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再革新
侯佳谊,王晗旭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2020年起始至今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回溯疫情初 始阶段,预警机制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在整个防治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我国对于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体系构建并不成熟,亟须进一步完善。文章立足国情,对 我国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提出其现存问题,为优化预警机制指明方向,推 动预警机制的革新。
关键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近代一一 “预防”思想浮现
囊怎么读1.1 中国古代
在中国古代,古人面临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大多是瘟疫。瘟疫是古代烈性、急性传染病的通称,因其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古人对其极其恐惧,但由 于并不知道疫病产生的机理无从根治,所以古人将其 付诸鬼神,民间经常举行祈祷巫祝等活动,祈求神明 的保佑以及疫鬼的远离。统治者会定期举行祷告仪式,为百姓折福。古人还以香药熏治来预防或袪除疫病。一些传统节日也被古人赋予了袪病避秽的含义,如端 午节时蓄兰沐浴、采药、挂艾草、挂菖蒲等习俗均与 禳毒避疫有关。政府也倡导人们注意环境以及饮食饮 水卫生,抵抗力较差的易感人如老、弱、童等应当 加强锻炼和保健。各个朝代的法律也对医生的素质进 行了严格要求,从政策方面加强对疫病的预防。有学 者认为,早在唐朝中国人就意识到了“以毒攻毒”的 方法,推测当时可能出现了早期为预防天花进行的人 痘接种。有史料记载我国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经发明 并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
整体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 “预防”的思 想。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注重饮食,通过 修身养性、加强锻炼的方法预防疫病。这些措施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了疫病爆发的可能性,也为后来中国防 疫提供了借鉴。中国古代对于疫病的防治处于持续探 究的状态,但很多措施带有迷信与科学交织的彩。历代王朝防疫重点主要集中于灾后的赈济救助,缺乏 对预防疫病的前瞻性探究,更无从谈起政府对疫病发出预警。
1.2中国近代
到中国近代,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依旧集中于 大规模的疫病。例如20世纪初期东北爆发的鼠疫。在东北鼠疫中,伍连德主导了中国近代第一次防疫战,采取了火化尸体、隔离患者、加强检疫、防疫宣传、建立防疫组织等措施,并且发明并下令赶制了大批双 层纱布口罩,要求民众佩戴口罩等,克服艰难成功阻 止了疫情传播。也正是由此,中国开始建立起最初的 现代防疫管理体系。
中国近代对于疫病的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 了迷信思想,即便是与疫病相关的卫生检疫部门得到 了设立与发展,但防治疫病依旧处于“治”的阶段。即偏重于疫病爆发后的防控以及事后的赈济恢复,依 旧缺乏前瞻性思维,缺乏对疫病的预警机制,在此不 做赘述。
2建国初期—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预防为主”思想真正成为指导方针的时期是建 国初期,此时也是预警机制的萌芽时期,但真正建立 起预警机制却又推延了几+年。建国初期,中国饱受 战争的摧残,经济凋敝,卫生水平严重落后,民众生 活条件极差,疫病仍然是主要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 件。党和政府决定将卫生防疫看作是一项政治任务,给予高度重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立了“面向工 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三大原则,积极将防疫卫生工作与众运动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
233
管理与标准化/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经验。
1950年,卫生部建立中央防疫总队,建立广泛 的基层卫生组织。截至1951年,全国85%的县建 立了卫生院。1952年,政务院会议决定成立中央防 疫委员会。在“预防为主”方针的领导下,全国开展 积极有效的卫生防疫宣传,幵展清洁卫生运动,加强 疫病的科学研究,运用现代防疫措施加强预防接种等 等。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出台,确立了疫情 报告制度,做到“及早报告、及早处理”。如诊治病 人的医师护士,以及检疫人员等负有报告责任,如果 发现疑似传染病的,除对病人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外,必须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机关或卫生防疫主管机关报 告。这些举措虽然大多借鉴或移植苏联的模式,但其 有效遏制了建国初期鼠疫等传染病的进一步扩散,并 且疫苗接种也建立起预防屏障,为我国之后的发展提 供了保障。
3改革幵放一一完善预防组织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到了八九十年代,我国形成 了比较健全的卫生防疫与监督体制,但随着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这些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体制暴露 了明显的不足。我国预防保健机构的设置,完全依附 于行政区划和部门所在的行政体制,同时卫生部门与 非卫生部门设置的预防保健机构职能交叉重叠。卫生 事业投入不足、防疫机构补偿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 的财政拨款仅能用于发放工资,没有充
足的科研经费。防疫机构中的检测设备普遍存在老旧的现象,使得很 多卫生检验检测项目无法开展,更无从谈及疾病的预 防控制研究了。
在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将省、地(市)、县级和不同系统部门行业的防疫机构统一 起来,实行垂直管理。同时又增加了科研经费的投入,积极推动防疫水平的提升等等。2002年,卫生防疫 部更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然目前我国拥有了相 应的疾病预防机构,但预防只是其所承担的众多职能 之一,并没有完全独立,甚至已经被忽略,真正应对 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并未出现。
4 21世纪初一一正式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
4.1非典时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社会经济建设 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仍存在一定 程度的忽视。因此各类流行病、传染病屡屡发生,例 如2003年非典事件、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当这些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发生时,它引发的恶劣影响与危险性后果将会严 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与众心理,因此我国政府逐渐意iRS犍设公共避事件预警机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在非典疫情暴发之前,我国在疫情信息的传递层 面上有了依托于行政科层制的常规化机制,但是在实 际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一套规范、全面、完备的公共卫 生事件预警制度。从2003年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2004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2006年试行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7年实施的《突 发事件应对法》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看,我国为弥补 过去信息沟通制度存在的被动性、滞后性等缺陷不断 做出改进与努力。
中国非典疫情首例感染者出现在广东佛山。由于 病例只发生在局部地区且数量不多,因而在较长时间 内相关部门忽视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警,对确 诊患者采用常规、没有隔离的不当处理方式,最 终遗憾错过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期。由于疫情尚未大 规模爆发,我国政府并没有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 广东地区的疫情,之后提供的病例数据也十分单薄,世卫组织调查队也未能进入广东进行深入调查。与此 同时,由于当时政府与媒体迟迟未对该重大疫情信息 进行公开,有关于非典疫情的各类谣言在国内大面积 传播并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与骚乱,出现了白醋、板 蓝根抢购热潮。直至2003年4月中旬,科研机构才 完成了对S A R S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北京 市政府开始颁布相应隔离政策并建设专业定点医院,切断传染链条。这一系列应急措施迅速开展并向全国 推广,这才扭转了非典疫情防控的局势。
非典疫情确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应当 遵循的四大原则: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 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 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而在非
典疫 情结束后,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危机预警建设,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小 组,将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应急运行机制、应急法制建设的“一案三制”作为的应急管理体系的 核心要点,逐步形成了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各部门综 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 管理体制。
非典疫情后明确的预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 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白:拓宽疫情信息发布的渠 道,倒逼信息进一步公开,有利于保障人民众的知 情权与人身健康安全;加强疾控中心机构、卫生行政 组织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多部门协调,有利于落实各个 主体的职责定位;增强社会公众的危机应急意识,健 全卫生预警监测网络,有利于推进大众安全教育的普 及,引起社会各界体的关注;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有利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运行提供
234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曽理与标准化
法律保障;开展专业应急人才培训与医疗技术队伍的 建设,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疾病防控体系与高素质用人 梯队。如何申请
4.2甲型H1N1流感时期
鉴于抗击非典疫情的宝贵经验,在甲型H1N1流 感预警工作中,我国应急反应速度有了显著提升,应 急反应更是有了质的飞跃。我国政府立足于现实国情 并充分结合全球疫情扩散的形势,在预警策略层面主 要采用“预防-主动”型的应急管理模式,由非典疫 情的被动回应转变为积极高效的主动预警,构建信息 传递畅通无阻、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覆盖全面的国 家卫生信息系统。我国在2005年启动了重点传染病 监测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试点项目,同时我 国卫生部已制订完成了《中国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 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其中要求在准备阶段需要 做好必要监测与预防工作,包括规范的疫苗接种。一
旦流感大流行来临,则根据《预案》的蓝、黄、橙、红四级分别做出预警、救治和干预。在2009年,卫 生部相继制定了三版《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来 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与预警。
与此同时,相比于对非典疫情时期媒体信息宣传 较为闭塞失衡、缺乏即时有效预警、单一强调正面宣 传的沟通策略,我国政府对于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 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报道形式上呈现出题材多样、层 次清晰、节奏均匀的特点;在报道内容上呈现出取材 多元、导向科学、客观平实的特征;在报道效果上呈 现出引导社会舆论向好、缓解社会恐慌气氛、增强社 会公信力、满足众知情权的特点。由此可见,我国 政府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蔓延反应较快,依靠 非典时期逐渐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较 为及时、得当地采取了相关应急预警措施,有效地遏 制并最终阻止了传染病的扩散。
5新冠疫情一一暴露预警机制问题
然而这种预警机制在得到重视后,随着时间的流 逝,并旦很长时间内突发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并未 出现,所以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落实被逐渐搁置,公众的危机意识逐渐淡化。2019年年末我国爆发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对此次疫情的冲击,已建立的 预警机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自2019年12月29日武汉市幵展首例肺炎患者 调查工作,到2020年1月25曰中央成立应对新冠疫 情工作领导小组,全国范围内升级此次疫情防控响应 级别。国家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体系在信息收集、预测 预报、资讯沟通、预警处置和事件监控五个方面的功 能,迅速应对并采取积极的预警响应措施。但是疫情 防控早期存在对该病毒传染性严重的误判,导致众和医务工作者,特别是诊治首发病例的一线医护人员
的警觉与防护意识不强。同时政府在面对未知的新型
传染病时,没有及时倾听和回应专家意见,没有及时
公开透明地向众报告,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感
染,增加了后期疫情防控的难度。
虽然预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前哨作用,
但新冠疫情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快速传播蔓延,远远
超出人们的预期。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的预警机制依
旧存在不足,难以应对严重威胁社会公众生命健康的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例如由于各级卫生管理干部
队伍专业能力不足,在预警决策中举棋不定,并旦需
要层层上报审批,经过繁琐的行政流程等,使得反应韩国演艺圈悲惨事件都有谁
时间延长,错过了疫情防控窗口期。在全民媒体时代,
政府初期对与疫情相关舆论的引导控制不足,很多媒
体为了博关注也对疫情进行夸大报道甚至散播不实信
息等等,造成了公众的恐慌,给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
福克斯两厢油耗
响,导致疫情防控难度上升。
6结语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告诉我们,推进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完善刻不容缓,当前既是我国预
警机制面临的挑战,更是我国进一步发展预警机制的
契机。目前我国在新冠疫情的传播上为国际牢筑第一
道防线,在新冠疫情疫苗的研发上始终位于世界首列,
切实做到了履行国际义务,充分彰显大国风范。随着
中国新冠疫情风险的降低,我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已
经全面复工,社会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我们仍需警
钟长鸣,居安思危。
作者简介:侯佳谊(2000-),女,籍贯:山西汾阳,
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
参考文献:
[1] 齐悦.近代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J].文史天 地,2020(05):4-8.
[2] 韩同友,邵广侠,张红安,傅红冬,赵国付,王涛.周恩来与新中国卫生防疫工作笔谈⑴.淮阴师范学
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2):121-129,215.
[3] 陈喆,刁丽杰,李进,薛海斌,李道远,伊丽 萍,胥欣.李京.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与
C O VID-19的应急处置比较和再认识D].现代预防医
学,2020,47(20):3728—3731.
[4] 董维.中国古代卫生防疫思想变迁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5] 周婕.《人民日报》“非典”与“甲流”报道 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下转第2兕页)
235
曽理与标准化 /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W 〇=^~A ^p '>-r s \Q(Phc)+ Q ^ P /c + '> Q ^P rc)\+ U \Q(Pbc)+Q(Plc + )Q(Prc)]
五格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函数为:
n B=^D (p )^-p ,y b P rc+^
社会福利函数则为:m axji =rL+FL+rL+n 。-以上模型求解结果分别如下:生产商;
2
2p
lt
2
d
得出 ^
5^(0/ -c r +r -c ,)-2
p,--------i --------当〇,-^>0,生产商能够获得更多收益。
分销商:
P ,
a + v P
2/?Kc
2
分销商的回收价格,受生产商直接回收价格和对分销商回收价格两个方面的影响。
非正规回收商:
P _
d P …-b
2
d
当非正规回收商的需求量大于消费者对废旧家电 的返回数量,则可以得到收益。4.4结论
如果消费者可以做到免费上交废旧家电,回收商 可以回收到的废旧家电就越多,那么政府也就会给予 越多的补贴金额,那么整个回收环节中的回收定价也
会越低,生产商与零售商的回收价格C L SC 模型里, 各回收商的利润也会增加。消费者基于环保意识,非 正规回收商制定较低的回收价格,生产商与分销商的 回收价格较高,回收量越多会使得利润越多,这一点 有利于提高回收的积极性。此外,政府主导可以利用 生产商责任制,通过对加收生产基金的调控,来引导 废旧家电回收市场的有序发展。
作者简介:王艺霏(1989-),女,籍贯:甘肃兰州,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汽车与物流。课题项目:2020年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废旧家电混合渠道回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S 202012511015。参考文献:
[1]
刘一非.互联网废旧手机回收模式研究[D ].天
津:天津理工大学,2016.
[2] 凌江,郑洋,邓毅,宋鑫.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
品处理对策研究U ].环境保护,2016,44(13):15-19.[3] 孙绍锋,王兆龙,邓毅.韩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U ].环境保护,2017,45(01):58-
62.
[4]
刘永清,谢紫微,龚清明,刘雅慧.考虑拆解
补贴和回收竞争程度的废旧家电回收模型[)].系统工
程,2016,34(04):117-125.
[5]
龙占璐,许文秀,吴金卓.废旧电子产品再制造
闭环供应链定价研究D ].物流技术,2018,37(06):107-112.(上接第235页)
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6] 高悦.S A R S 后的“一案三制”
中国医院院
长.2013(05):56-58.
[7] 李健.从对S A R S 到H 7N 9禽流感的应对看疾
控理念的嬗变D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7):35-36.[8]
黄飞.赵国香,何剑峰,李观明,田军章.我国
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从S A R S
到人感染H 7N 9禽流感[J ].中国应急管理,2013(06):12_
17.
[9] 童文莹.“预防-主动”型公共卫生应急模式的构建----基于S A R S 和A /H 1N 1应对的思考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5(01):12-17.
[10] 苏鹏程.基于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危机预警机 制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1] 裴国顺,于国伟,侯兰新.甲型H 1N 1流感监
测与预警进展D ].湖北畜牧兽医,2010(03):10-12,18.
[12] 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论U ].党
的文献,2006(04):55—60.
[13]
舒彬,廖巧红,聂绍发.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U ].疾病控制杂志,2005(06):107-
110.[14]
郑能雄,王宗汉,曹晓明,陈小东,林桂生,林
云钦.郭旺兴.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制改革的探讨[J ].
卫生经济研究,1999(08):17-19.
[15]
周松玲,范秀山,道书润,范维.我国卫生防
疫机构管理体制的回顾与改革刍议[]].中国公共卫生管
理,1998(03):168-169.
[16] 周宪洪,李万美.王连顺.苑立军.关于市(地)、 县(市)卫生防疫监督体制改革的设想D L 中国卫生事
业管理,1997(04):18.
238
发布评论