然灾害、公共卫⽣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每年约有20万⼈因此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元。如“⾮典”“H1NI”等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损失难以统计。
现代社会中的突发事件,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是损失⼤。突发事件往往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造成⼈⾝损失;不仅造成眼前损失,还造成长远损失。⼆是影响⼴。突发事件不仅造成经济影响,还会产⽣社会影响、政治影响。三是社会
关注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对⽣命的珍爱、对财产的关注、对⾏为的预期、对秩序的渴望,⽐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因⽽,对政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程度相应的也更⾼。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
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程,可以概括为“⼀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应急管理属于管理学的分⽀,需要学习公共⾏政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掌握应急管理知识体系,要能够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专业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管理并擅长危机评估和应急管理。必须具备应对危机事件的基本⼼理素质、有⼀定领导才能,能够为政府及其他各类组织在紧急事件出现时提供应对计划、组织协调⾏动并处理恢复⼯作。
应急管理的⼀些基本概念
1.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员伤亡、财产损失、⽣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
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般可分为四级:IV级(⼀般)、III级(较⼤)、II 级(重⼤)、I级(特别重⼤),依次⽤蓝⾊、黄⾊、橙⾊和红⾊表⽰。
2.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什么时间发布的?
2007年8⽉30⽇,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2007年11⽉1⽇起施⾏。
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法背景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在党和国家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运⽽⽣的,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顺应了党和政府⼯作与时俱进的要求和政府管理特点新变化,集中体现了我们对应急管理⼯作规律性认识的进⼀步深化。
(1)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
现代社会是个⾼风险的社会。我国⼜是⼀个⾃然灾害、公共卫⽣事件、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每年约有20万⼈因此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元。2003年的“⾮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8
年汶川⼤地震,其影响更加深远,损失难以统计。
(2)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从依靠经验向依靠法制转变。
应对突发事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更重要的应当依靠法制,这是我国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经验和管理者的个⼈能⼒,不⾜以达到预防突发事件发⽣
、控制突发事件危害的⽬的。现代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有着⾃⾝规律,概括起来说,这就是要居安思危、有备⽆患,快速判断、果断处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适应这种规律,就要求我们在⼯作中实现三个转变:
⼀是由单⼀常态管理向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转变,在管理理
念上做到居安思危,在⼯作布局上做到有备⽆患。
⼆是由⾃发应对向⾃觉应对的转变,在应对思维上做到有勇与有谋相结合,在应对⽅式上做到个别经验与规律认识相结合。
三是由个别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以实现应对⾏动上的⼴泛参与与步调⼀致的统⼀、集中指挥与⼴集民智的统⼀。
(3)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亟待进⼀步补充和完善。
总结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仍然存在着如下缺陷:
⼀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协调、灵敏应对突发事件
的体制尚未形成。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哪些是政府的责任,哪些是社会的责任,界限不清楚。⼀旦出现问题相互推责、多头指挥,甚⾄互相埋怨的情况还较为普遍。
⼆是,⼀些⾏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同时,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也不够充分、有⼒。
买车要注意哪些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些能够预防的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些可以减少损失的突发事件未能有效控制危害的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社会⼴泛参与应对⼯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危机意识有待提⾼,⾃救与互救能⼒不强。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些不该发⽣的事件发⽣了,能够控制的危害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是,世界上有⼀些国家各类突发事件,尤其是⾃然灾害也不少,但是造成很⼤损失,尤其是重⼤⼈员伤亡的情况却不多。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国家有着相对完备和成熟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
(4)实施依法治国⽅略要求突发事件应对⼯作做到权⼒有规、⾏为有序。
突发事件应对,尤其是应急处置,往往需要⾏政主导,以提⾼处置
效率,减轻危害。这就需要赋予⾏政机关较⼤的权⼒。同时,需要更多地限制公民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往往具有两⾯性,运⽤不当就会损害⽼百姓的合法权益。因此,⽆论是⾏政紧急权⼒的取得和运作,还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或者增加公民义务,都需要依法⽽⾏、按章办事。这些年,⼈民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益提⾼,这在我国是⼀个历史性进步。突发事件应对⼯作应当顺应这种历史
的潮流。同志曾说,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依法办事,就是这个道理。⽬前,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单⾏法律和⾏政法规60多部,部门规章50多件,有关⽂件110多件;⼀些地⽅也出台了相关地⽅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
作⽤。为了更好地深化突发事件应对规律的认识,提⾼应对⼯作的能⼒和⽔平,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为的法律。
火炬之光2控制台套装4.公众应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旦发⽣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可通过110(匪警)、119(⽕警)、120(急救警)、122(交通事故警)等各类应急电话和其他各种途径及时报告;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利⽤所掌握的应急知识积极展开⾃救互救,及时避险处险;参与并协助相关应急管理部门进⾏事件的应急处置;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伤害和财产损失,努⼒恢复重建⽣产。
我很白羊座5.什么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程,可以概括为“⼀案三制”,即突
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6.应急管理⼯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民众⽣命财产安全的⼤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履⾏政府职能,进⼀步提⾼⾏政能⼒的重要⽅⾯。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